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宁夏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宁夏特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客观地回顾了近几十年宁夏森林业走过的道路,确定了宁夏山、沙、川三种自然类型的森林可持续性经营思路及今后在政治,法规上可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是热带森林的一个特殊类型,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介绍了红树林优良品种的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苗圃地的选择、育苗及苗木管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莫尔道嘎林区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对莫尔道嘎林区不同时段、不同森林类型的森林碳储量进行了推算,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莫尔道嘎林区森林活立木(地上和地下)总碳储量由2008年的18456147 t增加到了2012年的20202875 t,累计增加碳1746728 t,增长率为9.46%。从树种的角度分析,全区总碳储量中落叶松和白桦所占比重最大;从龄组角度看,中龄林和成熟林占总碳储量比重最高。同时,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不同,其中,樟子松林碳密度最大,蒙古栎林碳密度最小;不同龄组的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不同森林类别之间(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碳密度也不同,重点公益林碳密度明显高于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西地区常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燃烧性状,评估不同森林类型发生地表火的风险及强度。[方法]选取川西地区常见的6种森林类型,分别测定了其枯落物的含水率、灰分、燃点、干重热值(GCV)、去灰分热值(AFCV);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的燃烧性差异。[结果]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枯落物的含水率、燃点、GCV、AFCV有差异。通过综合分析,将川西地区6种常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燃烧性进行排序,从高到低为辐射松>高山松>高山栎>华山松>云南松>云杉-冷杉混交林。[结论]对川西地区常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的燃烧性进行测定分析,有助于预测不同森林类型发生地表火的风险和强度,同时可为火灾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划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气候,土壤,森林类型等因素,将河南省森林划分为2个森林植被区和8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在此基础上,选取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6个主要参数,运用灰色聚类的方法,对河南省诸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海冲积平原防风固沙林森林生态系统和南阳盆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于稳定类型。2)太行山山地丘陵落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脆弱类型。3)豫西黄土丘陵落中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较弱类  相似文献   

6.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湿地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分布海拔高并为森林生态系统所涵养,该湿地类型孕育了特殊的湿地植被和物种,并成为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根据考察结果,碧塔海湿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类型及4个植被亚型和18个群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是在城市地理景观上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森林。它是以木本植物为主,城市天然植被、河流、沟渠、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有机结合的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包括城内及其周边地区(市辖区县)。比如银川市的城市森林范围应包括西到贺兰山宁蒙交界处的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  相似文献   

8.
在延安城市森林区域内,空间相对均布地设置60个20 m×20 m的样地(20种森林斑块类型,3个重复),通过样地调查、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及亲和度分析,获得各类森林斑块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土壤养分及镶嵌多样性(m)。结果表明:1)延安城市森林的20种森林斑块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多数类型的森林斑块物种丰富。2)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受海拔、坡位数、郁闭度、表层土壤全N、全P和全K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3)20类森林斑块间植物物种镶嵌多样性>3(m=5.543 57),表明延安城市森林景观植被格局较复杂,不存在明显的生态梯度。4)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和三角枫山杨混交林这4种类型森林斑块为中心点,拥有该区大多数普遍种,代表了该区大多数环境类型。山杏纯林、沙棘灌木林、苹果林和辽东栎侧柏混交林在景观中属于外点。其余12类森林普遍分布在该区的森林景观中,占据了大多数生境空间。得出植被组成格局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用于指导延安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上的森林斑块功能类型区划和重要生境的识别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森林经营作为林业企业的关键性工作,立地类型、森林经营类型以及森林经营措施是确保森林经营良好开展的三大要素。然而从过往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来看,实际上将立地类型、森林现状与经营措施之间的联系有所割裂,难以获得其中对森林经营有用的信息。而森林经营类型的划分实际上应该以一个经理期为单位,采取切实可行且跟随类型划分存在差异的经营措施,才能够让森林经营实现预期目标。1森林经营类型划分1.1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肃麦积山风景区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肃麦积山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麦积山风景区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三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针叶林生态系统和阔叶林生态系统两种类型,具有物种多、结构复杂、生产力高、现存量大、强烈影响环境等特征;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两种类型,具有物种丰富和水生生物群落过渡性明显等特征;草原生态系统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在景区面积不大,是典型草原和森林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 ,云南天然林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资源 .为解决云南省天然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物种分布区逐渐萎缩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 ,作者通过对云南天然林进行森林景观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分类 ,展示了云南天然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与景观分布格局 ;并从高度重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 ,提出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 .其中包括天然林的监测、评价、预测、预警、保护、管理、重建和健康调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云南天然林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解决云南省天然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物种分布区逐渐萎缩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作者通过对云南天然林进行森林景观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分类,展示了云南天然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与景观分布格局;并从高度重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天然林的监测、评价、预测、预警、保护、管理、重建和健康调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空间生态位的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和接近原始阔叶红松林两个区域的森林类型,采用空间生态位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组成这两个森林群落类型的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地理矩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了空间生态位的划分。从而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及趋势。结果表明:在帽儿山次生林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色木械,榆树,水曲柳和黄波罗等硬阔叶树种,白桦,山杨等软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正在缩小。森林群落进入了以硬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 - 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林草布局,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图2表4参15  相似文献   

15.
千岛湖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及其演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山地天然森林群落中典型抽选15个群落进行群落结构与群落生态环境调查,运用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结合群落的生态外貌特征将该地区主要天然森林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13个群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群落的演替趋势与保护利用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川西亚高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川西亚高山6种典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类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云杉冷杉混交林、云杉白桦混交林、冷杉糙皮桦林>冷杉纯林;②在海拔800~3150m范围内,各类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③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相近且明显高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④从群落起源看,人工林群落上层结构比天然林群落简单,且人工林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层次;⑤人工林群落高位芽植物明显少于天然林群落,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则高于天然林群落;在天然林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在生活型谱中占绝对优势;⑥在森林经营中,应根据生境特点调控亚高山森林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性,促进群落结构优化;同时,减少对天然林群落的人为扰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 Patterns and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are reviewed. ● N deposition generally shows an urban hotspot phenomenon. ● Urban N deposition shows high ratios of ammonium to nitrate. ● N deposition likely has distinct effects on urban and natural forests. The global urban area is expanding continuously, resulting in unprecedented emissions and deposition of reactive nitrogen (N) in urban environments. However, large knowledge gaps remain i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that provide key ecosystem services for an increasing majority of city dweller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in urban forests was synthesized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Nitrogen deposition generally increases closer to cities, resulting in an urban hotspot phenomen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N deposition also shift across urban-suburban-rural gradients, showing higher ratios of ammonium to nitrate in and around urban areas.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 ecosystems are overviewed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ecosystem N cycling, soil acidification, nutrient imbalances, soi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ee growth and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plant and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The distinct effects of unprecedented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a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mmon effects in natural forests. Despite the existing research efforts, several key research needs are highlighted to fill the knowledge gaps i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遍布全国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茂密古朴的森林、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和清新宜人的生态环境,使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了"回归大自然"的森林旅游.在介绍我国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试图分析森林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建议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森林旅游进行有计划的慎重的开发.参10  相似文献   

19.
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树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群落乔木层的优势度最小,优势种数量较多;(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灌木种类少于自然森林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极点排序和群落外貌及其所受到的干扰程度对吉林白石山林区的过伐林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计算了不同过伐林样地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指数,从生态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几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简明的多样性指数公式.树种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有关,多样性指数在受到中等干扰的过伐林中最大.计算了各树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值,分析了各树种在高度上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资源轴上的竞争能力的大小与其耐荫性的相对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