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七十三团为巩留地区重要的甜菜制种基地.但该团地下水位高,盐碱较重,为进一步扩大制种甜菜面积,提高制种甜菜的产量和品质,七十三团科委和生产部门从2003年就开展了盐碱地的甜菜制种攻关,至2007年,累计种植制种甜菜133.3 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产量120 kg/667 m2,最高单产达200 kg/667 m2.现将关键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肖华贵  陈静  李超  饶勇  周介雄  代文东 《种子》2005,24(4):88-90,93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品种黔油12号制种产量与行比(母本群体)、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定量关系,分析四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不同制种产量水平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四因素对制种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行比(母本群体)>钾肥.制种产量达到5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x2(纯氮)14.10~15.20kg/667 m2,x 3(速效磷)7.02~7.86kg/667m2,x 4(速效钾)6.07~7.01 kg/667m2;制种产量达到60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8),x 2(纯氮)14.92~16.08 kg/667 m2,x 3(速效磷)7.59~8.51 kg/667m2,x 4(速效钾)6.63~7.69 kg/667m2.  相似文献   

3.
黄籽双低两系杂交油菜油研10号2004年在251 hm2(3 372 kg/667 m2)面积上实现了平均单产62.3 kg/667 m2的制种产量,其中15.3 hm2(229.5 kg/667 m2)连片平均单产达88.8kg/667 m2,高产农户平均单产高达170~190 kg/667m2;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母本结实率高,有效角率达72%~87%,平均角粒数达18.4~19.8粒,结实系数迭13.4~17.4.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改良母本,提高母本的自然结实率;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地势开阔向阳、风向条件好的制种隔离区制种;增施复合肥,调节制种亲本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要.  相似文献   

4.
代文东  黄泽素  曾兵  唐容  李德珍 《种子》2012,31(1):122-124,126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制种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种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黔油22号高产制种优化方案分析,获得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制种产量达到6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X1)=15.37~19.13 kg/667 m2、P2 05(X2)=13.81~15.08 kg/667 m2、K20(X3)=15.82 ~ 20.19 kg/667 m2、母本移栽密度(X4)=10 334~ 11 220株/667 m2.  相似文献   

5.
赵军  杨珍  张德  何增国  殷稳娜 《中国种业》2024,(5):79-82,87
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 77 和中晚熟品种郑单 958 的母本 LH501、郑 58 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 /667m2、5000 株 /667m2、6000 株 /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 /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9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2 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 LH501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时的产量最高,达 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 58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 8000 株/667m 2 时的产量最高,达 568.71kg/667m2。因此,2 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东麓喷灌条件下制种玉米肥密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强云  刘伟  王兆川  李占彪  王平  袁栓 《种子》2005,24(11):86-87,91
针对黄羊滩节灌区喷灌条件下,土质保水性差、蒸发量大、氮磷投入高等问题,进行喷灌条件下制种玉米适宜的氮磷肥施量及定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生产水平下,氮肥挥发损失大,肥效低;磷肥追施效果差;只能靠增加密度来提高单产.氮磷密三因素对产量的贡献次序为密度>施氮>施磷.通过氮磷密三因素产量模型分析,筛选了制种单产高于450 kg/667 m2的肥密组合共68个,得出相应配套方案为:在当地条件下,沈单16号玉米制种适宜定植密度在5 766~6 237株/667 m2、施氮量15.5~21.2 kg/667 m2、施磷量8.36~11.84 kg/667 m2,并对氮磷肥肥效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县于199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了高油115号玉米品种,亦购买了在辽宁省范围内制种专利权.进行了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1999年在全县14个乡镇引进试种高油115号玉米266.8hm2,平均产量400.28kg/667m2.其中东部山区种植106.4hm2,产量443.06kg/667m2;北部沙荒区种植33.4hm2,产量372.78kg/667m2;西部丘陵区种植87.3hm2,产量339.57kg/667m2;中部平原区种植39.7hm2,产量416.46kg/667m2.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本地区潴育型黄泥田上的NPK不同配比施用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大施肥量为N=16.397kg/667m2,P=5.999kg/667m2,K=16.529kg/667m2,最大产量Y=594.48 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N=12.697kg/667 m2,P=5.597kg/667m2,K=12.414kg/667m2,在此最优组合下,可信度达95%的置信区间水稻产量为584.45kg/667 m2.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中的硼肥使用技术,探讨硼砂的施用量、施用方式、施用时间对制种产量和母本群体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以底肥施用结合喷施方式的群体制种产量和经济性状效果最佳,其底肥用硼砂数量应控制在0.6~1.11kg/667m2,最适用量1.11kg/667m2,喷施时间在移栽活棵期—现蕾抽薹期;一次性底肥方式效果其次,硼砂用量应控制在0.6~1.31kg/667m2;采取单一喷施方式时,应在5叶期—现蕾抽薹期及早施用,并增加喷施次数。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黔西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免耕直播覆膜、覆膜移栽、常规等行距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覆膜和覆膜移栽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常规等行距栽培,3种栽培方式有效穗分别为19.7万/667m2、18.6万/667m2、17.1万/667m2,结实率分别为89.3%、84.1%、79.4%,产量分别为663.4kg/667m2、671.2kg/667m2、587.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