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协优9279是安徽省杂交早稻选育协作攻关组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R9279配组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稳产、米质较优、抗稻瘟性强等优点,适宜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65号。  相似文献   

2.
虾稻1号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和潜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用黄华占、R769和GD-7为亲本杂交选育的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9—2020年荆州市引进虾稻1号作稻虾综合种养示范种植,结果虾稻1号表现米质优、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总结了虾稻1号在荆州市作稻虾综合种养示范种植表现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灿型杂交早稻协优927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优9279是安徽省杂交早稻选育协作攻关组用摆青早A为恢复系R9279配组的灿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稳定、米质较优、护妥瘟性强等优点,适宜 安徽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68号。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1989,(5):36-37
用青紫不育系( 珍白A/紫色稻)与宁B[军协//(IR22/竹叶青)///(珍珠矮/温选育)//(温选10号/包胎矮)] 杂交,并以宁B为轮回亲本回交转育的宁A不育系,属早籼感温类型,生育期适中,株型较紧凑,开花习性好,米质优、抗稻瘟病。以宁A为母本配制的组合宁优64优势强,适应性广,是一个高产、抗病、米质优的早、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也适应于高海拔山区作单晚种植。  相似文献   

5.
韩娟英 《中国稻米》2012,18(1):63-64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嘉育253与中组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品种,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39),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厉惠江  赵一君 《中国稻米》2012,18(4):54+56-54,56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从嘉育253/中组3号杂交组合中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39),适宜浙江省作早稻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在东阳市的试种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版纳糯18号是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早季采用滇引313号作母本与勐腊糯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白糯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千粒重大等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北方水稻》2021,51(4)
鸿粳4号是沈阳市天实水稻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水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57 d,分蘖能力好,抗病、抗倒伏,米质优,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沈阳、铁岭等辽宁中北部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1997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浙农921:系浙江农业大学选用高产早舢中浙1号与优质舢稻K125-3杂交后代为母本,再与中渐1号多次回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75cm,青秆黄熟,无芒。每德总粒10o粒左右,结实率70%~80%,千粒重27.5g。1994、1995年在浙江省早稻区试中,平均单产分别为6144和5500.5kg/hm‘,比对照渐852分别增产5.2%和9.3%;199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10kg/hm’,比斯852增产282%。该品种分自中等,丰产性好,较抗猪瘟病,中抗纹枯病,米质中等,全生育期比浙852长1.5~2天,为110天,属中熟早舢稻。适宜在浙江省中部、南部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徽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扬稻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武夷山市2013年引进作为中稻种植,表现丰产性好、后期转色好、适应性广、米质优、口感好等优点。总结了徽两优6号作中稻栽培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秀水33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以单6号,丙98101//秀水994杂交育成的密穗型中熟晚粳稻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桐乡市作强化直播栽培,表现出熟期中熟偏迟、分蘖中等、耐肥抗倒、结实率较高、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其强化直播栽培技术要点为“施足底肥、适期早播、适度催芽、精细播种、分次轻搁、干湿交替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12.
株两优120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2001年用广亲和低温敏核不育系株1S与自育父本华120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区试,表现丰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稻瘟病抗性较强,品质较优,适应性较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9,(6):90-92
连8优3号是江苏金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选育的BT型早熟中粳三系不育系连8A作母本,以含广亲和基因的籼粳交恢复系云R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抗病、抗倒能力强、米质优、熟期早、转色好等优点,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丰两优香一号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烟后稻栽培丰产性、稳产性好。介绍了丰两优香一号在福建武夷山市作烟后稻栽培2a的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泉珍12号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佳辐占/榕籼1号杂交,后代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0—2022年引进莆田市作早稻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泉珍12号在莆田市作早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早粳占是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以自育水稻品种早银占作母本,以从广东番禺农科所引进的番粳籼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感温型籼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叶色绿,叶姿直,抗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后期熟色好,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2011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培育优质早籼品种,改善早籼稻米品质是育种工作者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利用“85-183”与“舟优903”杂交,选育而成了米质优、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的早籼新品系“丰优早11号”。1998年参加了省区域试验,1999年续试,并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生产示范。1999年组织了省内有关专家对示范片现场进行了考察和鉴定。专家们对该品系的大田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尽快申报省级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在国家水稻工程多点联合品种筛选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2945kg/hm2。同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8.
叶复初 《中国稻米》1994,1(1):11-13
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水稻协优46是一个中籼型组合,它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逆性强、不早衰和结实率高,米质优等特点,在我国南方稻区不但可作双季晚稻种植,而且还可作一季中稻或单季晚稻栽培,均能获得显著增产。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全国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稻Y两优1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在浦城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熟期转色好、适应性广。阐述了Y两优1号在浦城山区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花2优31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花2优315的特征特性,总结其在顺昌县大干镇作烟后稻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