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5年,广西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水稻病虫害略轻,果树病虫害偏重,其他基本持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稻瘟病、柑橘红蜘蛛等主要病虫仍是监测防控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德江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10000hm2 左右 ,由于独特的黔东武陵山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蓟马等严重地威胁着水稻安全生产。为了切实控制和减轻水稻病虫为害 ,确保增产丰收 ,省植保站1999年至2001年安排在德江县11个乡镇实施了水稻重要病虫综合治理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水稻重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采用“强化病虫动…  相似文献   

3.
黎平县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黎平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77万hm2.占黎平县粮食种植面积的70%以上.每年稻谷总产量在13万t左右。全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4.67万hm2次,其中中后期病虫害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褐飞虱、  相似文献   

4.
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善忠  曾宜杰 《江西植保》2003,26(1):16-17,15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水稻整个生育期完全不施药防治,各种病虫害为害严重。主要病虫害施药防治与完全不施药防治比较,水稻产量增加明显。主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钻蛀性螟虫>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稻。  相似文献   

5.
玉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现状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地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双季稻连作稻区,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0.7万hm2。水稻生长期间,均具备多种病虫发生为害的条件,水稻病虫发生的种类多、面积大、为害重,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是个严重障碍。主要发生的病虫有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下称细条病)、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其它病虫还有白叶枯病、稻瘤矮病、稻矮缩病、稻曲病、粘虫、稻蝽象、稻蓟马、台湾稻螟、稻象甲、负泥虫等。近年来全地区水稻病虫发生面积每年达58万~96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每年平均达30.2万t,实际损失平…  相似文献   

6.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综合应用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就环江县实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提出按地理位置、病虫害发生种类、为害特点、气候和栽培条件等划分水稻病虫害防治区,各稻区依病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相应的综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 ,与福建省交界 ,地处东南沿海 ,物产丰富 ,温湿度适宜 ,属亚热带气候 ,是植物检疫对象多发区。 6 0年代发生甘薯瘟、甘薯小象甲 ,80年代发生柑橘黄龙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90年代又发生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等。检疫性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严重威胁着苍南县的农业生产 ,为此植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防治、扑灭工作。下面就几个主要的检疫对象发生、控制情况总结如下。1 检疫性病虫害发生情况我国水稻上发生的两种检疫性病虫在苍南县均有发生 ,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始发于 1 987年 ,1 989年小面积发生 ,1 990年开始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超级稻推广应用、气候因子的影响等,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为害加重,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连年暴发,螟虫抗药性不断增强。为了控制水稻病虫害暴发为害,进一步明确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减量用药技术研究,提高植保技术贡献率,确保水稻高产稳产,2009年应城市植保站在杂交中稻上开展减量用药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疏  秦姝  刘明霞  李颖  董海  孙柏欣 《植物保护》2010,36(6):165-167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辽宁省东港市稻区利用3个感稻曲病品种进行田间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越大,稻曲病发生越重。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后期(穗肥)氮肥量增大有利稻曲病发生。不同播期、插秧期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稻播期、插秧期偏后,稻曲病发生有加重的趋势。不同插秧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水稻插秧密度越大,稻曲病发生相对越重。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水稻"两迁"害虫稻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黔东南州为害水稻。至6月底,两虫累计发生面积已达到14.2万hm2次,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发生面积也呈上升态势。面对以水稻"两迁"害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州农业局及各县市农业局迅速行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防治,全力抓好防控工作,水稻病虫害得到全面控制,确保了全州水稻生产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广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轻于上年,其中水稻病虫害轻于上年,果树偏重,其他基本持平.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占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的近三成,以“两迁”害虫及稻瘟病、稻纹枯病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比较拜耳药剂与常规药剂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拜耳药剂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常规药剂,在科学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以稻瘟病为重点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报告王毓浔(桂林地区植保站)稻瘟病是桂北稻区的灾害性病害,近年重发频率增高,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我们于1994年在病区开展以稻瘟病为重点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年综防面积...  相似文献   

14.
李其明  林英 《广西植保》2002,15(1):12-13
杂交水稻制种田常受细菌性条斑病 (简称细条病 )、稻粒黑粉病、稻飞虱、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为害 ,不仅造成减产 ,还会影响种子的销路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我们组装了一套配套防治技术 ,经我县多年的推广应用 ,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现介绍如下。  杂交水稻制种田病虫害发生特点可以归纳为 :多、早、重。在双季制种的桂南博白县 ,抽穗扬花期一般都安排在 5月上中旬 (早稻 )及 9月上旬(晚稻 ) ,从盛花期来看 ,比面上大田生产早半个月以上 ,因此 ,造成病虫发生为害早。又由于母本生育期短 ,晚造多数母本在 80~ 90 d,属超早熟品…  相似文献   

15.
稻藕套种田与常规种植田晚稻主要病虫发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009-2010年稻藕套种田及常规种植田的3种主要水稻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在水稻分蘖期到乳熟期内每5d对水稻病虫害发生量系统调查1次,共调查11次.结果表明:套种田比常规田病虫害发生轻,且总体差异显著.因此,从植保角度来看,稻藕套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从而有助于农民获得莲藕和水稻的双重收益.  相似文献   

16.
罗世随 《广西植保》2012,25(1):32-33
八步区属南岭山地丘陵地区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粮、油、菜、瓜、果等作物面积大,复种指数高。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以及气候、耕作栽培、施药防治等因素影响,病虫侵入途径增加,病虫发生形势日趋严峻,水稻常年发生病虫害就有30多种,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类、稻瘟病、纹枯病等频繁发生,2010年又发生罕见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17.
桂林市1994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廖家榜(桂林市植保植检站54100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重要的检疫性病害,自1985年在桂林市阳朔县福利镇中和、洞心村晚稻上首次发现,发生面...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耐肥品种的推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百色地区稻曲病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并上升为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解稻曲病发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我们在田阳县晚稻田进行稻曲病危害损失率测定。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室内考种、统...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2011年广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重点分析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轻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