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廊坊市小麦播种面积99.93万亩,2014年12月1日全面进入越冬期。总体看小麦播种基础扎实、管理措施到位、冬前普浇冻水、群体合理充足、个体健壮。越冬期间气温整体较常年偏高1℃~3℃,越冬后期全市普降瑞雪,小麦越冬状况良好。目前主体麦田墒情适宜,利于小麦返青及返青后的生长,小麦在3月8~10日进入返青期,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入春以来,与常年相比,固安县气温总体偏高、降水偏少,特别是小麦返青后气温快速回升,其中3月中旬、下旬、4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3.1℃、6.9℃和3.5℃,麦苗生长发育加快。据田间调查,今年固安县返青期3月7日、起身期3月25日、拔节期在4月9日,抽穗期在4月29日,返青接近常年,起身、拔节、抽穗期较常年略偏早,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日期比去年提早1~2周。目前麦田总体长势良好,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陆续进入孕穗期。小麦孕穗至成熟,是决定粒数、粒重最终形成产量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麦蚜、吸浆虫、白粉病以及干热风等不利因素的多发期,抗灾夺丰收的任务仍然艰巨。因  相似文献   

3.
<正>沧州旱碱麦主要分布于黄骅市、海兴县、盐山县、孟村县、沧县、青县六县市,在旱碱麦越冬期和返青期,遭遇极端降温天气容易发生冻害。2022年11月29日沧州市气温骤降,降幅达到12℃~14℃,最低气温降至-14℃左右,较常年偏早5 d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遭遇多次寒潮降温天气,主要是2022年12月16~17日、2023年1月14~15日、1月23~24日、2月18日,降温幅度分别为3℃~5℃、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秋种以来,由于雨水较正常年份偏多,墒情较好,农户抢墒播种,旱旱轮作的小麦基本上一播全苗。进入11月以后,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小麦总体长势偏弱。进入越冬期(较常年提前10 d左右)后,雨雪天气偏多,呈典型的冷冬天气,适期播种的小麦大多主茎叶片数只有5.5叶左右,较常年减少1.5叶左右,分蘖不足,次生根少,二、三类苗有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5.
<正>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唐山市丰润区冬小麦常年在11月23日左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到来年的3月8日左右返青恢复生长,整个越冬期历时106 d左右,占冬小麦全生育期的41%。因冬小麦在越冬期处于停止生长状态,这一时期绝大部分农民对麦田的管理不重视,给返青后的麦田管理带来被动。经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6.
<正>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唐山市丰润区冬小麦常年在11月23日左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到来年的3月8日左右返青恢复生长,整个越冬期历时106 d左右,占冬小麦全生育期的41%。因冬小麦在越冬期处于停止生长状态,这一时期绝大部分农民对麦田的管理不重视,给返青后的麦田管理带来被动。经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小麦进入返青起身期,正是加强田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针对今年小麦生产的特点,春季管理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促弱转壮、增蘖长根、防旱保墒、防病虫害。1因苗制宜合理施肥对年前越冬时已达到6叶1心"、有4~5个分蘖、小麦长势较旺、植株健壮、叶色不发黄的返青  相似文献   

8.
<正>1苗情特点1.1群体充足,个体健壮。越冬以来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一、二类麦田占97.1%。全市返青期平均亩茎数97.6万,单株分蘖3.9个,单株次生根5.3条。1.2越冬状况较好。今年越冬期间气温高于常年,没有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极端低温,没有死蘖死苗现象,麦田带绿越冬,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MODIS数据产品MOD13的支持下,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了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划定研究区的小麦种植区,将非种植区的气象站点数据剔除,着重分析麦区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 a和-60 h/10 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单产与全生育期内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0℃积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越冬期平均日最低气温和返青期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到12月20日后随着日平均温度下降3℃后进入越冬期。其间有55~60d的冬前生长阶段,这期间有500~550℃的有效积温。麦苗单株可长出6~7片叶,3~4个分蘖,达到壮苗标准。而2012年由于10月上、中旬干旱无雨,小麦到10月下旬才开始播种,比常年晚播7d左右,再加上降温早,将有一部分麦田达不到壮苗越冬的标准。加强麦田冬前和越冬期管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为年后麦苗的生长发育和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怀念  周景春  张存岭  陈若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12-11015,11036
分析濉溪县1962~2011年50个小麦生产周期逐日气温资料发现,抽穗前平均气温、返青—抽穗平均最高气温和全生育期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气候趋向偏暖,越冬期平均气温≥3℃天数明显增多;11月~次年2月极端低温升高,最低气温0℃、≤-5℃、≤-8℃和≤-10℃,平均气温3℃、0℃和≤-5℃的天数明显减少,负积温升高;灌浆期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0℃的天数趋于减少。低温、干热风气象灾害频率降低,有害生物危害偏重发生;小麦越冬期缩短,生长期延长,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千粒质量提高。生产上应适期播种,扩种偏冬性品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是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由于去年秋雨的影响,河北省部分地区小麦播种较晚,早春麦田重点抓好以下几点管理。1返青期管理1.1弱苗。受气候因素的影响,2007年小麦晚播面积大,越冬期提前,造成大面积麦田越冬群体不足,根系少,预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技推广》2020,(2):93-93
据气象部门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2月13~16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降温8~10℃,并伴有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当前,西南地区小麦进入拔节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陆续起身拔节,黄淮海南部小麦开始返青起身。由于今年主产区越冬期气温偏高,小麦缺少抗寒锻炼,加之生育进程提前,特别是小麦拔节后对0℃以下低温抵御能力较弱,寒潮降温可能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以水调温",做好冻害防御;坚持"以肥促长",做好灾后补救,切实减轻灾害损失。一是提高认识,提早准备。  相似文献   

14.
在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为较准确地确定青岛市小麦的适宜播种期,统计分析了常年(1971-2000年)与2001-2008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16℃、16℃~14℃的时间,越冬停止生长时间,从播种到越冬停止生长≥0℃的积温等指标,并与小麦播种适宜温度、出苗及生长发育所需积温、冬前形成壮苗所需积温等3个农业气象指标进行比较,结合多年多点小麦不同播种期生产试验,总结出目前青岛市小麦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5.
韩涛 《河北农业》2020,(1):10-11
正小麦返青期是指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春生一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称为"返青"。一般小麦返青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0℃以上后,小麦缓慢恢复增长,植株心叶长出,小麦从返青到起身以前叫返青期,历时一个月左右,大概在2月上中旬~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期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1.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适时麦冬季覆膜的适宜揭膜期,结果表明:越冬开始前后覆膜的适时麦应选用冬性和强冬性品种,第2年揭膜的适宜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正值大田小麦开始返青,幼穗处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比露地栽培的适时麦早1~2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越冬开始前后盖膜的适时麦,应选用冬性、强冬性品种,翌年揭膜的适宜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正值大田小麦开始返青,幼穗处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比露地栽培的适时麦早1-2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对产量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降水对产量的敏感性。[方法]以郑州市1951~2007年的降水资料和小麦单产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育期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段降水对小麦产量的敏感性不同,底墒水权重占20%,越冬期降水权重占26%,返青至开花期降水权重占32%,灌浆期降水权重占-11%;其中拔节到孕穗期间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降水为负面影响;越冬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产量增加5.22 kg/hm2,返青至开花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增收1.545 kg/hm2。[结论]根据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可对小麦产量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苏省南通市1957—2016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有关界限温度指标,分析冬小麦传统播种期及越冬前气候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越冬前有效积温和日平均气温随年份呈上升趋势,1997—2016年0℃及以上有效积温比1957—1976年增高65.9℃,日平均气温增高1.1℃。根据冬前壮苗形成所需积温,半冬性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2日—11月1日;春性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11月8日。根据界限温度变化趋势,江苏沿江地区越冬始期推迟到12月27日(以3℃为界限温度),1997—2016年传统越冬期温度≥3℃的天数达42.5 d,表明该地区已无明显越冬期。1997—2016年播种后至越冬始期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越冬期有效积温和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与越冬前一致,均随年份持续上升,小麦播种后需及时开沟降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