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玉米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选育到示范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客观评价农作物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的最好方法,是联系科研与生产的纽带,是客观评价、鉴定玉米新品种特征特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措施。因此,必须以科学、公正、严肃的态度对待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玉米区试质量,为品种审定提供可靠数据。文章主要讨论了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试验就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它是品种审定、品种合理布局和生态区划的重要科学依据,是客观评价优良品种特征特性并确定其适应区域的最好办法。如何搞好玉米区域试验,维护品种区试的公正性、严肃性、科学性,为农业生产筛选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现对如何搞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谈谈我们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环节,是鉴定玉米新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病性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纽带,是客观评价鉴定新品种特征特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措施,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主要结合宜昌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对如何做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玉米优良品种是通过严格的田间区域试验筛选出来的,玉米区试是玉米新品种选育后和推广前的中间试验,是玉米品种审定最重要的科学依据,是连接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的纽带。玉米区试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对玉米新品种公正、科学、客观地评价。本文作者综合自己多年来承担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在区试工作中的做法,旨在为区试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通过第二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检验育种成果的客观标准,也是生产上确立推广新品种的科学依据。因此,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到生产利用不可缺少的中间试验环节。各级作物育种研究单位和全体作物育种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地、以对生产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此项工作。 目前这一工作已引起各级农业科学研究单位的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示范和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客观评价农作物新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研联系生产的重要桥梁。它既是对育种人培育的新品种进行考核的"考场",也是准确鉴定新品种的种植区域范围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该新品种进行审定的重要基础,更是为各个种植区域选定后续接班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科学依据。搞好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对指导区域农业生产、发挥地域特色,保障地域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连接科研、生产、产业、市场的纽带,是客观评价新品种生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的重要手段。它为国家、省(市)级品种审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因此,玉米区域试验工作技术性强,需要严格的规范操作方能达到预期目的。山区雨养农业存在着土地坡度大、肥力不均匀、播种期直接受雨水影响大以及试验地离村寨较远、交  相似文献   

8.
高艳 《新农业》2014,(1):15-16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我国良种选育与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玉米新品种走向生产应用的桥梁,对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各地育种家的育种热情不断高涨,参试品种不断增加,种子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区域试验工作的投入与扶持,区域试验工作在不断加强。但根据目前区域试验工作现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玉米区域试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现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岳云 《农村科技》2009,(5):27-27
玉米新品种伊单15号原品系为9301,是布尔津农技站经过两年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出的粮食、饲草兼用型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区域试验是选育和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的主要环节,是把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的纽带。如何做好玉米区域试验、维护试验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为农业生产筛选优质、高产、高抗的玉米新品种,是区域试验执行者应着重掌握的技能,现就如何做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谈谈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第二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1963年12月13—2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195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育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区域试验、清理品种、品种资源和育种规划四个方面进行广泛讨论。 关于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方面,通过讨论,一致认识到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到生产利用不可缺少的中间试验环节,各级育种研究机关和全体育种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地,以对生产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此项工作,真正客观和正确地鉴定出优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选育到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其目的是鉴定新品种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利用价值,及时、准确地筛选出适合特殊生态类型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为品种审定、生态区划及品种布局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的依据。因此,区域试验是新品种大面积用于生产前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品种的引进及应用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区域试验的质量,则是直接关系到是否珍惜育种成果和对广大生产者负责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5.
2016年江苏省夏玉米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新品种审定必须经过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3个步骤,生产试验是玉米品种审定试验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的纽带.对2016年承担的江苏省淮北夏玉米生产试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品种的推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农9号是安徽农业大学和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SX0513为母本,自选系SX5229为父本联合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2011年分别参加安徽省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综合表现突出。该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安农9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点等,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搞好玉米区域试验、维护品种区试的公正性、严肃性、科学性,为农业生产筛选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现对如何搞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谈谈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新品种适合种植的区域范围,选择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较为优良的品种,同时也是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该新品种进行审定的重要基础。搞好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对指导区域农业生产、发挥地域特色、保障地域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试验是为了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以及区域适应性,是一个新品种从选育、小面积示范到大面积生产的必经桥梁,是一个连接科研、生产、产业、市场的纽带。因此,区试人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笔者对玉米区域试验操作技术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20.
吕东梅 《现代农业》2009,(12):31-31
玉米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客观评价农作物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的最好方法,是联系科研与生产的桥梁。也为国家、省级品种审定提供主要依据,因此受到国家、省级主持单位的重视。优化区域方案、顺理关系、规范管理、科学设置试点、合理选择承担单位和技术人员及其田间实地考察指导等,是区域工作基本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