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等一年四熟立体间套栽培模式是在单位时间内、在有限的土地上,利用马铃薯、玉米、花生、西芹四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巧间妙套,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生产潜能,达到一年四次收获、高产高效的目的的栽培模式.马铃薯等一年四熟立体间套栽培模式:春播马铃薯,套种春玉米,间作花生,种植秋西芹.一年中每亩地可以收获一茬马铃薯2200kg左右,一茬玉米450kg左右,一季花生150kg左右,一茬西芹4000kg以上,产值3500元左右,亩纯收人2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1 栽培模式 9月上旬播种米瓦罐,采用高密度栽培;翌年春天米瓦罐收获净地后,整地施肥, 3月中旬定植春茄子; 5月下旬套栽玉米, 8月底玉米收获.每亩土地一年可以收获米瓦罐 6 000 kg、茄子 3 000 kg、玉米 500 kg,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相似文献   

3.
苦瓜是广东省的名优蔬菜之一,在广东省栽培的苦瓜品种比较多,但抗病性和耐逆性各异.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示范比较,GL-934苦瓜的抗病性、耐逆性、耐热性比较强,在夏天和早秋种植优势更为明显;丰产性也特别强,每亩产量可达5 000 kg,是时下值得推广的优良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4.
大棚辣椒—苦瓜—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西县菜农普遍采用大棚辣椒套种苦瓜,苦瓜收获后种植莴笋的"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每亩年产辣椒1550kg、苦瓜2300kg、莴笋3000kg,年效益在1.4万元以上,既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一、设施条件采用跨度8m、顶高2.8m的钢架式大棚,  相似文献   

5.
芹菜性喜冷凉,耐寒怕热,适宜生长温度15~20℃,特别适合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为进一步增加兰州高原夏菜花色品种,开拓菜农致富渠道,我们于2006年在皋兰县高海拔(1980m)地区首次引进试验示范西芹无公害栽培50亩。7月底8月初收获测产,平均每亩产西芹7600kg,最高的文图拉品种每亩产8300kg,效益良好。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迁安市农业畜牧水产局2010年-2013年通过三年探索,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出一套日光温室佛手瓜套种西芹栽培模式,利用夏季佛手瓜的繁茂枝叶覆盖遮阴进行西芹越夏栽培。西芹8月下旬收获,正值蔬菜淡季,667㎡收获西芹6500-7000kg,佛手瓜4000-5000kg。每667㎡创造产值10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1茬口安排3月初播种豌豆,6月中旬收获;6月初遮阳网育西芹苗,7月下旬定植,11月上旬收获完毕。2栽培要点2.1品种的选择。豌豆选用秦选一号。西芹选用文图拉。2.2播种。豌豆一般每亩播种15公斤,可采用6行一畦,行距20厘米。西芹需育苗栽培,亩用种100克,浸种后实行平床撒籽播种。出苗后去掉遮阳网,2片真叶时进行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引入中油桃14号在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的太康县进行栽培,结果表明,中油桃14号在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表现良好,具有生长健壮、早果丰产、果实外观漂亮、风味独特、品质极佳、经济效益高等优良特性。该品种果实6月上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25 g,大果228 g以上,栽后第二年结果,第三年平均每亩产量513 kg,栽后第5~7年每亩产量2 000~2 500 kg,建园后第1~7年平均每年每亩收益4 344元。该品种适宜在河南东部平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9.
<正>苦瓜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长期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苦瓜的栽培模式为一年一季,即以春季露地栽培为主。其生长周期长,可一直采收至秋后。一、品种选择春植苦瓜一般采收期长。应选用分枝力强,抗热性好且适宜当地消费习惯的品种。二、育苗1.播种期和播种量华北地区则在3月下旬冷床育苗,苦瓜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每亩250~300g。如果品种的发芽率较低,可适情况增加种子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唐山市开平区孩儿屯村2013~2014年成功推广了早春地膜土豆—秋瓜—菠菜高效种植模式,巧妙紧凑地安排种植茬口,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早春茬地膜土豆于3月底播种,5月底~6月初收获,每亩产量4 000~4 500 kg,收入4 000元;夏秋茬唐山秋瓜6月上中旬直播,播种后45 d开始采收,以后连续结瓜,持续采收到9月底,亩产黄瓜4 000~4 500 kg,效益6 000~8 000元;冬茬菠菜10月中旬播种,次年3月中下旬收获,  相似文献   

11.
禹城市7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7.1℃,平均降水是159.8 mm,进行西芹早秋生产栽培难度相当大。近几年,禹城市蔬菜局推广了西芹三沟配套管理技术,从排水、降温、防病等方面入手,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产品稳定供应8、9月份淡季市场,每亩效益稳定在5 000~10 000元,很受市场欢迎。至2015年推广面积达到了85 hm~2。  相似文献   

12.
一、棉花一架菜类蔬菜 棉花(泗棉三号等中晚熟品种)一架菜类蔬菜、(豆角为高产四号,特早30等早熟品种,黄瓜为津春4号等早熟品种,苦瓜为扬子洲白苦瓜等)该种植模式适宜于城市近郊区棉菜兼用地,一般亩产皮棉80kg,豆角1 000kg或黄瓜3 000kg,或苦瓜1 000kg,亩产值4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介绍了凌源市温室西芹、郁金香、亚洲百合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日光温室是河北省承德市设施农业发展的重头戏,越冬一大茬栽培模式只能让日光温室"生产、休闲各一半时间",其土地产出率、土地利用率需要通过改变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作者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日光温室西葫芦—茄子—结球莴苣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一般亩产西葫芦5 000kg,亩产茄子3 000 kg,亩产结球莴苣1 800 kg,合计每亩年收入3.3万元。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草莓生产的综合效益,探索出一种草莓与大棚苦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一般大棚亩可产优质草莓2 000~2 500 kg,产值达1.2万元以上;产优质苦瓜5 000 kg以上,产值达1万元左右,年总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大棵西芹以其错季、纤维少、棵大便于加工运输等特点,深受京津地区消费者及外商欢迎。一般3月上中旬育苗,5月下旬定植,8月上中下旬陆续上市,亩定植西芹5 000株,单株重1.8~2 kg,亩产9 000 kg左右。其具体栽培技术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高产、抗病、质优的进口西芹品种,常用的有美国文图拉、加州王、高优它等。2培育壮苗2.1种子处理。为防止种子传播叶斑病和斑枯病,播  相似文献   

17.
<正>一、品种选择作早春大棚栽培的豌豆品种,宜选用耐寒性强、抗病、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品种。一般可选用以嫩豆供食的嫩豆粒型(硬荚种)及以嫩荚供食的软荚型品种种植。二、播期选择长江流域早春茬大棚栽培在2~3月份播种,4~5月份收获。为了争取时间,最好用地膜覆盖,促进早出苗。三、整地施肥选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前一年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要求土壤含有机质较高,砂壤土至黏土均可,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 000kg、过磷酸钙2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适宜唐山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芹菜新品种,对5个芹菜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率和产量对5个芹菜品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皇冠西芹综合性状较好,株高85 cm,叶柄浅黄绿色,实心,纤维少,品质脆嫩,对叶斑病和斑枯病抗性较强,早熟,定植至收获需要70~75 d,产量达92 179.4 kg/hm2,较对照品种文图拉增产14.98%,是唐山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早熟西芹品种;塞纳西芹的叶柄为淡绿色,长势较旺盛,定植至收获需85~95 d,为晚熟品种,是与早熟西芹错季上市销售的优良品种;全能西芹定植后只需60 d就可以极早上市,同时也可延长收获期至80 d,可以视西芹的市场行情掌握收获期。同时介绍了配套的西芹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栽培技术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如彩糯2号、渝糯7号、彩甜糯617、超甜2000等。2.适时播种春季2月上中旬育苗,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夏季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直播;秋季8月上旬直播。3.合理密植超甜2000等植株高大的品种每亩种植3 200株,彩糯2号植株比较矮小,每亩种植4 000株。4.实行配方施肥为了提高鲜食玉米的品质,必须实行配方施肥,要求每亩施用有机肥2 000kg、碳铵75kg、过磷酸钙40kg、硫酸锌3kg、硫酸钾10kg。5.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施用农药。6.适时收获超甜玉米的收获期对  相似文献   

20.
<正>碧秀苦瓜是台湾农友公司生产的杂种一代优良苦瓜品种。其瓜条匀称,外观好,商品价值高;肉厚,块头长,其长度一般在30~40cm左右;浅绿白色,有根瘤状,瘤平顺,耐贮运;脆嫩香甜,清脆爽口,品质好。碧秀苦瓜属于夏秋苦瓜,生长势旺,坐果多,产量高。亩植80~120株,大棚栽培当年5~12月都可以收获,亩产量在4000~6000kg左右。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能引导农民朋友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一、播种及嫁接育苗1.品种选择及催芽嫁接用的砧木选择台湾农友公司的双依丝瓜,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待水温下降到室温时继续浸种约10~12小时(中途换水1次)。捞起沥干后用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