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东湾的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es)在数量上居于我省近海各捕捞资源的首位。它的年产量曾高达4~6万吨。但自五十年代末期始开,其数量骤然下降,一般年份的产量不及过去的一半(见表1)。毛虾资源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熊河水库位于湖北省枣阳县境内。于1966年由原来的小水库扩建而成,养鱼水面1.4万亩。自1966年放养鱼类以来,1972年最高成鱼产量达到35万斤。以后逐年下降,至1976年下降到9万斤。近几年来则波动在10万斤上下。  相似文献   

3.
毛蚶是地方性底栖双壳类软体动物,活动能力弱,只能作短距离的爬行,可终年生活在原海区。对海况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在渤海三湾资源分布较为丰富,而我市沿海水深16米以内水域的资源量尤为丰富。大沽灯船东南和驴驹河-唐家河-歧口河-带海域都曾是良好的毛蚶渔场。单网产量最高可达900斤/小时,一般网产400-500斤/小时:最大密度为60个/米~2。据天津水产研究所1968年调查毛蚶资源密度大于10克/米~2以上具有捕捞价值分布区的总资源量约为60万吨。历史上为我市和河北省渔民共同利用。过去因为有大量的经济鱼、虾可供捕捞,另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2.6亿多亩内陆水域,除去已利用人工养殖的外,都是捕捞自然资源的场所,捕捞产量建国初期1950年为30万吨,至1960年增加到66.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增长1.2倍,此后连年减产,1978年降到29.6万吨,为建国以来的最低年产量,比最高年产下降56%。湖北省由1954年的14.35万吨降到2万吨,下降86%,安徽省由8.19万吨降到1.65万吨,下降80%.内蒙古由1960年的2.56万吨降到1.304吨,下降95%。产量下降的原因,除一部分捕捞水域改为人工养殖外,主要是水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的近廿年尤为严重。诸如江河湖海间建闸筑坝、围湖造田,以及工业污染,水质恶化和酷渔滥捕,捕捞强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所有这些,导致了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省转浙钓业生产历史悠久,最高年投产机木钓船520艘,最高年产量3.45万吨。由于七十年代后期浙江渔场带鱼资源逐年下降,近几年产量均处低水平。为了稳住我省转浙钓业生产,提高产量和产值,从1985年开始钓船打出外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6,(11):62
自去年渤海毛虾资源大幅回升以来,今年毛虾资源又呈旺发态势。自8月16日毛虾开渔后至今,从山东沾化渔民出海捕捞的情况看,渔船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一航次捕捞量最高达1700千克,少则1000千克。而且今年毛虾品质好、价格高。往年同期毛虾的价格每千克最高8元,而今年毛虾的价格始终保持在每千克10元。预计沾化今年每艘渔船总收入将超过去年,个别渔船有望突破100万元,其他渔船也可能超60万元。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来,渤海西部毛虾资源数量几经波折,其中1977年捕捞毛虾81,982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以后产量波动在3~4万吨之间,资源状况不好。究其原因,说法不一。在目前情况下,要解决资源保护问题尚有困难。为此,不如讨论如何合理为好。多年来,就转轴网禁渔期是否合理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众所周知,渤海中各种鱼、虾、贝类资源的不断衰退,渤海西部仅有对虾、  相似文献   

8.
鹰爪虾是山东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全省年产量一般在3,000~7,000吨。近几年,资源上升,产量达万吨以上。下面对鹰爪虾捕捞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渔场与渔期鹰爪虾的捕捞生产以拖网为主,每年拖网生产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以上。渔期分春、秋两汛,春汛一般从4月初开始,到5月初结束,春汛虾群较集中,中心渔场明显,生产效果较好,其产量在全年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秋汛在11~12月,虾群较分散,分布面较窄,拖网捕捞效果不佳,产量不高。春汛渔场一般在成山头以南、以北海区。鹰爪虾渔场的变动与海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各渔场鹰爪虾停留的时间每年有异,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和研究渔场。  相似文献   

9.
太湖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鱼产量自1952年的812万斤,上升到1979年的2,739万斤,增长3.4倍,年递增约70万斤左右,亩产8.5斤。  相似文献   

10.
血1983年1月下旬,公司508号船在黄海南部渔场捅获一条长4米、宽0.33米、重50斤的大带鱼,学名勒氏皇带鱼。▲1983年6月初,公司一艘渔轮在东海北部渔场捕到一条体长63厘米、鳍宽昭厘米、体重20斤的大型乌贼。▲1983年8月,公司303号船在黄海北部渔场捕到一条长1.92米、重51 .5公斤的灰鳍鳖。‘▲1983年i1月初,公司823号船在长江口外渔场捕获一条长1.62米,重13公斤的大鱿鱼。血 1983年10月15日,公司618号船在黄海北部渔场捕获一条长2米、重81 .5公斤的噬人鳌。 这些鱼和乌贼均收藏在大连自然博物馆。捕捞珍闻五则~~…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最近召开的全国海洋捕捞处长会议上获悉,去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到1339万吨,比1990年增长8.3%,居世界首位,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海洋捕捞发展较快,高于同期水产品增长速度。去年,海洋捕捞生产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外海、远洋和新渔场、新品种的产量增加,生产布局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湘江鱼类资源日减,捕捞产量逐年下降,渔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威胁.1980年,白沙洲渔业队的渔民,为了寻找生计,开始在湘江水面设置网箱放养草鱼.2只网箱,面积76平方米,饲养137天,产鱼2,078.5斤,折合亩产17,731斤,成活率76%.1981年,放养4只网箱,面积112平方米,饲养130天,产鱼2,615.5斤,折合亩产15,553斤,成活率97%.1982年,霞石渔业队也开始在湘江放网箱养鱼.这两个渔业队共投产网箱7只,面积196平方米,饲养期最短时间为130天,最  相似文献   

13.
<正> 渤海西部毛虾是河北、山东、天津捕捞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达八万多吨,但从三十多年的产量来看,年产量相差悬殊,年产量最低的1965年还不到一万吨。由年产量的变化反映出的资源特点是:毛虾资源衰退后,逐渐恢复,在恢复阶段有一个较短时期的稳定,然后继续发展,当达到最高水平时,如果利用过多,继而下降。今后捕捞毛虾保持在什么水平上才不致使资源衰退?同时与此相关的渔捞力量究竟多大比较适合?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试图用剩余产量模式分析渤海西部毛虾资源现状,概算它的持续产量和渔捞力量,据此提出一些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自七十年代始日渐衰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海洋捕捞强度与海洋渔业资源间的矛盾更日益加剧。固然造成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海洋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却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仍在继续衰退。特别是底层或近底层鱼类资源已严重过度利用;一些传统捕捞品种或渔场已形不成渔汛;一些主要渔获对象的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期提前的现象也更加明显。控制捕捞强度,限定捕捞渔船数量、马力.是对渔业资源具有一定主动性的、直接的管理方式,它代表了现代渔l资源管理的趋势,是资源管…  相似文献   

15.
赣榆县自1975年起试养对虾,在各级主管部门关怀和支持下,逐年发展。1979年养虾8,500亩,总产261吨,单产61斤多;1980年养虾1.1万亩,总产425吨,单产77斤多;1981年养虾1.3万亩,因遭旱灾和强台风袭击,实收11,697亩,总产551吨,单产94斤。三年累计,共生产对虾1,237吨,毛收入1,063万元,其中国营场和社队生产环节盈利81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东海外海渔场带鱼延绳钓探捕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开群 《海洋渔业》1992,14(1):16-20
<正> 一、前言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历史悠久,最高年投产机木钓船520艘,最高年产量3.45万吨。70年代后期起浙江渔场带鱼资源逐年下降,近几年产量均处低水平。为了稳住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提高产量和产值,从1985年开始钓带打出外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1986年省水产厅先后组织4~10艘具有较好通讯设备、大马力的钓船,对东海外海渔场进行带鱼延绳钓生产性探捕。通过三年探捕,初步摸清了东海外海带鱼资源状  相似文献   

17.
范屯水库是一座以灌溉和养鱼为主的小型水库,设计库容956万立方米,养鱼水面800亩。水库在正常年景鱼产量为3万斤,亩产37.5斤,1979年以来,产量逐年下降。现就范屯水库鱼产量变动原因作一分析,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成鱼总产量增长最快的县是沔阳县,1978年总产量536万斤,1981年达到1,073.5万斤,翻了一番.△建设集中连片精养鱼池最多的县是沔阳县,1981年鱼池总面积19,300亩,生产成鱼448.27万斤,平均亩产232.3斤.△国家商品鱼基地渔场单产最高的是沔阳县郭河公社渔场,1981年养殖面积579亩,单产623斤.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水面原是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在淡水渔业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特别是一些名贵品种刀、鲥、河豚、凤尾、面条鱼等,在出口水产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近些年来,产量逐年下降。江苏省1973年刀鱼产量曾达540万斤,近几年下降到二、三百万斤;1974年鲥鱼产量曾达250万斤,近几年只有20~40万斤;  相似文献   

20.
郝允碧 《淡水渔业》1987,(1):42-42,41
<正> 山东省棲霞县菴里水库,是一座养鱼水面约3600亩的中型水库。平均水深10米,透明度0.8米,pH值7.68,是个中营养型水库。1958年建库,1960年开始放养,至1981年共投放鱼苗、鱼种834.2万尾,捕捞成鱼61.5万斤,多年平均亩产8.5斤。1972年最高鱼产量达15.6万斤,平均亩产43斤,此后鱼产量逐年降低。为了恢复鱼产量,自1977年开始,增加投放鱼种数量,由14万尾提高到24万尾,鱼种规格亦由2寸左右,提高到3寸以上。结果年年放鱼不见鱼,1980年鱼产量只5000斤。主要原因是鳡鱼、鲌属鱼类猖獗,大量吞食放养鱼种,一般鳡鱼个体重30-40斤,鲌属鱼类有的个体重达10余斤,凶猛鱼产量占总产量的10%以上。 1982年6月是该水库枯水年的枯水季节,水库蓄水量不足20万米~3,为清野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