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母牛卧倒不起综合症”又称“爬行母牛综合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母牛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但在产后的发病率比其它阶段的发病率都要高,给养牛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正确的分析病因、准确的诊断、独特的治疗方法对临床兽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母牛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倒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从分娩后72小时以内卧地不能起立;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或临床病理学检查,在各器官或各部位都查不到有特殊的变化;在6—12小时之间。通过静脉进行2次钙剂注射也不能起立的牛。  相似文献   

3.
<正> “倒地不起母牛”综合征(downer cow Syndrome)是通常发生于低钙血症性生产瘫痪的一种疾病,典型的是指后躯躺卧而不能站起的母牛。其临床特征是:经连续两次钙剂治疗后,或经静注钙剂疗法的母牛在第一次处理后10分钟  相似文献   

4.
“母牛睡倒爬不起来”是乳牛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是涉及到许多疾病的一个复杂问题。美国最早提出了这个问题,澳大利亚进一步把这个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尽管诊疗技术在近代兽医临床中有了很大改进,但  相似文献   

5.
“母牛卧倒不起“综合征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病因复杂,始终是养牛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作者通过分析病因,总结临床症状,提出某些治疗方法,意在为广大兽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肖定汉   《动物保健》2006,(8):28-28
母牛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母牛爬行综合征。本病是指母牛分娩前后以不明原因而突发起立困难或站不起来为主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  相似文献   

7.
<正>母牛繁殖性障碍疾病的发生率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的发展而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牛子宫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一旦患上此病,则会阻碍母牛发情,发情之后的受孕率也不理想,进而使母牛不育不孕。在治疗牛子宫内膜炎时,需依靠临床科学的诊断技术。此次实验选择某一奶牛场患有牛子宫内膜炎的母牛24头、肉牛场中患有牛子宫内膜炎的母牛8头,作为此次实验对  相似文献   

8.
急性功能性幽门狭窄综合征也称为“尾侧功能性幽门狭窄”、“幽门狭窄”和“迷走神经消化不良”或“Hoflund 综合征”。曾对23头母牛的血液和瘤胃液变化作过观测。其最重要的所见为循环血容量减少、以及低氯血、低钾血代谢性碱中毒。作者们发现,尾侧功能幽门狭窄可能是一种急性病或一种慢性病。本研究描述了10头患急性功能性幽门狭窄母牛的临床症状、血液和瘤胃液变化及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的诊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凡是在临床上出现生产瘫痪,并连续用过2次钙剂治疗及乳房送风,但仍然倒地不起者就称为“倒地不起”综合征。“倒地不起”综合征(母牛起立不能症)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  相似文献   

10.
岳春玲 《北方牧业》2006,(19):22-22
<正>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母牛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倒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从分娩后72小时以内卧地不能起立;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或临床病理学检查,在各器官或各部位都查不到有特殊的变化;在6~12小时之间,通过静脉进行2次钙剂注射也不能起立的爬窝牛。1 病因具体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据推测可能有以下原因:常因生产瘫痪诊疗延误或不全治愈,或因存在代谢性并发症而后倒地不起;因分娩造成骨盆周围的肌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将母牛产后12h胎衣尚未完全排出的称为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40%~50%。胎衣不下极易继发产后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的发生,常常导致母牛不育、不发情或习惯性流产,甚至危及母牛的生命,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在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方法,现介绍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调查显示,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型酮病(Mary,2000),而加拿大的研究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高达59%。在我国高产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0%,而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  相似文献   

13.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繁殖母牛常发的一种生殖疾病,发病率高,临床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本文通过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临床症状观察提出相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们农场牛群有2000头牛,其中有680头母牛。1985年末以前,母牛患急性化脓一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很高,并且疾病临床症状典型。1985年每100头母牛只得到75头犊牛,不孕母牛数超过  相似文献   

16.
犊牛下痢是造成小牛死亡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很复杂,由于不同病因,在临床上分为中毒性下痢和单纯性下痢。中毒性下痢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单纯性下痢大部分是由于母牛营养不良,犊牛饲养管理不当,犊牛组织器官发育不健全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母牛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倒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6~12h之间,通过静脉进行2次钙剂注射也不能起立的牛.本病常发生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从分娩后72h以内卧地不能起立;通过详细的临床学检查或临床病理学检查,在各器官或各部位都查不到有特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12h以后胎衣全部或部分不能自行排出体外的一种常见产科疾病。在临床上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两种类型,据资料显示发病率通常可大10%25%。在奶牛改良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病,胎衣不下会导致母牛不孕、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繁殖率下降,并引起牛全身感染,严重者可致母牛死亡。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64例奶牛胎衣不下病例采取中西药综合治疗方法,治愈60例,治愈率94%。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母牛胎衣不下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 ,若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引发子宫内膜炎 ,导致难孕或不孕 ,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 ,应当遵循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母牛胎衣不下这一病症 ,虽然不象其他疾病那样可以用疫苗来预防 ,但实践证明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 ,可使这一疾病减少发生或不发生。方法 :在母牛产犊后 ,立即在胎衣上拴上一块0 5kg左右的物体 ,通过重力牵引的作用 ,加速胎衣的排出。采用这一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母牛产后2h以内胎衣都能排出。若 2h胎衣仍未排出 ,可按常规用量注射一针催产素 ,…  相似文献   

20.
母牛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母牛爬行综合征.本病是指母牛分娩前后以不明原因而突发起立困难或站不起来为主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