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北方牧业》2007,(1):7-7
“正式实施”一周,奶品包装上“鲜”字都没去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为此编写、由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8月1日出版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对《通则》的内容、条文逐句进行了详尽的释义并在编书过程中引用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前沿的食品理论“凡是经过热加工的食品,就不能称‘鲜’”的观点。并将其引为己用。规定“巴氏杀菌乳”不准标为“鲜乳”、复原乳可作为“巴氏奶”的原料奶,对此标准行业人士把它称为“禁鲜令”。[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北方牧业》2006,(20):3-3,13
随着11月1日大限的到来.中国乳业史上迄今牵涉最广、争论最久的“禁鲜令”(《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下称《指南》),在历经两次延期后即将正式实施。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获悉.一直反对“禁鲜令”的各地奶协正在联手制定一份暂定名为《液态乳标签实施准则》(下称《准则》)的材料,准备上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或修改有关液态奶标签、标识等规定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丁棉 《北方牧业》2007,(11):11-11
争论不休已足3年之久的“禁鲜令”最终划上一个句号。困压在心头的这块石头终于被搬掉了。现在,我的心绪就平静了许多,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这对几百万的奶农来说,更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他们从此又看到了中国奶业发展的光明,失去的信心又获得复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中国乳业泰斗、东北农大教授骆承庠等来自全国各地的7名知名专家起草了一份名为《坚决反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鲜的国家》报告,直陈国务院办公厅。这份报告态度坚决、措辞激烈,从六大方面阐述了反“禁鲜”和准“标鲜”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中国奶牛》2007,(11):2-3
2004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率先发布了两个食品标签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以分别取代1994年版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和1992年版的《特殊营养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同时与之配套出版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所以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以防止企业利用标签进行商业炒作。《指南》规定,“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国际标准所称的原乳.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出的奶才称得上是鲜奶。因此,该标准也被业界简称为“禁鲜令”。  相似文献   

7.
对于各大牛奶生产企业来说,“禁鲜令”三个字是今年奶业中点击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这三个字在各大网站及相关人士口中出现频率之高、该规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延期执行的实施之难,在奶业中是绝无仅有的。继2005年10月1日和2006年6月1日两度延期之后,原定于11月1日实施的“禁鲜令”再度宣告“流产”,执行日期延至明年的1月1日,“禁鲜令”再次被延期执行,让业内人士唏嘘不已,“禁鲜令”也成了一盘难下的棋。  相似文献   

8.
《牧业资讯坊》2005,(1):22-23
正值由国家质监局颁布的奶业禁鲜令引起业界一片哗然的风口浪尖之际,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2004年第二次会议在京悄然举行。也正由于这样的敏感背景,这次原本是行业内的常规性会议也变得格外引人关注,国内各大乳品公司的总工和乳业界知名专家悉数到会。本来会议议题是讨论2005年工作计划,但是会议刚一开始,大家的话题就开始转向引起广泛影响的“禁鲜令”。  相似文献   

9.
《四川奶业》2005,(2):6-7
2003年6月28日,中国奶业协会于北京长城饭店召开了”鲜奶标识与奶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会议主张实施”鲜奶标识管理办法“,并上报农业部。2003年9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了所谓的“全国乳品专家技术研讨会”,旗帜鲜明的反对”鲜奶标识”。于是便形成了以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为代表的正反两派在一些媒体上展开了一场口诛笔伐:这场口水战一直延续到年底。  相似文献   

10.
《四川奶业》2008,(2):29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农业部联合发文(国质检食监联[2007]520号)《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一)用复原乳作原料生产液态奶的,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4号)要求,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二)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  相似文献   

11.
《牧业资讯坊》2005,(10):3-3
从10月1日起绝大多数光明牛奶外包装上的“鲜”字将逐渐消失。昨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表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将于今年10月1日如期执行,不会延后。备受关注的“禁鲜令”之争将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2.
9月10日~11日,农业部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在会上指出,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我国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北方牧业》2006,(11):3-3
2004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率先发布了两个食品标签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同时与之配套出版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该标准也被业界简称为“禁鲜令”。  相似文献   

14.
<正>经历了4年争吵总算在上个月偃旗息鼓的“禁鲜令”又开始像幽灵一般徘徊在中国奶业上空。记者从西部乳业发展协会获悉,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委托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液体奶》标准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而这一标准引起了业内诸多质疑和反对。  相似文献   

15.
《江西饲料》2010,(6):47-47
生猪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进一步加强生猪质量安全监管,经国务院和中央编委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编办于2010年lO月20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0]105号),为进一步落实“瘦肉精”监管工作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体制机制和监管的全过程覆盖提供了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兽药行业。“剩”者为王才是竞争的必然法则,“剩”下的必是强者与精英!关键是你坚持并一定坚持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李晃 《畜牧市场》2005,(11):10-1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液态奶生产经营的管理,完善液态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生产备案制度,严格产品标识标注管理。通知要求,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大力提倡和鼓励在灭菌乳生产中全部使用生鲜乳。生产加工企业凡在液态奶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必须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如实到  相似文献   

18.
《四川奶业》2005,(2):4-6
一个“鲜”字可以毁掉一个民族产业?一个标准能够引发一个杀牛高峰?12月6日,中国奶业有史以来首次爆发的“保鲜运动”达到了高潮。在一场名为“研讨”、实为“声讨”的奶业大腕高峰会上,一场奶业的“内部斗争”被彻底曝光。  相似文献   

19.
《四川蚕业》2008,36(2):24-2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商务部最近在其下发的“商建发[2008]28号”文件中,提出了五项意见。  相似文献   

20.
《北方牧业》2004,(24):7-7
一个“鲜”字可以毁掉一个民族产业?一个标准能够引发一个杀牛高峰?12月6日.中国奶业有史以来首次爆发的“保鲜运动”达到了高潮。在一场名为“研讨”、实为“声讨”的奶业大腕高峰会上,一场奶业的“内部斗争”被彻底曝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