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俚语已经不再是昔日下流社会的语言,它已经大量进入文学及影视作品、报刊杂志、演讲与日常交流中。The American Thesaurus of Slang所列俚语有十万条之多,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估计俚语占日常使用的英语词汇总数的五分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英语成为生存发展中不得不掌握的技能。然而,在现实的英语交流中,由于传统的英语教育中对于俚语涉及的范围过小,常常出现一个尴尬的问题:一个在国内英语水平非常不错的学生,出国后因俚语等因素限制,常常无法在沟通中准确掌握对方的意思。为了防止这一局面的发生,有80%的英语学习者选择通过影视剧来了解英语俚语的用法,提高英语水平。本文将通过中国学生较为熟悉的经典影视剧《老友记》浅析英语俚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俚语是英语中极其特色的语言,也是英语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实现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准确交流,俚言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俚语的语体特征.并介绍了适合俚语使用的几种语境。  相似文献   

3.
《泰蕾丝·拉甘》是左拉创作倾向发生转变后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左拉第一次将生理分析引入了文学,并且注意生理和病理现象在文中的应用。20世纪西方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使文学作品的分析另辟蹊径,本文意在运用精神心理分析学来分析作者欲望在作品中的升华,主要是左拉本人的成功欲和创作贪欲在《泰蕾丝·拉甘》这部作品中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语言变体是相对与标准语言而言的,在每一种语言里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英语的变 体可以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手段来体现,而汉语则主要通过词汇来显示其差异。两者 之间的不平衡性给英语文学作品的汉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哈克贝恩.芬历险记》两种译本的比较来探讨英汉语言变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的伟大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为我们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物的爱恨情仇,以一种"灭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部小说中体现了较强的悲剧意识,不仅仅有人物本身命运的悲剧性,同时还有对于生命、命运的悲剧性认识。这部作品不仅仅具有较强的悲剧性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哲学意识,从整体上实现了美学、哲学与艺术的统一,这样的文学作品在文坛上很少见。本文将重点来围绕小说本身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通过分析其艺术性和哲学性,进而讨论小说《呼啸山庄》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模糊语言作为文学作品重要构成元素,不仅可以增强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使作品意蕴内涵更丰富。通过对《老人与海》中模糊语言现象的具体探究,进一步印证了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舞姬》这部作品,作为日本文学巨匠森欧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自问世以来,众多学者及评论家就作品体现出的时代意义,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进行了论述。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出发,解读作品中女主角爱丽丝的形象,揭露该作品中的男性意识,以便从多角度去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8.
《远大前程》是查理斯·狄更斯创作中期比较成熟而重要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初学者往往一头雾水。本文拟通过对四位主要人物进行比较研究,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9.
《雾都孤儿》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用文字深刻的揭示出了当时英国下层人群的悲惨生活。虽然《雾都孤儿》中,南希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所处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却是整部作品中非常关键性的人物,南希的形象反射出了当时犹太民族的悲惨命运,在作品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雾都孤儿》作品中南希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喜剧的代表作之一,举世闻名、蜚声中外。这部作品于1597年完成,正值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黄金时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所以《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气氛,宣传真诚,弘扬仁爱,也体现出莎翁希望用人文主义思想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及女性主义成为主旋律,吹响了时代解放、自由主义的号角。小说通过夏洛克这一负面人物的描写,从侧面塑造了鲍西亚、杰西卡这两个女性形象,彰显出其理性、主动、开放、批判性精神,瓦解了父权主义的思想统治地位,推动了女性解放的实现。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文本内容的丰富性,还具有深刻性的思想性,深刻地揭示了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2.
《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所创作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他在作品中构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也寄予了自身美好的理想与期许。他认为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怎样的社会、无论经历了什么都应该作为人类文明的精髓始终传承下去,这就是作为民族精神最宝贵的道德理想体现,也是民族的至上灵魂。但如果国家或个人因为某些目的或私欲希望打破它,他也必将承受来自于错误抉择的惩罚。本文就带着具有批判意识的眼光来审视《人生》这部文学作品中所探讨的错与罚。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通常体现了一个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这些文字,进而了解这一个时代的深层文化。内外有别的大和民族素来以感性的思维者著称,本文将以夏目漱石的《心》中"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围绕"利己主义"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导致人物思想变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作品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讽刺性强烈,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对讽刺艺术的充分使用,深刻的反映出其对命运无奈的感叹,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表达着人性的宽容。为此,本文就将针对钱钟书先生《围城》中讽刺艺术的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希望良好体现《围城》特有的审美艺术。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钱钟书讽刺艺术中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女性主义、劳伦斯以及《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分析,阐述了作品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含义,并分析了在生态女性主义立场上的作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艾丽丝·门罗是2013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当代文坛知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以短篇故事见著,文字细腻优雅、简洁精致.《忘情》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公开的秘密》中的第一篇小说.本文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剖析,解读了小说中体现的“隐匿叙事主体”、“心理现实化”与“现实心理化”、“象征与怪诞”等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展现了门罗独特的写作魅力.  相似文献   

17.
动态系统理论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在动态系统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阅读动态教学模式.该动态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习得中的动态平衡发展过程,系统中各要素协作、互动,最终达到语言习得的最佳状态,促进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对作者文学作品的思想表达和人物创设都有重要的作用。狄更斯是英国文化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幽默感。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他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风趣泼辣地展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描述人间的真相和探索生活的真理。在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他运用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人物命运,本文主要就人物语言个性化分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地下铁道》这部经典之作是由非裔美籍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创作。怀特黑德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创世之作。该作品为怀特黑德赢了众多荣誉。其中包括201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及次年的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可以说这部作品揭露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个黑暗的时期(即:让美国内战前南方奴隶制的各种残暴跃然纸上)。正如这部作品的名称一样,女主人公科拉在怀特黑德的笔下,她正是搭乘现实的地下铁道从南方兰德尔种植园一路向北,克服重重苦难,寻求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女主人公科拉在磨难中不断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追求自由的阳光女战士。本文第一节首先简要介绍了成长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在第二节中,主要从三个阶段分析了科拉的成长过程:种植园阶段、逃跑的路上、北方阶段。在第三节探讨了《地下铁道》这部作品的意义。最后对行文进行了总结。运用举例方法、对比方法、归纳总结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分析了女主人公科拉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流浪者之歌》是萨拉萨蒂小提琴独奏作品中的代表作,其又被称为《吉普赛之歌》,整部作品主要表现吉普赛人自由奔放的状态,以及对命运无声地呐喊。在这部作品中萨拉萨蒂没有用多余的修饰和技巧,只是用荡气回肠的旋律抒发吉普赛人的各种情感,在如泣如诉的倾诉中给人以忧伤却又明媚之感,使人听后余音绕梁。如果说萨拉萨蒂的每一首曲子都很成功,那么《流浪者之歌》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基于此,对萨拉萨蒂作品《流浪者之歌》进行分析,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萨拉萨蒂以及他的作品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