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原汉中市)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区内河渠纵横,塘库星罗棋布,养鱼历史悠久,素有陕西小江南之称。近年来,在科学养鱼上狠下功夫,先后开展了“肥水鱼连片精养高产,池塘集约精养鲤鱼,中低产区池塘大面积高产丰收.小型水库池塘化精养,水库网箱养鱼,水库围栏养鱼,塘库立体渔业,沿(汉)江高效渔业.水库化肥养鱼,精养水库鱼病综合防治,底层鱼诱捕上市”等技术含量高的渔业项目,促进了全区渔业迅速发展,到1996年,年产鲜鱼1780吨,人均鲜鱼达3.4公斤。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养鱼人的《淡水渔业》我们湖北钟祥市潞市镇现有精养水面15公顷,水库200公顷,塘地70公顷.是《淡水渔业》引导我镇水产养殖一年一步新台阶。养殖单产由1988年的667m2250公斤提高到1994年的750公斤。我本人订阅《淡水渔业》6年,感受有三:一...  相似文献   

3.
工程化稻田养鱼是指已建永久性工程鱼池的稻田养鱼,它是一种新的稻养模式,我县于1994年开始推广。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安乡桥下村,工程化稻田养鱼面积110亩,1995年亩增渔业收入898元、稻谷97公斤;比未养鱼稻田亩增收2700元。村民钟荣瑞、刘伟民,稻色工程面积3.7亩,亩获渔业纯收入3087.5元,早晚两季稻谷1892.5公斤,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工程化稻田养鱼户。为总结其经验,笔者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其高效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稻田养殖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大致可上溯到 1500年以前;但其作为一种渔业产业却是本世纪 80年代后才开始的;农业部渔业局先后于 1983、 1990、 1994、 1996和 2000年连续 5次召开了全国性的稻田养鱼现场经验交流会,每次会后的一个时期内都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掀起了稻田养鱼热潮,推动了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的不断发展。 80年代初,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由粗放式向精养式转变,由试验性向生产性发展; 90年代初由长江以南地区向“三北”地区推进, 90年代中又由单一稻田养鱼向养殖鱼、虾、蟹、菇等多元化种养殖及工程化养殖方向发展;近…  相似文献   

5.
葛京 《河北渔业》2006,(6):44-46
保定市是淡水渔业大市,境内有养鱼重地白洋淀、四大水库、100多座小型水库,加之稻田、精养池塘、沟壕等宜渔水面15000余hm2,冷热水资源丰富.通过几代水产工作者的努力,现已形成西部山区的网箱养鱼基地、冷水鱼基地,东部以白洋淀为主的三网养殖基地、河蟹生产基地;中部平原的名特优养繁基地、热水鱼繁育中心,构成了保定一地一品、一方一业的多格局渔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甘肃渔业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各种水面资源,把发展稻田养鱼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激发渔业新的增长点的一项重要工作。   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我省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农民不了解稻田养鱼的好处和具体的养殖方法。因此,发展稻田养鱼首先必须作好养殖示范。 1998年,省水产局在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白银、张掖、陇南三个地区,选择了 4个稻田养鱼示范点,每个示范养殖面积都在 200亩以上。经过省、地水产部门技术人员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各示范点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亩稻田生产成鱼 (鱼种 )40.75~ …  相似文献   

7.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部的秦巴山区腹地,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全市有稻田160多万亩,稻田养鱼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为进一步提高稻田养鱼的产量和效益,推动我省工程化稻田养鱼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2~2003年省水产总站与汉中市水产工作站、汉中市西乡县水产站在进行工程化稻田主养异育银鲫高产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8.
水库渔业是湖南水产的重大组成部分。据水面资源调查表明,我省共有水库面积225.17万亩,其中可养鱼面积达142.05万亩,占全省可养鱼总水面的26.5%。同时我省可养鱼的水库面积中,小型水库占53.9%,中型占23.2%。这些中、小型水库,一般深度不大,有一定的浅水淹没区,水温容易升高,水质好,饵肥易于解决,便于实行精养、半精养。  相似文献   

9.
长江以南11座大中型水库渔业增养殖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长江以南11座大中型水库渔业增养殖现状,其中包括大库放养,自然增殖,凶猛鱼类及网箱养鱼四个方面。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水库渔业增养殖的对象与产量水平特点,增养殖发展趋势与对对策是稳定地提高大库产量,合理开发增殖鱼类,适度利用凶猛鱼类,大力扶持库湾精养及网箱养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内陆水体渔业,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由于“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相继成功,淡水渔业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肥水养鱼、多规格混养、实行大中水域的围拦精养、网箱养鱼、流水养鱼、稻田养鱼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鱼病防治、选种育种等方面发展较快,淡水渔业的实用科学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化稻田养鱼是农业部确定的重点农业推广技术,自1996年全国工程化稻田养鱼现场会议以来,全国工程化稻田养鱼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陕西省具有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是当前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一、大力发展工程化稻田养鱼是农业结构和渔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切入点当前,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出现了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新情况,只有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大力推广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湘西自治州共有水面2.6万公顷。可养水面近1.3万公顷,人均只有50米2可养水面。水产品产量1.5万吨,人均5.7千克,这种条件对发展水产生产极为不利。但是全州有稻田9万多公顷,可利用养鱼的稻田6万多公顷,人均将近260米2,因此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是改变湘西自治州水产格局、加速全州人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二、历史与现状稻田养鱼在自治州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稻田养鱼的发源地之一。一千多年来全州各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在稻田里养殖食用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解放后,由于水产业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1958年是我省水产生产大跃进的一年,也是从捕到养的一年。全年共产鱼5万吨,比57年增产48%;生产鱼种29亿尾,为57年的160倍。58年,我省提出了三为主、三结合的发展渔业方针,采取了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培养了宾县经建乡改造干沟养鱼和呼兰富强社改造洼地养鱼的典型,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养鱼事业由原来的13个县发展到60个县(市),养殖水面扩大了33300公顷,连前共达76600公顷。不仅利用湖泊、泡沼养鱼,也大量发展了水库、塘堰、沟渠、稻田养鱼,还利用干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鱼是一种集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具有增粮、增鱼、节水、抗旱等多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加快我省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增加水产品产量,探索稻田养鱼高产高效新路子,我们在参照国内先进的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基础上,于2001年4~10月在陕北延安市黄陵县腰坪乡张庄村因地制宜地进行工程化稻田养鱼。一、稻田条件养鱼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排灌方便,不渗漏。二、工程建设与常规鱼凼式稻鱼工程相同。考虑到陕北地区气温低…  相似文献   

15.
江津县有可供养鱼的池塘1.95万亩,水库1.28万亩,可供改造养鱼的稻田约40万亩,石河堰近万亩,有可供天然养殖、人工捕捞的江河水域约30万亩以上。这些水域都是我县发展养捕生产的广阔阵地,渔业潜力很大。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村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小型水库水产养殖资金投入加大,水库养殖逐渐从人放天养转向半精养、精养,出现了水库养殖池塘化精养趋势,水库养殖和捕捞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鱼种放养密度、饲料肥料用量逐年提高;库湾养鱼、“三网”养鱼、鱼蟹混养、施肥种草养殖和立体综合养殖等技术逐渐被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捕捞、饲料诱捕、定置地笼等捕捞方法被采用,提高了库鱼回捕率。水库经营模式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集旅游、餐饮、垂钓、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和观光渔业等也在一些小型水库出现。根据目前小型水库养殖现状,要提高经济效益,应从以下技术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省稻田养鱼持续健康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是融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高产低耗高效农业为一体的集约型综合生产方式,是以提高稻田产出率为目的生产模式。 近几年,在“稻田养鱼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稻田生态渔业利用新技术等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我省的稻田养鱼取得长足发展,稻田养鱼由传统平板式粗养方式向稻鱼工程精养方式转化,由单一常规种类养殖向多元复合生产方式转化,由分散经营向适度集中连片生产转化,从而成为全省农业深度开发的主要项目。 稻田养鱼的覆盖面已由1984年的一个市发展到1994年的13个地市,但从目前我省的稻田养鱼发展情况看,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推广面小、辐射度小,规模效益不理想,不上档次和水平,甚至面临滑坡的严峻考验。为使我省稻田养鱼走出“疲劳期”,  相似文献   

18.
陈辉 《重庆水产》2009,(3):12-15
1铜梁县渔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利用与渔业产量情况铜梁县水产养殖面积最高时近12000公顷,水产品产量达12500吨。但近年来由于连续出现的干旱和洪灾,全县鱼池、山塘、水库和稻田利用养鱼水面已不足6667公顷,下降了近5成。  相似文献   

19.
《重庆水产》2005,(2):10
“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稻田养鱼在酉阳县推广20多年来,已有7000余亩稻田养鱼,3000多户农户掌握了稻田养鱼技术,涌现出一大批亩产“千斤稻,百斤鱼”的稻田养鱼户。今年春,县水产站首次在丁市中坝1组推广工程化稻田养鱼,由于这是一次性投入较高的稻田养鱼模式,每亩第一次固定投资0.3万元左右,风险相对较高,农户疑虑较多,  相似文献   

20.
站在村中心小山头,遥望四周,鱼池连片,碧波荡漾,可谓一道亮丽的水乡风景;走近鱼池,只见肥嫩的鱼儿,成群欢游,摆尾击水,水面不时泛起层层涟漪。这就是茶陵县仙源村稻田改鱼池精养鲜鱼的科技示范基地。 该村 13个组 439户 1 937人,历来具有养鱼的传统习惯,群众养鱼经验丰富。近年来粮食、生猪等传统产业比较效益不高,仙源人探索了一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好路子,大胆突破资源局限,主攻稻田改鱼池,充分挖掘养鱼潜力,依靠科学精养,做活做好了这篇“鱼文章”,一举成为全县有名的养鱼典型村。 1999年全村渔业产值达到 29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