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颡鱼的生物学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明峰 《内陆水产》2000,25(8):33-34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iridracoRichardson)是一种淡水小型底层鱼类 ,是市场上的一种畅销水产品 ,近年来 ,由于过度的人工捕捞 ,天然水域的生产量已很低 ,进行人工开发利用研究迫在眉睫。1黄颡鱼的生物学黄颡鱼体长 ,腹面平 ,体后半部稍侧扁 ,头大且扁平 ;吻圆钝 ,口裂大 ,下位 ,上颌稍长于下颌 ,上下颌均具有绒毛细齿 ;眼小 ,侧位 ,眼间隔稍隆起 ;须4对 ,鼻须达眼后缘 ,上颌须最长 ,伸长胸鳍基部之后 ;颐须2对 ,外侧1对较内侧1对长。背鳍条Ⅱ ,6~7 ;臀鳍19~23 ;鳃耙外侧14~16 ;脊椎…  相似文献   

2.
<正>黄颡鱼,在福建、广东俗名黄骨鱼,四川等地俗名又称黄腊丁、黄辣丁等,原为我国江河湖泊的优质野生鱼类,广泛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东、广西、辽宁、四川等二十多个省市各天然水域,长江水系资源特丰富。1生物学习性1.1黄颡鱼的特征:在分类上隶属于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身体延长,头部宽大而扁平,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通常有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名优鱼类养殖发展迅猛,但由于一些名优鱼类在外形上极为相似,较难辨认,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给广大养殖业者和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此,笔者将几种常见名优鱼类易混品种的识别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1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常见的黄颡鱼有4种,其体型很相似,但仔细观察完全能区分。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胸鳍硬刺前后缘均具有明显的锯齿,两者区别是:黄颡鱼体短粗壮,体长通常为体高的4.2倍以下,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1/3,长须黄颡鱼体较长略细,…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我们在观音塘基地进行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规模试验 ,现报告如下。1 试验方法1 1 亲鱼的来源和选择黄颡鱼亲鱼可以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水体收集。一般在秋、冬季或早春进行收集为宜 ,因为在这些季节里水温较低 ,适于运输。选择纯种、体质健壮且已达到性腺成熟的鱼作为后备亲鱼培育 ,再在后备亲鱼中经过严格筛选后直接作为繁殖用亲鱼专池培育。黄颡鱼纯种亲鱼鉴别方法如下 :体长略粗壮、腹面平直 ,体后半部稍侧扁 ,头大且扁平 ,吻圆钝。背鳍硬刺短于胸鳍硬刺 ,后缘有锯齿。胸鳍刺较发达 ,前后缘均有锯齿状。胸鳍略呈扇形 ,末…  相似文献   

5.
大头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亚属鱼类。地方名称大头鱼、碌鱼(澄江府志)。是云南省特产鱼类,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形态鱼体延长,侧扁,头后背部隆起,鳃盖后线上方为体最高点,尾柄长而低。头大且宽,头长较体高或背鳍基为长,因而得此名。口大,端位,呈弧形。上下颌等长;下颌倾斜,口裂顶端与眼球中心在同一水平线。唇薄、紧贴于上下颌外面。一般无须,偶在口角有一对微细的须。背鳍4,15~18;臀鳍3,5。背精、臀鳍未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后线具细齿的硬刺。侧线鳞;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45~53,内侧51~62。下咽齿3行,其齿为主行呈…  相似文献   

6.
长吻脆俗称江团、肥沦,广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大江河中,是一种大型名贵经济鱼类。近些年因酷渔乱捕,其资源已濒于枯竭。尽快恢复和提高长吻脆的种群数量刻不容缓,其措施有二:一是封江禁渔保护增殖;二是发展内塘人工养殖。为了促进长吻的池塘养殖业的迅速崛起,现将长吻脆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生产者参考。1长吻地的生物学1.1形态特征:体粗且长,略似纺锤形。吻锥形并向前突出,口下位,新月形。唇肥厚,上下颌有利齿。颌须、鼻须、颐须共4对。鳃孔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深陷。背鳍硬棘后缘有细锯齿。胸鳍的硬棘…  相似文献   

7.
云斑鮰(Icta Iumsnebulosus),英文名称brown bullheact,又称褐首鲶、斑尾鮰、美国鮰。云斑鮰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北美州,形体近似黄颡鱼,口下位,须八条,胸背鳍具硬刺,但无锯齿,腹部白色,肥满度高,肉质细嫩鲜美,无肌间刺,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的池塘成鱼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唐卫红 《内陆水产》2001,26(12):35-36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嘎鱼,一般体长为11~25厘米,体重30~250克。体无磷,体前身有背鳍棘一条及胸鳍棘两条,均有锯齿。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野生环境中我国各地水系均有分布,由于其味道美肉质细嫩,少剌,多脂,逐渐被消费者认识,市场销量逐渐扩大。1池塘成鱼养殖1.1池塘条件主养黄颡鱼可采用一般无工业污染的池塘,要求水深1.5米左右,每口面积670~6700米2均可,但以面积0.2~0.33公顷的池塘容易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每口池塘应安装增氧机,可增加放…  相似文献   

9.
红鱼生物学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 《内陆水产》2003,28(3):20-21
红鱼(Reddrum),又名红鼓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该鱼肉味鲜美、风味独特,是美国重要的养殖鱼类,我国于1991年将其引进,现在广东、福建、山东、海南等地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又一新贵。本文就红鱼生物学性状及其养殖技术分述如下。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红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背部微隆,以背鳍起点处最高,头中等大小。口端位,口裂较大,齿排列紧密,细小而尖锐,鼻孔两对,后一对稍大,呈椭圆形。眼上侧位,后缘与口裂末端平齐,前鳃盖后缘锯齿状,后鳃盖有两个尖锐的突起。背鳍:IX-X-21-23;胸鳍:12;腹鳍:,1-5;臀鳍:1-8;尾…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银鲈(Bidyanusbidyanus)属鲈形目,条纹鱼科,闽南一带又称为金鳟、甘旨鱼。该鱼适应性强、广温广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将其开发成最温和的养殖品种和理想的游钓鱼类之一。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澳大利亚银鲈的体形似梭形,体色呈银灰色且富于光泽,鳞片细小,幼鱼阶段体形较修长,随着生长其体干宽度逐渐增加。前鳃盖骨有片状的细突刺,第2鳃盖骨的后端有2个突起的棘,背鳍有硬棘12支,其末梢尖锐,捕捉时容易互刺受伤。胸鳍及腹鳍各有1对硬棘,臀鳍有3支,尾鳍内凹,上下末梢呈圆弧形。头及嘴小,齿细。2…  相似文献   

11.
金丝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该鱼体长形,头平扁,大而略圆,体后躯侧扁,无鳞,侧线完全。触须4对,背鳍,臀鳍均长,无硬刺,胸鳍短小,具硬刺,尾鳍圆扇形,全身金黄色,无斑点。目前市场价格较高,是市场畅销的名优鱼之一,养殖前景看好。随着养殖范围  相似文献   

12.
大口鲶     
大口鲶大口鲶是生产于长江流域大江河中的大型经济鱼类,原名南方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它体长无鳞,极富粘液,头部宽扁,胸腹部粗短.尾部长而侧扁。口大,牙齿细密,尖锐锋利。眼小,有长顷2对。胸鳍有一硬刺,其内侧光滑,背鳍短小,无硬刺,臀鳍与尾鳍相连。大...  相似文献   

13.
养殖鱼类的新秀—澳洲宝石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石鲈(JadePerch)学名高体革。分类上属于鲈形目、科、革属。科的种类海淡水均有分布,我国现存的种类全为海水生栖,在我国南方濒海省区有分布。而宝石鲈仅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淡水水域,据资料载,澳大利亚科鱼类22种,宝石鲈是其中具养殖发展前途的一种。鱼体显而易见的特征是体一侧或两侧有黑色圆形的斑块,宛如镶嵌的宝石,因此得名。鱼体侧扁,腹部钝圆,口端位,眼位于头之两侧,背鳍鳍基长,鳍棘和鳍条连接处明显。臀鳍由可数的硬棘和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基部的下方。头占的比例看上去较少(见照片),鳃盖骨后缘有棘刺。鱼体…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的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俗称黄鼓鱼、黄腊丁等,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其广布于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中。黄颡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可鲜活上市,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小型名、优鱼类,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水产工作者对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养技术,大水面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1~7〗。笔者于2000~2001年在西洞庭祝丰办事处清水塘村鱼苗繁殖场对黄颡鱼进行了规模人工繁殖试验,催产亲鱼2批330组,共获1.5~2厘米的黄颡鱼约…  相似文献   

15.
康志勇 《内陆水产》2004,29(3):21-21
黄颡鱼,俗称嗄牙子、黄腊丁等,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内质鲜嫩,细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来,人们对黄颡鱼的认识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稳中  相似文献   

16.
珍珠鱼别名马甲鱼、马山克鱼、彩石线鳍鱼;属攀鲈科毛腹鱼属;产于泰国、马来西亚、苏门达腊等地。 1形态特征 成鱼体长 12 cm左右,呈长椭圆形,侧扁,尤其在腹侧更扁。背鳍高而短,有 5~ 7根鳍棘, 8~ 10根鳍条;臀鳍很长,始于胸部,终止于近尾鳍处,有 12~ 14根鳍棘, 25~ 30根鳍条;胸鳍圆扇形,有 9根鳍条;腹鳍的鳍棘变成一根细长的丝,它能前后转动,有触觉功能;尾鳍后缘稍向内凹。侧线鳞 30~ 37片。 体呈灰蓝色,胸部稍缀黄,在全侧中部自吻通过眼至尾鳍基部有一条黑色纵纹,尾柄基部有一黑色圆斑,体侧密布银色的圆珠形…  相似文献   

17.
倒刺鲃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刺鲃(锯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隶属鲤形目、鲤科、亚科、倒刺属,地方名青竹鲤、竹柏鲤、竹包,是珠江水系优质经济鱼类。其个体大,生长速度较快,食性杂,肉质洁白,肉味鲜美,是一个很有推广养殖前途的新品种。目前有关倒刺的报道很少,为了让大家对该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作者对该鱼的生物学特性扼要报道如下。1形态特征倒刺身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吻圆钝,口前位,口裂呈马蹄形;眼中等大,上侧位,眼间宽。须2对,上颌须向后延伸超过眼前缘,下颌须伸至眼后缘;鳃孔中等大,鳃盖膜在峡部相连;体披大圆鳞…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骨鱼等,隶属于鲶形目、黄颡鱼属,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小型经济鱼类。黄颡鱼含肉率高,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一大养精昔和消费者的青睐,也是目前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9.
李捷  李新辉 《南方水产》2008,4(4):64-66
鲇形目,鳞科的长须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在广西桂林漓江首次发现,为珠江水系新记录。采集标本1尾,全长254.78mm,标准体长207.70mm,背鳍Ⅱ-6,胸鳍Ⅱ-6,腹鳍i-5,臀鳍19,外部第一鳃弓鳃耙数16;标准体长为体高的9.32倍,为头长的6.46倍,头长为吻长的3.96倍,为眼径的4.21倍,眼间距的2.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09倍。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腊丁,是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是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一种优质鱼类,常年市场销售价在30元/kg~40元/kg。常见的种类有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细黄颡鱼,目前人工养殖多是黄颡鱼,在内陆地区均有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