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甜菜象虫为东北、内蒙古.新疆及山东等甜菜产区苗期主要害虫,危害甜菜严重,据1979~1980年在黑龙江省调查,危害甜菜象虫有8种之多,其中以甜菜长柄象、蒙古土象和甜菜象为优势种,每年发生面积有46万亩,毁、补种面积为14万亩以上,使甜菜减产11~25%,为了控制该虫的危害,我们于1980~1982年在黑龙江省安达、肇东及阿城等县用甲基硫环磷、呋喃丹等十余种制剂进行了防治试验和生产示范,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气候条件适合甜菜生长。近年来随着制糖工业的发展,甜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而甜菜病虫的发生有加重趋势。为了有效地控制甜菜病虫的发生,对赤峰市地区1992年甜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进行了初步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一、甜菜害虫1.甜菜苗期害虫。当地危害甜菜幼苗地上部分的害虫有甜菜象虫(甜菜象、  相似文献   

3.
甜菜象虫(Bothynoderes punctiventris Germ·),又叫甜菜象,甜菜象甲,为东北、内蒙古、新疆及山东等省(区)甜菜产区主要苗期害虫,近年来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甜菜象虫幼虫咬食甜菜块根,大发生时,大量植株受害枯死。据调查,1978年山东省高密县种植春甜菜6,700亩,三分之一被象虫吃光,有的毁种两次,发生严重的毁种五次,使春甜菜变成夏甜菜;1980年秋末在胶县、即墨等地成虫越冬虫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0头和166头,予计这些地方81年将要大发生。  相似文献   

4.
甜菜象虫、黑绒金龟子、甜菜跳(虫甲)、网目砂潜等及甜菜立枯病是我厂原料区甜菜生产上苗期主要病虫害。据1980—1981年在双城、阿城、安达等县调查,甜菜立枯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罹病率一般在24—37%;同时甜菜象虫危害相当严重,每年发生面积达20万亩,危害严重地块造成田间补种或毁种,一般使甜菜块根减产15—17%,发生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使用3911闷种防治甜菜象虫,能减轻危害,但3911毒性很高,加之连年使用3911闷种象虫产生抗性,防治效果下降。为了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和不断提高防治效果,阿城糖厂在有关单位协助下,在阿城、双城、五常、安达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于1982—1985年先后对甲基硫环磷和福美双混合处理种子防治甜菜苗期病虫害,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试验示范结果已做过报道,现把推广应用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甜菜种植区之一,这个省的西、北部分布相当多的盐渍土壤,适于藜科、苋科和蓼科植物生长,其中有许多种类为象虫科的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cae)和方喙象亚科(Cleoniae)的寄主植物。当甜菜幼苗出土后,这些象虫迁入甜菜地,咬食甜菜幼嫩的子叶和真叶,使植株枯死。据肇东县调查,1978年甜菜实播面积  相似文献   

6.
甜菜象虫为我国北方象虫的优势种,种群发生量占象虫种类的70%~95%;调查表明,甜菜象虫有89%~95.7%在当年甜菜地6~20cm土层中越冬,下年4月20日前后进入5cm表土,4月末、5月初开始向来年的甜菜地迁移,5月中旬达迁移高峰;平均每对(雌、雄)成虫一生取食量为51.6株;甜菜幼苗被害达4级,可减产60%,含糖降低25度;甜菜象虫1年发生一代6月中旬~8月上旬为幼虫发生和危害盛期;35%甲基硫环磷闷种,杀虫率可这80%~100%,CON制剂对甜菜象虫毒杀率达90%以上,提高根产量10%,增加含糖0.5度左右.  相似文献   

7.
甜菜象虫是内蒙地区及北方各甜菜产区威协较严重的害虫。常有10~20%的地块受其危害不能保全苗甚致毁种。因此对象虫的有效防治仍是我国北方甜菜产区急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象虫越冬、出土活动规律及其习性,能为有效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63年开始对甜菜象虫的发生、活动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轻工业厅于1987年12月14日至15日在昌图召开了甜菜象虫发生种类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黑龙江省植保站、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农业局、阜新县甜莱办公室、建平糖厂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十余人。与会委员听取了辽宁省甜菜象虫防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尹常久、孙昌学同志做的工作报告。全体委员对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评议,认为,该项研究资料完整,数据可靠,查清了辽宁省为害甜菜的象虫有十种。明确了其中两种为发生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统计甜菜筒喙象发生数量,明确该虫在新疆伊犁地区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疆伊犁地区,甜菜筒喙象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4月下旬产卵,产卵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甜菜筒喙象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在田间均有危害,危害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甜菜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0.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在苏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主要危害露地越冬采种甜菜.以第一代危害最重,成虫取食刮菜叶片.幼虫蛀食二年生甜菜花茎和叶柄。作者对甜菜筒喙象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指出了当气温高、湿度低、田邻杂草多情况下该虫发生量大、危害重.对该虫除搞好农业防治外,药剂防治应采用内吸作用强的,如久效磷等农药,但更理想的防治办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赤峰市属于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这里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为我国甜菜主要产区之一。由于该地区有丰富的寄主植物,使甜菜象虫、金龟子等苗期害虫种类多、食害严重,给甜菜生产带来很大损失。1甜菜苗期害虫种类据1991~1997年调查表明,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了甜菜筒喙象卵和幼虫的田间分布型与防治指标。通过田间顺行逐株查卵,经概率分布分析看出,在百株有卵(虫)6~21粒(头)时为聚集分布。人工接卵模拟筒喙象为害采种甜菜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虫口密度呈幂函数相关(r=0.9913)。根据预测模型,在亩产种子100kg、单价2.2元/kg、防治费用2.85元/亩时,初拟防治指标为亩有卵420~640粒或亩有成虫20~28头为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甜菜病虫草害种类分布及化学防治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甜菜三北产区,苗期发生的主要害虫有5种,其中以象虫为害最重,东北产区的优势种为蒙古土象,华北、西北产区的优势种为甜菜象;生长中期发生的主要害虫有8种;生长后期发生的主要害虫有7种,其中以甘蓝夜蛾、甜菜夜蛾为害最重。各甜菜主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种类有:立枯病、根腐病、丛根病、褐斑病;普遍发生的甜菜草害种类有:稗草、柳叶刺蓼、反枝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甜菜病虫草害的防治应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应以高效低毒农药为主导;应加强种衣剂的研制、开发、应用,提倡混合施药。  相似文献   

14.
甜菜长柄象(Mesagroicus sp.)是黑龙江省甜菜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在安达、大庆、肇东等地发生数量很大,占79.95%,是危害甜菜的象虫优势种及防治对象。甜菜长柄象属鞘翅目象(虫甲)科。该虫除危害甜菜外,还危害玉米、大豆等作物,同时也加害苍耳、荞麦蔓、萹蓄等杂草。主要以成虫危害甜菜幼苗,咬食幼嫩的子叶及真叶造成甜菜缺苗,甚至毁种。笔者从1978年起对该虫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等作了调查研究,并经过田间药剂防治试验与示范,提出了该虫的化学防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植保站和黑龙江省糖业公司于1985年11月15日至16日在黑龙江省双城甜菜站联合主持召开了甲基硫环磷闷种预防甜菜苗期害虫技术推广总结会。参加会议的有黑龙江省植保站、黑龙江省糖业公司、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及有关糖厂、甜菜站、植保站等二十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首先听取了使用单位的甲基硫环磷闷种防治甜菜苗期害虫的技术及经验。然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昌学同志做了该项试验总结报告和甲基硫环磷闷种防治甜菜象虫使用操作规程。会议最后形成纪要,指出了甲基硫环磷闷种防治  相似文献   

16.
1980—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和山东省制糖研究室共同对甲基硫环磷闷种防治甜菜象虫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1982年又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公社朱家大队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环磷防治甜菜象虫有效:田间杀虫率为88.8—100%,田间保苗率为88.2—96.7%(对照区仅6.9~15.9%),防治效果达70—87.9%。为此,两单位于6月2~3日在山东省高密县召开了甲基硫环磷闷种防治甜  相似文献   

17.
据1986~1989年调查,甘肃河西走廊为害甜菜的象虫种类有:甜菜象、甜菜毛足象、甜菜碗额象等19种。其中以甜菜象、甜菜毛足象为优势种。药剂处理种子防治象虫试验结果表明:35%甲基硫环磷乳油、种子、水以2.2~3.0∶100∶100配方防治效果较佳,毒苗杀虫率达90.0%~92.0%,且残效期长,田间保苗率达83.5%~92.5%,挽回根产量损失29.7%~39.1%。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茶区发现了一种象虫和一种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在此作一介绍,供参考。一、茶圆腹象茶圆腹象(BLosyrus sp.)属鞘翅目,象虫科,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nae),圆腹象属(BLosyrus Schoenherr)。多见于山地茶园,常跟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Lefevre)]混杂发生,其虫口数量略少于茶角胸叶甲,成虫发生、为害期比茶角胸叶甲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云南盈江蔗区甘蔗赭色鸟喙象发生为害及成灾原因,并根据其发生为害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甜菜白带螟,即甜菜叶螟(H.recurvalis Fabr.),属鳞翅目(Lapidop(?)ra),螟蛾科(Pyralididae),白带螟属(Hymenia),是我国中部地区甜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山东省从鲁西南、鲁西北到胶东半岛均有该虫分布。据调查,该省自1971年发展甜菜生产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而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面积的扩大,虫害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也逐年加大。目前全省己有二十一万亩甜菜发生了虫害。1979年高密县25,000亩甜菜全部发生了白带螟,其中5,000亩危害严重的地块只残留叶脉。由于白带螟的危害,使块根精度降低1一3度,产量损失可达10—20%,达不到糖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