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于城步马尾松1.5代种子园内选择来自不同种源的无性系共10个,包括来自南岳、衡南、资兴、临武种源的无性系各2~3个,每个无性系选择20年生的样株3株,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同时,采集针叶和木芯样品,对其针叶和材性性状进行测定,研究其针叶性状变异及其与树体生长和木材材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马尾松无性系间针叶密度、二针束比率、叶干质量、叶长和小枝基径的差异均不显著;种源间针叶密度、叶干质量、叶长的差异也均不显著,但二针束比率和小枝基径的差异均达显著。随着纬度的降低,二针束比率降低,小枝基径减小,而叶长增加。针叶性状间,叶干质量与针叶密度、叶长、小枝基径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两两间相关均不显著。针叶性状与生长性状间,针叶密度与分枝角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二针束比率与活枝数、通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叶干质量与枝下高呈显著负相关;叶长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与通直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余两两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针叶性状与材性性状间只有二针束比率与木材纵向线干缩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两两间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华山松种源幼林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先菊 《林业科学》1990,26(4):301-307
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分布很广,生态条件变化梯度大。对华山松种源幼林(8年生)性状变异的研究表明,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多数性状与产地纬度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呈纬向为主的渐变群。云贵高原种源生长快、生物产量高、针叶长、针叶着生密度小;而秦岭—大巴山区种源则与此相反。华山松各产地的极端温度是其种源变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从1983年开始对美国提供的17个火炬松种源在安徽省进行区域试验。通过对生长量、抗性等因子与地理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火炬松地理种源的变异呈纬向渐变型模式。试验结果选用适应性强的L_8、L_(12)、L_6、L_3和L_4五个优良种源,可供当地造林用。  相似文献   

4.
秃杉种源苗期试验研究表明,云南、贵州、湖北等8~12个秃杉种源,70个单株子代,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强於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於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种子千粒重是湖北种源的1.62倍,种源苗木生长快,生物量高,冠幅宽而长,根系发达。据对秃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发育,生物量测定10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参照分布区生态特点,将秃杉分布区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2个亚区。变异、区划与选择为秃杉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13个不同种源的80个家系苗期和5年生幼林调查的基础上,观测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苗木高生长、分枝、根系性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适应性等规律。结果表明,幼林表现贵州雷山、榕江、剑河种源树高大于云南、湖北种源,其中好的大于差的25.9%。秃杉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变异中的树高生长量随经度增大而加大,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有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于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据此将秃杉分布区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6.
对玉溪市玉白顶国有林场收集保存的23个种源4年生林木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云南种源的云南松表型性状生长量大于四川种源的,11个云南种源的云南松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和针叶长分别为2.18 m、5.87 cm、1.16 m、0.58 m和18.79 cm, 12个四川种源的云南松各表型性状值分别为1.50 m、4.49 cm、0.76 m、0.38 m和18.70 cm。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松在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和针叶长5个性状上均有较大差异,显示出明显的表型多样性,云南松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火炬松在江苏地理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83年先后二次引进美国火炬松36个地理种源,选择能代表江苏丘陵山区气侯、土壤条件的南京市老山林场、江宁县东善桥林场东善、云台分场和东海县李埝林场等地造林试验。经多年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火炬松在江苏的地理变异规律,初选出了适合江苏不同地区生长的优良种源6个。其高、径、材积生长量比对照(湖北火炬松)大21.35—83.33%。进一步证明火炬松优于湿地松和马尾松。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在我国亚热带北部地区生长主要受低温影响。5年的种源试验结果表明,树种之间及火炬松种源之间生长差异均显著。来自美国北部内陆及东北部地区的种源生长表现好,苗木成活率高。初步选出L_3,L_4,L_6和L_8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在东海县还可选湖北火炬松种源。  相似文献   

9.
秦岭—伏牛山区油松种源在生长及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在生态区内进行种源选择具有增产意义。种源高生长、生物量、抽梢能力、针叶长等性状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温度和水份影响种源地理变异,一月均温对种源生长及形态特征影响尤为明显。根据观测的16个性状,把参试种源分为东,西部两群。西部群的商县杨斜、商县药王坪、洛南油泉及洛南寺耳生产力最高,生产上应首先采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点火炬松8a种源试验结果:①对不同种源火炬松的树高、胸径生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②火炬松种源(树高、材积)×地点的互作显著;③火炬松种源2、4年生树高、胸径和至8年生高、径生长相关显著,为早期选择提供依据;④根据生长快、适应性强两项因子,综合评选出一批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带及自然类型区的国外松树种及火炬松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1.
将1997年引进5个种源27个火炬松(Pinus taeda)家系,在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育苗并种植。2015年在其19年生时对生长性状和形体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年生火炬松生长性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种源之间,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各生长性状、形体性状间均无负相关,家系之间各形体性状的值差异不显著;各生长性状以本地驯化选育的火炬松混合种(PTA)及引种种源TX(源自德克萨斯)表现最好,其中以TX种源中的TX2和TX3A二个家系生长表现最佳,单株材积分别超过PTA的4.7%和11.6%,可以作为优良遗传资源引种本地,其它种源表现一般,各生长性状显著低于PTA。  相似文献   

12.
秃杉种源苗期变异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秃杉种源苗期试验研究表明,云南,贵州,湖北等8~12个秃杉种源,70个单株子代,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强於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於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种子千粒重是湖北种源的1.62倍,种源苗木生长快,生物量高,冠幅度而长,根系发达,据对秃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发育,生物量测定10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参照分布区生态特点,将秃  相似文献   

13.
15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潘志刚 《林业科学》2000,36(Z1):70-79
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 开展火炬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试验目的是找出火炬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综合评选出适合不同气候的优良种源,达到“适地、适树、适原”。试验采取9株小区、6次重复、种源与树种对比同时进行,即有产自美国10个州的种源各1个及福建南屿林场次生种源,用湿地松(S-8)及当地马尾松作对照;采用5 ̄8个月苗龄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差异显著;种源高生长与原产地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14.
木荷地理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初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侧枝粗等分枝性状都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木荷地理种源分化明显.造林区立地生境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对木荷种源生长影响显著,如福建建瓯点3年生种源平均树高较北缘区浙江淳安点和高海拔山地浙江庆元点分别提高了24.1%和18.0%.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冠幅、侧枝总数等存在显著的种源×地点和种源×重复/地点互作,不同种源在各区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木荷生长和分枝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环境条件差异而迥异.在中心分布区的福建建瓯点,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相关性显著,呈典型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南部;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种源高径生长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仅发现侧枝总数和树冠浓密度与产地纬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部;而在较高海拔区的浙江庆元点,由于环境相对恶劣,木荷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偏北部种源的早期生长表现较好.基于种源幼林测定结果,分别从中心分布区和北缘区初选了一批速生用材和生物防火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5.
三尖杉苗木生长和形态种源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来自11个省区25个三尖杉种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安吉两试验点开展苗期测定,研究种子、苗木形态与生长性状的种源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产地的三尖杉,其种子、苗木形态与生长性状差异显著.试验观测到,来自东南部地区的三尖杉种源种子较长,苗高生长量较大,分枝稀少,而中西部地区的三尖杉种源种子较短,苗高生长量较小,分枝较多.三尖杉可明显地区分为长叶和短叶两种类型,东南部的种源多为长叶类型,而中西部地区的种源多为短叶类型,间有长叶类型分布.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种长、苗高和分枝数分别为短叶类型种源的116.8%、156.2%和1.54%.相关分析发现,较之于北部的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来自于南部的长叶类型种源苗高生长量较大,地径有增大的趋势;短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苗木高径生长没有明显的纬向变异模式,其地径生长与产地经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带岭试验点15年生大青杨种源林的生长性状为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大青杨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评选优良种源并进行优良种源区的划分。结果显示:8个种源11个个体15年生胸径的变异幅度为8.60~30.5 cm,平均值是15.97 cm,超过平均值的有5个种源、6个无性系,占参试种源的62.5%,其中加格达奇种源的C7为最优种源中的优良个体,15年生胸径20.10 cm,大于群体平均值26%,年平均生长量达1.34 cm;从大青杨种源间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得出:胸径、材积在种源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看出,不同种源生长量存在着很大差异;综合胸径、材积生长指标评选优良种源,加格达奇、延边、苇河3个种源入选,其中加格达奇为最优种源,胸径、材积、指标均排在第一位;依据种源划分原则,划定为两个种源区,即长白山种源区和小兴安岭种源区。依据种源林15年的试验结果,确定长白山种源区最佳种源是延边;小兴安岭种源区最佳种源为加格达奇。  相似文献   

17.
火炬松是美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我国引种有五十多年历史,引进的火炬松多属商品种子,产地不清,品质良莠不齐,导致林分和个体差异较大。为利用种源差异,探讨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规律,摸清各种源的适应力,做到适地适权、适种源,以达到提高林分生产力的目的,1681年开展了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本文就5年研究的结果,对种源幼期变异及种源初步选择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老树皮上部黄褐色、下部黑褐色,龟甲状深裂。叶二针一束,硬直,微扭曲,长4-9厘米;树脂道6-11,边生。球果长卵形,长3-6厘米,黄绿色;鳞盾长菱形,厚而隆起,向后反曲,鳞脐凸起,具短刺,易脱落;种子具翅。花期6月,种熟期9月左右。樟子松耐寒性强,能耐-40℃--50℃低温。抗旱性强,根系非常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喜光,树冠稀疏,针叶稀少。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华山松8个家系、3个种源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在南方种源区,华山松优树子代的物候期因产地不同而异,一般萌动期是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封顶期依次提前,当年生长量与地径、侧梢长度、侧梢粗度、针叶长、针叶束数和冬芽粗相关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4个省份15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01 8、0.921 0、0.922 1和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0.926 0、0.979 2、0.932 6和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1月均温影响,而千粒重主要受年均温的影响;(3)聚类分析表明,红榉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