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技术是湖北十堰市农业局在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它改育秧为催芽直播,改常规灌溉为湿润旱作,可  相似文献   

2.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技术是湖北十堰市农业局在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它改育秧为催芽直播,改常规灌溉为湿润旱作,可不育秧、不插秧、不除草。应用该技术后,能使冷浸田变为高产田,比常规技术节水70%,增温2-3℃,早熟7—10天,节肥20%,灭草率达90%,每667平方米水稻可节约投资145元,平均增产30%以上。该技术经湖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论证验收,已在全省椎广。  相似文献   

3.
湖北十堰市推广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技术,即改育秧插秧为催芽直播,改常规管水为湿润早作,可不育秧,不插秧,不锄草.该项技术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成熟早10天;免去了育秧和薅秧环节;省水节水70%,每667平方米省工7个;比常规淹水栽培增产20.5%;比覆膜插秧栽培增产4.8%.该技术宜在低温、缺水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水稻覆膜旱作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保肥防草效果,近年来进展较快,但对于直播早稻覆旱作的生育特点,适宜的栽培技术等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在1998年试验的基础上,1999年就金衢盆地稻作缺水地区直播早稻适宜的品种,播期作进一步的试验探讨,以期为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旱稻,在旱作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的稻品种。是指选用耐旱性较强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采用旱直播,整个生育期以自然降雨为主,在生育的关键时期,遇干旱时要适当补给水分,使水稻在土壤比较湿润的状态下,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现将旱稻直播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作是集优良种、旱育秧、全层肥、地膜盖、规模栽、湿润管六位一体的综合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改长期以来水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为保护状态下生长,改传统的水稻在稻田淹水条件下度过全程为在湿润条件下完成一生。由此.优化了稻作土、肥、水、光、热、气环境。具有增湿早发、抗早节水、改土保肥、隔氧除草、省工节本、病减虫轻、污降染低、增产增效的综合效益,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2年,阜康市九运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水稻旱作地膜覆盖直播加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在大庄子村种植旱作直播水稻33.3公顷,667米2穴数17200穴,每穴15.2穗,穗粒数87.7粒,千粒重25克,田间损失率8%,667米2产量527.4千克。该技术选用较耐旱的水稻品种T-04、昌优1号,整个生育期不建立水层,滴灌补水,从而达到节水增效的目  相似文献   

8.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集”优良种、旱育秧、全层肥、地膜盖、规模栽、湿润管”六位一体的综合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改长期以来水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为保护状态下生长.改传统的水稻在稻田淹水条件下渡过全程为在湿润条件下完成一生的栽培模式。根据水稻施肥量化管理技术。真正达到了水稻生产的节水、高产、质优、高效的效果,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集“优良种、旱育秧、全层肥、地膜盖、规模栽、湿润管”六位一体的综合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改长期以来水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为保护状态下生长,改传统的水稻在稻田淹水条件下渡过全程为在湿润条件下完成一生的栽培模式。根据水稻施肥量化管理技术,真正达到了水稻生产的节水、高产、质优、高效的效果,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乐都县旱作农业现状,从培肥土壤,提高地力;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轮作倒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雨水集流灌溉技术以及其它常规配套技术,初步探讨了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膜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提质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种植业的发展。玉米种植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比例较低,特别是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相对缓慢,制约着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通过对旱作玉米地膜覆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广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提供参考,提升玉米种植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旱作地膜覆盖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及氮循环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小刚  李凤民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630-4638
近10余年来随着应用面积的迅速增加,地膜覆盖对中国北方旱作农田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效果作了简要评述,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和氮循环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地膜覆盖沟垄栽培技术有效减轻了旱作农业区水热条件不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限制,从而对提高耕地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大量文献分析发现,地膜覆盖沟垄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中国北方半干旱区范围内,水热限制越强烈的地区增产效应越明显。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和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但同时增加作物根系有机碳输入,初步显示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地膜覆盖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提高氮素的有效性,增加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影响化肥氮的作物利用效率、淋溶和挥发损失,但并不明确是否增加反硝化作用。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旱作地膜覆盖农田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领域:(1)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及其增强机制研究;(2)农田养分管理的系统性研究;(3)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旱作农业区,建议结合秸秆覆盖开展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浅议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保墒技术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现代意义上的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覆膜时间上包括秋覆膜和早春覆膜,在覆膜方式上包括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在覆盖膜延期利用上包括留膜留茬越冬和一膜两年用。与传统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相比,现代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基本实现了“五改”:一是改作物播期覆膜为秋季或早春覆膜。二是改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三是改一膜一年用为一膜两年用,四是改垄面平播为双垄沟播,五是改几乎全部种植玉米为因地制宜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西甜瓜、谷子等各种特色抗旱作物。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作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农业科学》1995,(1):13-16
水稻旱作优化栽培模式研究水稻旱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水稻旱作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扩大稻作面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适应当前水稻生产形势的需要,研究和建立一整套水稻旱作栽培技术体系,促进这一高效节水型种植制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9...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30年来旱作区农业科技成果的全面回顾,指出今后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应大力发展地膜覆盖技术、砂田栽培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抗旱技术、灌溉技术、保护性耕作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临夏州的气候条件、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是: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对旱作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项目带动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西吉县旱作农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吉县旱作农业现状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西吉县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推广科学的培肥技术 ;修建水平梯田、坝地 ,改善耕作栽培措施 ;大力推广立体复合种植技术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集水微灌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目前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具有增温、节水、灭草、早熟高产和减轻田间劳动强度等优点,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示范实施方案.通过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的优越性、先进性和经济效益显著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现代旱作农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对我省发展旱作农业的技术体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地面覆盖蓄水保墒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科学施肥、培肥地力技术;以抗耐旱品种为主的结构调整和生物抗旱技术;以集雨补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等旱作农业技术,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兰州市粮食作物低产的主要因素,地膜覆盖技术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而选择适合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模式是其核心.近年来兰州市农技推广人员在旱作区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一种集抗旱集雨、保墒增温为一体的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是改变了地膜覆盖栽培作物传统的垄上半膜种植为垄沟全膜种植,为兰州市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