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生产安全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永康市从2013年开始,对辖区内8个乡镇(街道)的626.3 hm2标准农田进行地力提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4年的地力培肥,土壤水溶性盐总量下降,土壤容重降低,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大幅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同时修补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各区块地力指数达0.80~0.82,地力等级均提升至一等。  相似文献   

2.
耕地地力逐年下降是长期潜在的危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培肥地力是稳定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培肥地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耕地地力逐年下降是长期潜在的危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功能区地力水平总体良好,一、二等田分别占总调查面积的86%和14%;但也存在着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均衡、部分田块土壤偏酸或水溶性盐总量较高或质地偏粘等现象。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培肥改良建议,为保障当地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38年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黑土基础地力演变特征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黑土区小麦、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5.4%,88.1%和71.9%。黑土长期不施肥小麦、大豆和玉米土壤基础地力逐步下降,年下降率为1.28%,1.28%和1.35%。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小麦季和玉米季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为氮磷钾,大豆季为钾氮磷。土壤基础地力与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基础地力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可见,提升土壤基础地力是保障黑土区粮食持续高产和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县域土壤地力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传统的土壤地力监测存在众多局限 1.1 监测指示作物的局限性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期 以来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大豆、花生等为主要农作物,相应的稻、麦、棉、油也就成了以往土壤地力监测时主要指示作物.随着近几年粮食结构性过剩,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各地纷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田间种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阜阳市国家级耕地地力监测点8年来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情况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无肥区和农户常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无肥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和粮食产量下降较常规施肥区更为明显;农户在施肥中存在盲目性,施肥结构不合理,耕地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必须提高农户的用地养地意识,注重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做到有机肥、化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2012年对诸暨市山下湖镇西泌湖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耕层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通过与2008年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数据比较,分析农田地力变化,指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成效,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永康市以1 370 hm2标准田为对象,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实施地力提升,通过采取一系列地力培肥措施来提升综合地力指数。结果表明,经连续4年地力培肥,1 370 hm2标准农田基本达到了提升1个等级的目标,土壤容重下降、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近年广州市蔬菜生产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向基地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但近郊蔬菜生产因菜园土土壤养分失调、地力下降及存在重金素污染等问题,严重危害了郊区蔬菜产品品质.探讨了广州市近郊菜园土的土壤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调控近郊菜园土土壤地力的对策,以实现近郊蔬菜无公害生产,保障市民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料属于绿色产品,它的施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漫长历史中,一直靠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生产粮食,可见有机肥料在当时农业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而有机肥培肥地力工程的实施已势在必行。笔者对北京市密云县有机肥培肥地力项目的实施背景、具体内容、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与建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以凤山县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六个等级,一、二级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15%,是高产稳产耕地;全县耕地地力等级以三至六级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6.85%,是凤山县粮食、水果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主要的中低产耕地。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克州为了保障蔬菜供应,利用非农地资源,大力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应用少土栽培技术生产各类蔬菜,提高了本地淡季蔬菜供应水平。目前,克州戈壁温室土壤连续种植3~5年,造成地力下降,土壤线虫危害较突出,种植效益下降,面临温室土壤换土压力。本文提出了适合本地温室采用的培肥地力和防治土壤盐害措施,为戈壁温室蔬菜高产、高效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一、戈壁日光温室少土栽培情况克州戈壁日光温室建造后,从外界取土,把土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明1988年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与时空演变特征,为地力提升和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结合水稻土实际情况,并参考生产力模型、土壤质量系数模型等修正得出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BPI)的计算公式并验证,同时以全国水稻土监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将统计所得的各肥力指标和权重因子采用数值归一化处理,运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方法综合分析;并进一步与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相结合验证,从而定量地分析出中国粮食主产区间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8-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以及华南4个区域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P<0.05)与土壤生产力PI值(P<0.01)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区的BPI值增幅最大,从0.031上升至0.108,增幅为248.4%,其次为华南区,从0.127上升至0.289,增幅为128.0%,东北区的BPI值到2012年为止,增幅为71.7%,西南区BPI值从0.028上升至0.046,增幅为65.8%;而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西南区和华南区土壤生产力水平(PI值)平均每年分别升高0.0015、0.0042、0.0022和0.0113。各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与相对应的施肥区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即各施肥区水稻产量随着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而呈增加趋势,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可以实现土壤生产力的提高。25年来4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水平(BSPI值)以长江中下游区为最高,华南区土壤基础地力最低,而西南区略高于华南区,但二者差异较小;而最近10年(2003-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区的BSPI值也明显高于其他3区,西南区土壤基础地力水平最低,东北区与华南区无明显差异;并且区域间BSPI值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基础地力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结论】近25年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稻田土壤生产力均随时间不断提升,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和华南4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与相对应的施肥区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还可以实现土壤生产力的提高。提出了全国尺度上土壤基础地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近10年来(2003-2012年)农民习惯性耕作施肥管理水平下,各区域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顺序为: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华南区>西南区;而在全国尺度上,稻田BSPI值越高,无肥区产量也越高,基础地力贡献率也越高;反之,基础地力越低,水稻产量也就越低,基础地力贡献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来,随着农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一方面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矿质营养;另一方面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人们只重视化学肥料的施用,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消耗多,补充少。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物理性状变差,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一条简而易行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土壤肥力资源,增强农业后劲,夺取作物稳产、高产,增辟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多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利用模式: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中的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建立粮食、蔬菜和大宗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提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大权重评价因子及主要改良方向;利用测土施肥配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产量回归方程估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利用地力评价系统提供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数据和空间数据,扩大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程度;利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的施肥数学模型,地力评价系统可对规划的农作物进行目标产量的估算,提高了地力评价系统评价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玉米轮作是该区域主要种植制度。本文选取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区域,从农业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数据库中甄别遴选了23 862个评价样点,采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组合叠置确定了17 945个评价单元,选取了降水量、积温、地貌类型、耕层厚度、耕地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盐渍化程度、灌溉能力等11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1~6级耕地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1.29%、19.30%、28.06%、21.57%、11.99%和7.80%。在定量分级的基础上,将本次评价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深入对比,结果发现:该区域耕地地力总体水平上升,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明显上升。评价结果将为华北地区地力培肥与土壤改良、科学布局作物生产、提升耕地生产能力等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析种植大豆对培肥地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栽种大豆的土壤养分进行定点监测化验,土壤中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培肥效果显著,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大豆生产,培肥地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农民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入不足,施肥结构不合理,肥料施用不科学,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碱解氮、效磷含量上升,速效钾含量下降,土壤呈酸化趋势,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容重普遍增加。导致耕地土壤养分失衡、养分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地力退化现象非常普遍。1养分失衡、地力退化的原因1.1对土地缺乏保养意识。耕地开垦年限比较长,农民只注重即得利益,缺乏长远规划,重化肥轻农肥,有机肥投入少、甚至几十年不施有机肥,只用不养,进行掠夺性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临安市近30年农田土壤地力演变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安市近30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耕作制度、施肥习惯和作物产量等变化,引起农田土壤地力演变。据20世纪80年代初期第2次土壤普查和2008—2010年耕地地力调查数据前后比较,临安市农田土壤肥力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H呈下降趋势,耕层厚度变浅,有机质、全氮含量下降,碱解氮含量基本稳定,速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钾含量缺乏。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地力,农田土壤应积极推广使用秸秆还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技术措施,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地力长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