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北省土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以及《土壤基层分类试用方案》(修订稿)为准则,以特征土层为土系主要划分依据,建立了覆盖湖北省不同地貌、母质、土壤类型共75个土系,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的55个亚类,36个土类,17个亚钢,10个土纲。土系的建立是以明确的形态理化特征为指标,具有定性、定量、定型和区域定位的特征。土系以地名命名且用“双名法”过渡,便于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正方案),初拟了湖南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湖南土壤划分为8个土纲、16个亚纲、53个土类、201个亚类,旨在为开展湖南土系调查和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根据样区内土壤的属性特征,对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中高级类的检索规则,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江镇土壤样区共划分出2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9个亚类及13个土系;其中,上东村系、琼山系、后田村系、美偶村系、乌石村系等5个土系为主要土系。这5个主要土系的性状特征为养分较贫乏,除后田村系和琼山系表层外,其余土系备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较低;阳离子交换量CEC普遍偏低,保肥供肥能力较弱;呈酸性至强酸性。由于各土系的基本性状有所差别,因而其开发利用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福建典型烟区代表性烟田土壤土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的永定县和泰宁县作为福建烟区的产地代表,在永定和泰宁分别确定10块和7块典型优质烟田研究其土壤系统分类归属及其土系建立。结果表明:1)调查的17块典型烟田均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归属于5个亚类,可划分为10个土族和10个土系。2)总体上看,铁渗和铁聚水耕人为土上种植的烟叶,清香型风格相对优于潜育水耕人为土;3)福建烟区烟田酸性较重(pH<5.5),已为酸性土壤,需考虑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5.
渝东北中山区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渝东北中山区(海拔>800 m)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8个典型土壤样点,通过剖面挖掘、野外观测和分层样品分析等方法,明确供试剖面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检索出上述典型土壤的诊断层与诊断特性,探讨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在8个供试土壤剖面中,除旱地外,林地及牧草地土壤具有淡薄表层,在坡度较小和土壤侵蚀较弱的情况下土壤大都可以形成黏化层,碳酸盐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均符合碳酸盐岩岩性特征,海拔800 m以上土壤符合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8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被划归3个土纲(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3个亚纲(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正常新成土),3个土类(钙质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雏形土、湿润正常新成土),5个亚类(腐殖钙质常湿淋溶土、普通钙质常湿淋溶土、腐殖钙质常湿雏形土、普通钙质常湿雏形土、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其中,被划归为淋溶土土纲的剖面数量最多(共4个剖面),说明该区域土壤淋溶作用明显。黄棕壤、棕壤、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淋溶土土类,黄棕壤性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雏形土土类,棕壤性土亚类参比到了CST的湿润正常新成土土类。按照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标准,8个供试土壤剖面建立了8个土族,划分出8个土系。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正阳县典型土壤进行了分析与检索,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分别归属为淋溶土、变性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变性土、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普通简育湿润变性土、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漂白简育湿润雏形土4个亚类;兰青系、张庄系、祁庄系、郭楼系、智庄系5个土系.  相似文献   

7.
以后寨河流域内7个典型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探讨其发生特性并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水稻土质地以黏土类为主。有机质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而土壤pH值与之相反。土壤表层颜色相较于表下层较暗。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诊断条件,检索出1个土纲,1亚纲,3个土类,5个亚类。根据土族土系划分标准及对比《中国土系志·贵州卷》,发现2个剖面已有对应的土族、土系:黏质混合型非酸性热性-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缠溪系,其余4个剖面无对应土族、土系,考虑新建立黏质混合型非酸性热性-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姜角山系等6个土族、土系,以补充现有分类成果,并为第三次土壤普查提供喀斯特水稻土相关的基础性参考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冀北山地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土类一棕壤、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冀北山地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2个棕壤、3个褐土剖面的发生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山地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3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同时探讨了该区5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初步拟定了5个土族、5个土系.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儋州市砖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海南省儋州市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市砖红壤地区4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成土条件调查,并分层取样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4个土壤剖面归属于铁铝土、富铁土和淋溶土3个土纲、湿润铁铝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并分别对应到相应的4个土系;儋州市砖红壤在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体系中并不呈简单的对应关系,系统分类的划分指标要求更严格,分类更标准。  相似文献   

10.
根据样区内土壤的属性特征,对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中高级类的检索规则,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江镇土壤样区共划分出2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9个亚类及13个土系;其中,上东村系、琼山系、后田村系、美偶村系、乌石村系等5个土系为主要土系。本文着重介绍了样区中这5个主要土系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改良措施,并列举了开发利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於忠祥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15-118,138
木文论述了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制。因为受到地理发生学派的影响,存在着边界不清及土壤分类侧重于成土因子和地带性而忽视了土壤属性等问题。阐明了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是:继承地理发生分类制的优点,在重视中心概念的同时注意边界定义。应确定以土壤本身属性即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土壤分类的依据,注意土壤阶段发育特征,区分土壤由初期发育向顶极发育的各阶段,加强基层分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层空间变异性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提出了根据土层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大比例尺土壤制图研究.该制图方法可顺次分为以下几步:①用GPS定位观察土壤剖面,划分土层;②确定调查区土壤类型,建立空间和属性数据库;③进行主要土层(诊断层)厚度的空间变异分析,选择和确定调查区土壤划分依据(诊断标准);④叠置分析,获得土壤类型图.通过对一个发育于页岩低丘陵土壤样区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图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94%).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总要求 ,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理论·方法·实践 )》和《湖北省土系概要》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对江汉平原后湖农场样区进行了土壤详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 ;通过对样区资料数据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适合江汉平原的土系划分与命名的原则和依据 ;在此基础上 ,对样区土系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和命名  相似文献   

14.
湘东板页岩发育水耕人为土的土系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湘东地区6个板页岩发育的典型水耕人为土剖面,通过调查当地成土环境,描述土壤剖面形态和室内分析理化性质,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探索类似母质/母土条件下水耕人为土的基层分类指标和建立土系。在水耕人为土亚纲下,划分出铁聚和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土类,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亚类,进一步划分出4个土族和6个土系(五峰系、黄田系、洪鸟系、拗才系、晋坪系和城望系)。同一地区类似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的定量化指标(颗粒大小级别和质地层次差异)比发生分类的定性判定具有更强的划分能力,能更有效的反映基层土壤类型的生产性能,对当地农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浆土、黑土、草甸土土壤颗粒组成及微团聚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管法测定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结果是白浆土普遍存在有粘化层,粘粒的淋淀指数为1.32—3.86,以典型白浆土粘化较重,淋淀指数达2.95~3.86;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淋淀指数为1.32—2.55。草甸土和黑土一般无粘化层。粉粒的淋淀指数,白浆土较小,说明粉粒在白浆层中有积累。土壤中的微团聚体组成变化比较复杂,三种土壤之间无一定规律。总的说来,因受腐殖质的影响,三种土壤表层分散系数较低,一般均小于10%;白浆土的分散系数较大,下部土层达20—37%,说明白浆土的母质有较大的分散性。有些黑土和草甸土分散系数虽大,但粘粒没有发生悬浮迁移,这可能与土壤渗透性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陕北地区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北土壤实际分析了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导致土壤硝酸盐积累、破坏土壤结构、促进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不良影响;提出了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和管理、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施用硝化抑制剂、改进施肥方法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嘧磺隆的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不同浓度氯嘧磺隆对黄棕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氯嘧磺隆的使用刚开始抑制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14 d后促进其生长;低浓度氯嘧磺隆促进放线菌的生长,高浓度则抑制放线菌的生长;氯嘧磺隆会显著抑制土壤呼吸作用.[结论]为研究氯嘧磺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阔混交林择伐作业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全自动测量系统,对择伐后林地10cm处的CO2通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及各分室CO2排放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择伐作业后,林地表面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林地表面CO2通量季节变化的68.10%~98.9%;枯枝落叶层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较差,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枯枝落叶层CO2通量的12.60%~89.80%,难以确切说明枯枝落叶层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应关系;根系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较好,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根系CO2通量的55.80%~96.70%;矿质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较高,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矿质土壤CO通量的40.30%~99.50%。  相似文献   

19.
土壤呼吸随环境因素变化较大,为了探讨不同林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典型林分国槐(Sophora japonica)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月在太原市区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大气温度(温度计测定)的日变化动态进行连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冬季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国槐林和油松林冬季土壤呼吸日变化明显,均呈不对称“钟形”单峰曲线。整体来看,国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油松林(P<0.05)。(2)国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大气温度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和指数关系,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温度敏感性指数Q 10值表明,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变化更为敏感。(3)国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均随土壤水分(5 cm)增加而减小,且2个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5 cm)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体吸附于矿物表面后,其活性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土壤中与生物和生物分子相关的一系列土壤过程,如矿物形成与演化、土壤结构体稳定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污染物质的毒性以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因此,研究土壤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过程,而且对评估和预测土壤体系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和转化的特点与动态,进而提高污染物的修复效率等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