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我国经济林树种板栗和杉木上的重要害螨一直被认为是同一种螨——针叶小爪螨,但针叶小爪螨的山东板栗种群和浙江杉木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且生殖隔离并非由地理隔离和能调控寄主生殖的内共生菌引起,似乎二者已分化为2个独立的种。本研究目的是明确其成种原因,丰富物种形成理论。【方法】从之前做杂交试验时所采集的针叶小爪螨板栗和杉木种群中各随机取3头雌成螨,提取单头雌成螨的总DNA,使用根据其他小爪螨28S rDNA两端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28S rDNA,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比较2种群的28S rDNA序列,并基于28S rDNA序列构建小爪螨属系统发育树,结合已有研究分析两种群分化原因。【结果】每个种群的3个个体的28S rDNA序列完全一致,无种群内变异。2种群的28S rDNA序列一致性为98. 3%,遗传距离为1. 7%。在基于28S rDNA序列构建的小爪螨属系统发育树上,浙江杉木种群与采自日本的日本柳杉上的本岛小爪螨亲缘关系最近,山东板栗种群与采自日本的日本栗上的栗小爪螨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板栗和杉木上的叶螨并非由同一种叶螨因适应不同寄主植物分化而成,很可能是2个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俗称板栗红蜘蛛、杉木红蜘蛛,属叶螨科(Tetranychidae),小爪螨属(Oligonychus),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众多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 针叶小爪螨Oligongchus ununguis(Ja-cobi)是危害杉木的一种主要害虫。1977—197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杉木林区曾造成严重地危害。为此,我们1978—1980年在该县对针叶小爪螨进行了观察。一、寄主植物针叶小爪螨在南方主要为害杉木(Cunn—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温度、光照、降雨、板栗品种等生态因子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Jacobi)生长发育和种群消长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死亡率、寿命、单雌产卵量,光照时间对滞育的作用以及降雨对螨口密度的影响等内容,研究了不同板栗品种对该螨的抗性,并调查了针叶小爪螨的主要天敌种类。  相似文献   

5.
板栗园季节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4种不同管理和不同生境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园节肢动物隶属于11目54科106种;板栗园以针叶小爪螨最多,占类群总个体数的98.9179%。针叶小爪螨是影响不同管理和生境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集中性指数的主要因子。板栗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针叶小爪螨的降低而降低,种群的稳定性因针叶小爪螨的降低而加强。科学合理的选择农药、管理板栗园既能维持群落一定的丰富度、多样性,又能减少害虫优势种群的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6.
<正> 螨类害虫,体小,寄生在针叶上刺吸寄主汁液,遇上适宜气候,繁殖极快,可造成整片的林木针叶枯黄。1978年9—11月和1979年5—6月,我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在湖南省桃源县的综合考察,对我国主要的速生针叶用材树种—杉木,进行了害虫调查,发现杉木人工林中,螨类危害颇为严重。为害南方杉木的主要是云杉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属叶螨科Tetranychus小爪螨属Oligenychus。  相似文献   

7.
针叶小爪螨综合防治技术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叶小爪螨综合防治技术策略探讨孙绪艮,周成刚,刘玉美,张小娣(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Jacobi)在中国北方地区是危害板栗、麻栎等壳斗科植物的重要害螨。据调查,山东烟台、潍坊、临沂、日照、泰安等地市的板...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温度,光照,降雨,板栗品种等生态因子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Jacobi)生长发育和种群消长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死亡率,寿命,单雌产卵量,光照时间对滞育的作用以及降雨对螨口密度的影响等内容,研究了不同板栗品种对该螨的抗性,并调查了针叶小瓜螨的主要天敌种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绵水盘法饲养针叶小瓜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观察其在板栗、麻栎、栓皮栎、槲树上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寄主种群的针叶小爪螨相互改变寄主植物后,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到成螨,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种到槲树叶片上单头饲养,与其他3种寄主植物相比,幼、若螨死亡率较高,均在47%以上;幼螨发育为成螨比率较低,均在53%以下。在群体饲养中,板栗和槲树寄主种群相互改变寄主植物后,生长发育历期均有显著的延长,而栓皮栎寄主种群在板栗上的生长发育历期也有极显著的延长。在槲树上生长发育的雌成螨单雌日均产卵量较低,寿命最短。  相似文献   

10.
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针叶小爪螨对其寄主植物 ,芬兰钝绥螨对针叶小爪螨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针叶小爪螨对未受害的麻栎叶、栓皮栎叶和板栗叶都表现出较强的趋性 ,对槲树叶虽然也有趋性 ,但趋向程度不如前三者强 ,而松针和云杉对其有较强的忌避作用 ;用同一寄主植物的未受害叶片和除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明显趋向于未受害叶片 ;而用同一寄主植物的除螨受害叶片和带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喜欢选择带螨受害叶片。寄主植物受害与否以及有无叶螨存在 ,显著影响芬兰钝绥螨的趋性。芬兰钝绥螨对未受叶螨危害和受叶螨危害的寄主植物叶片均有趋性 ,但对后者的趋性反应更为强烈 ,对有叶螨的危害叶片和无叶螨的危害叶片的趋性反应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针叶小爪螨对其寄主植物,芬兰钝绥螨对针叶小爪螨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对未受害的麻栎叶、栓皮栎叶和板栗叶都表现出较强的趋性,对槲树叶虽然也有趋性,但趋向程度不如前三者强,而松针叶和云杉对其有较强的忌避作用;用同一寄主植物的未受害叶片和除螨受害叶片测定时,则明显趋向于未受害叶片;而用同一寄主植物的除螨受害叶片和带螨受害叶片测定时,则喜欢选择带螨受害叶片。寄主植物受害与非党员以及有无叶螨存在,显著影响芬兰钝绥螨的趋性。芬兰钝绥螨对未受叶螨危害和受叶螨危害的寄主植物叶片均有趋性,但对后者的趋性反应更为强烈,对有叶螨的危害叶片和无叶螨的危害叶片的趋性反应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尹淑艳  孙绪艮 《林业科学》2002,38(4):105-110
用海绵水盘法饲养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 (Jacobi) ,观察其在未受害板栗、麻栎、栓皮栎和槲树叶片及受害板栗、麻栎叶片上的生长发育状况 ,并测定了这些植物叶片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 ,危害槲树者 ,其发育历期最长 ,雌成螨寿命最短 ,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少 ;危害板栗、麻栎、栓皮栎者生长发育状况无明显差异 ,但危害板栗者幼螨期明显缩短 ;叶片受该螨危害后 ,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全氮含量减少 ,可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的含量增加。与板栗、麻栎、栓皮栎相比 ,槲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全氮含量、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最低 ,单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从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参数分析毛竹害螨暴发成灾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南京裂爪螨、竹裂爪螨、竹缺爪螨在20℃、25℃、32℃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观:温度是影响这三种害螨总产卵量、世代存活率、生殖力以及种群增长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三种害螨的共同天敌竹盲走螨在25℃条件下分别以这三种害螨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竹盲走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o=22.35),内禀增长率(rm=0.155),周限增长率(λ=1.168)均高于南京裂爪螨(Ro=20.84,rm=0.089,λ=1.094),而种群倍增时间(t=4.466)低于南京裂爪螨(t=7.704),因此在林间能有效地控制南京裂爪螨种群的增长;②竹盲走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o=28.35)、内禀增长率(rm=0.152)、周限增长率(λ=1.164)均低于竹裂爪螨(Ro=39.28,rm=0.192,λ=1.212),而种群倍增时间(t=4.5659)高于竹裂爪螨(t=3.6037),因此在林间猎物处于高密度时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竹裂爪螨种群的增长;③竹盲走螨以竹缺爪螨为猎物,其净生殖率(Ro=21.89)与竹缺爪螨(Ro=21.89)相近,而内禀增长率(rm=0.148),周限增长率(λ=1.160)低于竹缺爪螨(rm=0.185,λ=1.203),种群倍增时间(t=4.6753)高于竹缺爪螨(t=3.752),因此在林间竹缺爪螨密度较高时不能很好地控制竹缺爪螨种群密度的增长。最后从混交林、纯竹林、地面垦复与天敌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毛竹林近年害螨暴发成灾的成因之一,提出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板栗健康叶片、被针叶小爪螨危害过 (除去叶螨 )的叶片和被该叶螨危害并带有该叶螨的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在受害和未受害叶片中 ,石竹烯和α 法尼烯均占较大的比例。石竹烯在受害叶中的峰值增高 ;而α 法尼烯在无叶螨的受害叶中的峰值增高 ;1 辛烯在未受害叶片中未检测到 ,但在受害的叶片中则含量均较高 ,尤其有叶螨的受害叶片较无叶螨的受害叶片 1 辛烯的峰值显著增高 ;苯甲酸乙酯在有叶螨的受害叶片中较其余 2种也显著增高 ;3,7,11 三甲基 1 6 10 十二碳三烯 3 醇以有螨的受害叶中含量最高 ,无叶螨的受害叶次之 ,未受害叶含量极微 ,几乎检测不到 ;但 4 溴 2 戊烯却呈现相反的趋势 ,在未受害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受害叶。根据生物测试结果做出如下推断 :叶片受害后 ,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原来寄主植物气味的化学指纹图 ,使针叶小爪螨在识别寄主植物时遇到困难 ,甚至产生了忌避作用而从受害叶转移到未受害叶上。同时这些物质对引诱芬兰钝绥螨起着重要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棒毛小爪螨Oligonychus clavatus(Ehara)据查有关文献,国内尚无报道。近年来,在辽阳市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主要对5~10年生幼林为害较重。以成、若螨为害落叶松针叶,针叶被害后呈棕黄色,严重时全树似火烧状,针叶提前脱落,影响林木生长。被害针叶易感染早期落叶病,使发病率提高35%以上。我们于1986~1988年,对此螨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五倍子蚜、杨树瘿蚜和黄连木瘿蚜等9种瘿蚜为实验材料,探讨瘿蚜Wolbachia与其它自由生活蚜虫携带的Wolbachia的株系差异及亲缘关系,明确五倍子蚜、杨树瘿蚜和黄连木瘿蚜等9种瘿蚜的Wolbachia感染情况、株系及系统发育关系。[方法]从田间采集新鲜虫瘿,将蚜虫转移到离心管内,100%乙醇-20℃保存。采用Wolbachia的16S rRNA、wsp、fts Z、gro E和glt A基因引物,以瘿蚜的总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联合NCBI中Wolbachia 16S rRNA相关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检测的9种瘿蚜中,有3种瘿蚜共3个种群感染有Wolbachia,其中滇叶瘿绵蚜昆明种群的Wolbachia属于B超群,肚倍蚜昆明种群和角倍蚜峨眉种群的Wolbachia可能属于新发现的O超群。[结论]与自由生活的蚜虫相比,瘿蚜的Wolbachia感染率偏低,且株系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余杭植绥螨是竹裂爪螨的重要天敌.室内20℃恒温饲养余杭植绥螨需21.2 d完成一个世代、28℃则10.4 d就可完成,30℃以上出现死亡.幼螨、第1若螨和雄成虫捕食量相对较少,雌成螨每天平均捕食竹裂爪螨5.5头,最多可捕食13头,雌成螨期最多可捕食165头.雌成螨捕食量大,发育即加快,产卵量增加,产卵期延长,卵粒个体也加大.一头雌成螨一生产卵量7~15粒,卵产于竹叶背面基部茸毛丛中或竹裂爪螨的丝网内.余杭植绥螨随竹裂爪螨种群数量的消长而消长,竹裂爪螨在浙江有二个明显的高峰期,其每个高峰期5~7 d后,余杭植绥螨也出现明显的高峰期;而余杭植绥螨每次高峰期后6~9 d,竹裂爪螨发生量就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对白蜡虫优势寄生蜂之一,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Xu et Jiang)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以此为模板结合Wolbachia的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被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复合感染,将两种寄生蜂感染的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基因片段以及采用通用引物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MeeriA、wMeeriB和wMeeri,对应的片段长度分别为554、439、599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感染的Wolbachia分属于A大组以及B大组的Con亚组。所获得的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为:HQ161162、HQ161163和HQ16116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影响板栗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板栗潜在分布区,为板栗种质资源保护和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72个板栗现有种群分布地理信息与21个环境变量,采用物种分布组合模型模拟板栗潜在适宜分布区,通过AUC与TSS值评价模型准确性。利用组合模型推测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中期、当前、2030年和2050年板栗适宜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 10种模型中,RF、GBM、MARES和GAM预测精度最好且稳定,最终组合模型AUC和TSS值分别为0.974和0.816,精度较高。2)影响板栗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极端低温、海拔、最湿季降水量、年温变化范围和最湿月降水量,累计贡献率达89.79%。3)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国潜在板栗适宜区分布广泛,自末次冰盛期以来,板栗适宜区不断向高纬度地区扩张,气候越暖扩张越快。但板栗整体适宜性不断下降,南方较为突出,北方则降幅较小,高适宜区总面积逐步减少。【结论】气候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板栗的地理分布,其中气候因子中温度因子贡献最大,地形因子中海拔因子贡献最大。当前气候条件下板栗在中国适宜区分布广泛,建议在高适宜区进行引种栽植及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和比较川西龙门山脉5种典型林型下的夏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生态恢复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7月,用Tullgren干漏斗法对川西龙门山的同年龄段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人工混交林、人天混林、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的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这5类林分的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以蜱螨类和弹尾类为主,共占捕获总量的81.31%;人天混林的土壤动物密度显著高于其它林分(P 0.05),其土壤环境具有一定优越性,这对林业近自然经营可能具有参考意义。除在人工混交林的土层中呈显著逆分布(P 0.05)外,其余林分中的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表聚性均极显著(P 0.01),但深层土中逆分布也并不罕见,其具体影响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0.19)最高,其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更集中于优势种群,群落稳定性较高。杉木林丰富度指数(5.2)较明显高于其它4种林分,其个体在种群中的分布较均匀,各林分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较大差异;杉木林与其它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均较低(0.35~0.41),柳杉林与人天混林间的群落相似性达极相似(0.77),柳杉根系、根系分泌物及凋落物等相对杉木可能对土壤动物类群建成有更大影响。【结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与林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