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中宣部授予河北省塞罕坝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对塞罕坝三代务林人艰苦创业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为了铭记“时代楷模”这一崇高荣誉,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塞罕坝精神,5月27日至29日,塞罕坝林场组织总场机关、森林公安分局、电讯管理站、市政管理站、  相似文献   

2.
正塞罕坝人喜欢说"林子"。指着一片小树林,他们会说,"这个'林子'长的都是云杉",或者说,"那个'林子',是我看着长起来的"。他们心目中的"林子"富有弹性,可远可近,可大可小。张利民也是这样一个塞罕坝人。今年43岁的张利民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场长。从他来到塞罕坝成了务林人那一天起,他就开始延续着与树木、森林的缘分。作为林业战线的一员,能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利民感到特别自  相似文献   

3.
正一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80%,风景资源丰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塞罕坝上摄影家老刘告诉我:随着塞罕坝知名度的提高,摄影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自九月份以来,就有两万多人专程前来摄影创作。华北地区的摄影家最多,他们大多组团包车  相似文献   

4.
正"看见亲手栽下的林子起来了,就如同看见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76岁的陈彦娴是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第一批建设者中的一员,退休后,她的一大乐趣就是回林场到处转转,"今年七八月份还得上去一次"。1962年建场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播绿坝上。久久为功,塞罕坝人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112万亩的人工林,护卫着京津等地。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塞罕坝,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之一。在神州大地上,还有许多这样创造奇迹的生态卫士、治沙英雄。2017年12月,满头银发的陈彦娴,"60后"的时任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有林场建设标兵"授牌暨《塞罕坝赋》揭幕仪式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举行。为了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全国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大胆改革、不断创新的工作热情,国家林业局决定,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国有林场建设标兵"称号。1962年,当塞罕坝务林人在此拉开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大幕时,这里还是一片"鸟兽无栖处,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48年来,塞罕坝务林人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  相似文献   

6.
正在河北省的最北端,有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就是塞罕坝,在塞罕坝的最北端,有一抹美丽的绿色,那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从1994年至2020年,寒来暑往,27个春秋,他始终坚守在塞罕坝这片土地,他是勤劳的植树人,也是负责的护林员。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场长张利民。张利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祖国是一片森林,我就是其中一棵树。"。森林和树相互依存、不离不弃。作为场长,张利民带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10月13日,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40余人,按照经研中心党委2017年党建工作安排,结合近期开展的"感悟领袖成长故事学习塞罕坝精神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开展"走进塞罕坝林场学习塞罕坝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相似文献   

8.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最北部,总经营面积9.4万hm2,其中沙荒地1万hm2。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沙荒,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机械林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试对塞罕坝沙荒地的造林模式作一论证。1塞罕坝沙荒的环境特点塞罕坝沙荒环境特点是干旱、多风、...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30日会见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报告团成员和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表示亲切问候,对学习宣传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提出要求。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55年来,一代代林场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拼搏奉献,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10.
朴凤国  贾慧 《中国林业》2013,(20):40-40
在河北省的塞罕坝,有那么一群人,在年均积雪7个月、一年有120天低于-20℃的恶劣环境下,啃窝头、喝雪水、  相似文献   

11.
杨春 《中国林业》2012,(2):28-29
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河流,神奇的野花,珍稀的禽兽,清代的遗迹,浓郁的满蒙风情,构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加之"木兰围场"的历史文化积淀更为这里增加了一份别有的韵味。这就是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月6日,电影《塞罕坝之恋》剧本创作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举行。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新闻广电局、河北省林业厅、河北影视集团的有关领导和北京、河北两地文艺评论专家以及新闻媒体、该片剧组主创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剧本以三代塞罕坝人的真实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荒漠变绿洲的动人故事。上世  相似文献   

13.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由坝上、坝下两部分组成。塞罕坝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40℃,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塞罕坝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曾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是美丽的意思;"坝"是汉语,意为"高岭"。清政府在同治年间开围放垦,塞罕坝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地区已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55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植树约7.5万公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把荒漠沙地改造成了"美丽的高岭",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成就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14.
闫晓林 《中国林业》2013,(10):40-40
河北省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余脉交会处,是典型的高原-丘陵-曼甸移行地段和森林一草原交错带;尤其是百万亩集中连片的人工森林,面积为北半球最大,被人赞誉为“绿宝石”和“华北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15.
正赵一德等一同参观考察2018年7月19日上午,在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率领与会代表到塞罕坝展览馆参观考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接受塞罕坝精神再教育。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体会和启示通过考察学习,对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和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德清县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成果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对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有了深刻理解和体会。在大力提倡绿色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学习考察机会,学经验、找差距,大力学习和弘扬这些地区林业人身上的宝贵精神,坚定大力实施精准造林,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打造青山绿水,实现生态立区战略的信  相似文献   

17.
<正>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涌现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目前,林场内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涵  相似文献   

18.
张路 《河北林业》2012,(6):22-23
塞罕坝是一个地方。她在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一千米至两千米,是一座美丽的高岭。 塞罕坝是一个林场。她的有林地面积是110万亩,其中人工林8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已经成为"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保水源"的重要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塞罕坝保护区植物优势科、属的统计,并与《河北省植物志》等权威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塞罕坝植物种类、优势科、优势属的数量、比例和结构组成,论证了塞罕坝植物多样性特征与塞罕坝保护区所处区位、气候带和植物区系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3月31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联合举办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视频,塞罕坝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安长明、陈彦娴、于士涛、程李美为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领馆工作人员和在坦中资机构负责人做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人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造林时,会先栽上一些适应性强的树,这些树被叫做‘先锋树’。在塞罕坝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