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东典型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是土地退化的三大问题之一,亦是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石漠化导致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地生产力低下,加快了区域贫困进程。掌握石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科学认识石漠化及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师宗县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决策树方法提取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数据(包括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6个等级),采用石漠化时空动态模型和转移概率矩阵,分析研究区近20年来石漠化在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上: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无石漠化呈增加趋势;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减少,但变化幅度均较小;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动态度变化较为显著;综合石漠化动态度变化呈增大趋势。2)在空间维度上:石漠化发生的严重区域主要分布于龙庆乡、五龙乡、竹基镇等地。这些区域:石漠化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明显,石漠化分布范围广,等级齐全;中部石漠化集中连片分布等级较弱;西、东部地区中度、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2.
乌江下游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江县地处乌江下游,乌江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县城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27.1%,其中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为14958.4hm2、31075.3hm2、9734.8hm2、291.6hm2,分别占总面积的7.2%、15.0%、4.7%、0.14%,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总面积的14.6%。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德江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影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威胁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构建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文章对该县喀斯特山区喀斯特石漠化的现状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阐述了其危害,提出了开展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治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280‰~-25.546‰,平均值为-28.040‰±1.208‰.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上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潜在石漠化样地内叶片δ13C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的叶片δ13C平均值;而强度、中度及轻度石漠化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荒漠化一旦发生便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植物生理功能对环境因子改变的适应是敏感、及时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评定林地石漠化等级,以广西凤山县林地为案例,提出了林地石漠化指数这一定量新指标来量化评价林地石漠化的程度。根据林地的基岩裸露率、植被综合覆盖度、坡度、土层厚度4个指标对林地石漠化评价的重要程度,釆用专家打分得到重要性比较结果,釆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基岩裸露率、植被综合覆盖度、坡度、土层厚度4个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553 4、0.284 1、0.062 9、0.099 6,表明林地石漠化指数各指标重要性最大的是基岩裸露率,其次是植被综合覆盖度,然后是土层厚度、坡度;无石漠化、潜在、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各等级的石漠化指数区间分别为[0,0.161]、(0.161,0.352]、(0.352,0.418]、(0.418,0.720]、(0.720,0.868]、(0.868,1]。利用该指数能够实现对广西凤山县林地的石漠化程度等级的量化评定。  相似文献   

5.
水城县是西部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县。据2004年调查,全县潜在石漠化土地61763.1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9.1%;非石漠化土地147076.3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5.4%;石漠化土地114876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5%。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27043hm2,中度石漠化68958.4hm^2,强度石漠化11706.8hm^2,极强度石漠化7167.8hm^2。石漠化的产生,制约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治理石漠化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石漠化的成因、特点,结合水城县治理石漠化的经验,提出水城县人工恢复植被的首选树种,并同时提出了多项技术措施,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石漠化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慧  张超  王妍 《绿色科技》2022,(4):10-15
基于会泽县2005、2011、2017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数据,探讨了该地区石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选取演变方向、规模、速率、频率等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程度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研究了近13年来该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区域、岩性等方面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上看,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变化...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2.43 km2,占喀斯特分布区的42.47%,1988年与2004年分别下降至33.95%和21.14%;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至2004年中度石漠化土地取代轻度石漠化土地成为分布面积最广的石漠化类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持续降低,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连接度升高;石漠化土地斑块密度增大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立临时样地对湘中、湘南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湘中共调查到植物种类82科128属144种,湘南共调查到植物种类76科116属143种,其中湘中和湘南石漠化地区乔木种类比较少,结构较单一,草本植物和灌丛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S?rensen指数、Jaccard指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度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等级之间草本和灌木植物种类的相似度最高,草本植物在中度石漠化时期最丰富,灌丛植物在轻度石漠化时期种类最丰富;S?rensen指数、Jaccard指数计算结果均表明,在重度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后期,草本和灌木植物物种组成发生了较大改变。Cody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灌丛植物在轻度石漠化时期以后,替代速率快速升高;草本植物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重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之间、轻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之间替代速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南京市2001-2010年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定量监测研究》成果,分析南京江宁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数据.结果表明:江宁区全氮和总磷面源污染等级为中度,氨氮为轻度面源污染,速效磷、总磷为微度面源污染.10 a(2001-2010年)平均值与4 a(1997-2000年)平均值比较,轻度以上污染面积、污染量皆大幅减少,氨氮、全氮、速效磷污染面积减少11% ~24%,污染量减少21% ~ 32%.4种污染物中,发生轻度污染面积和污染量均占总污染(轻度以上,下同)面积和总污染量的重要比重;中度次之;强度、极强和剧烈污染等级中,面积比重相近,但剧烈等级的污染量比重突出,其中全氮污染量比重达37.4%.  相似文献   

10.
以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旨在为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该石漠化地区植物调查记录共39科68属77种,其中灌木植物有28科40属47种,草本植物14科28属30种,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蔷薇科、壳斗科、菊科和禾本科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2)在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是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着石漠化等级程度下降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3)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植物相似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相似性分别为21.28%和33.33%,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样地灌木层和草本层单独植物分别为8.51%~34.84%和6.67%~26.67%,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在不同石漠化样地之间的相似性分别在6.38%~12.77%和3.33%~6.67%之间。说明3个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生活型的植物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在长期不加治理的情况下湘西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灌木化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石林县土地特点,将石漠化区石漠化表征程度划分为: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在生态治理时,按不同等级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GIS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水土流水与防治等技术为支撑,以天水市颖川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影响水土流失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主要自然因子,根据水土流失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了颖川河流域整体的侵蚀量强度区划等级,将侵蚀产沙强度值划分为微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强度侵蚀区、极强度侵蚀区和剧烈侵蚀区等六个等级区域。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湘西州凤凰县2016年和2021年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基于“3S”技术提取县域尺度岩溶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石漠化状况及程度转变矩阵、动态度等指标,分析石漠化转变情况和转变速率,揭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凤凰县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呈减轻趋势,石漠化面积减少5 367.92 hm2,占岩溶区土地面积比重由15.42%下降至11.89%;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分别减少4 804.07 hm2、798.8 hm2、250.33 hm2,整体情况向好;②石漠化土地演变类型以稳定型为主,凤凰县岩溶区石漠化情况总体是顺向发展;③石漠化土地转变主要趋势向潜在及非石漠化土地转变、严重程度石漠化向较轻程度转变,其中重度、极重度石漠化转变动态度分别为-10.44%、-18.40%。研究结果对湘西地区近五年的石漠化动态特征分析有参考意义,以期对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方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广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广西是全国岩溶分布面积大、石漠化严重的省区之一,居贵州、云南之后,位列第三。据2005年首次开展76个县(市、区)石漠化土地监测结果,我区现有石漠化土地237.91万公顷,占岩溶区土地面积的28.6%;潜在石漠化土地186.71万公顷,占复.4%;非石漠化土地408.39万公顷,占49.0%。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中,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8.05万公顷,占7.6%;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类型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施秉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9种森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森林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排序为: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柚木>翅荚香槐>花椒,潜在-轻度石漠化研...  相似文献   

16.
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等级划分,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方面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调查分析,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所得数据划分为生态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区域 5个等级,对森林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表现出较高的生态敏感性,大部分处于生态重度至轻度敏感区域。对2015—2020年福建省生态敏感性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森林公园生态极度、重度、轻度和不敏感4个方面的森林面积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不敏感和轻度生态敏感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中度生态敏感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议在今后森林公园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对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分析,对生态中度敏感区域进行基础设置优化和特色开发,减少对生态极度和重度敏感区域的开发,实现对森林公园生态的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三岔河镇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结果表明:三岔河镇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 673.8hm2,其中极重度石漠化479.1hm2,强度石漠化755.6hm2,中度石漠化782.7hm2,轻度石漠化656.4hm2。为防止全镇山地石漠化程度继续加强,提出了以适地适树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吉首市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的数据,分析了吉首市岩溶区在生态综合治理下石漠化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吉首市监测区域总面积为94 011.2 hm2,岩溶土地面积94 011.2 hm2,石漠化面积23 690.3 hm2,潜在石漠化面积28 501.7 hm2,石漠化发生率为25.20%。其中,乾州的石漠化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的30.43%。从石漠化程度来看,吉首市主要为轻度石漠化(89.33%),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较少(10.7%)。吉首市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特点是:林地中仍有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中个体所有面积高于国有和集体;生态治理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漠化发展,使得吉首市石漠化现状趋向于稳定;替代能源发展差的地区石漠化程度比替代能源发展好的地区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占全省岩溶面积的25.99%,占总土地面积的7.31%,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为云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地区。全省石漠化分布主要以中度石漠化为主,其次为轻度石漠化,中轻度石漠化所占比例为78.22%。文中针对云南省石漠化的现状、成因机理及危害特点,提出了石漠化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凤凰县4年生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于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区的混交林中分别随机设置标准样地,研究石漠化程度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幼龄林的平均树高和胸径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在中度石漠化区的马尾松幼龄林平均树高比轻度石漠化区的降低8.71%,重度石漠化区的比轻度石漠化区的降低27.55%;在中度石漠化区的平均胸径比轻度石漠化区的降低22.87%,重度石漠化区的比轻度石漠化区的降低43.25%。轻度石漠化区、中度石漠化区以及重度石漠化区间胸径差异均达极显著。轻度石漠化区与中度石漠化区以及中度石漠化区与重度石漠化区的树高差异不显著,轻度石漠化区与重度石漠化区的树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