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在不同雨洪管理目标下城市公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的选用现状以及其偏好特征,搜集了伯明翰铁路公园等20个采用GSI建设的城市公园案例,按照公园的雨洪管理目标和GSI措施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在4种雨洪管理目标下的GSI措施选用差异并不明显,都倾向于选用蓄水池、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湿地3种GSI措施;同时,在雨水资源利用和雨水景观营造2种目标下,城市公园也倾向于增加对渗管/渠型GSI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集雨型绿地是解决城市雨水排水问题,缓解城市雨水管网排水压力,实现雨洪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对株洲市降水情况进行分析,结合集雨型绿地的构成及特点,阐述雨水滞留、渗透、净化、蓄积的主要方法途径,提出株洲市集雨型绿地的规划建议,并以万丰湖景观工程集雨型绿地规划设计为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 )具备雨洪管理的巨大潜力 )但在雨水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待提升 。 以武汉市园林 科普公园为例 )对公园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该园雨水利用潜力进行估算 )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基于雨水利用潜力提升的 绿地提质设计思路 )以.渗、蓄、净,为主 )旨在从经济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多方面对城市公园绿地雨洪功能提质改造 )给予更 可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李顺安 《绿色科技》2022,(4):113-116
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搭建了南宁市约903.22 km2的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利用该模型系统性评估了研究区在重现期分别为1、2、3、5年的2 h暴雨情况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和重现期为50年一遇24 h暴雨情况下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新老城区的管网排水能力和内涝风险差异较大,管网排水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住建部节约型园林的倡导下,各地都在开展城市绿地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度重视绿地、林地的雨水利用功能建设,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推进了一批"集雨型绿地"建设,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在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城市绿地雨洪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发展以及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城市内涝、水质污染、雨水资源流失等一系列复杂的雨水问题,国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综述了海绵城市的理论及和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前提是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系统规划及目标,并通过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点型绿地海绵治理技术与丹麦哥本哈根暴雨管理两个案例分析了目前该理论目标下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国内外雨洪公园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综述雨洪公园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2003年到2015年,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研究重点是雨水地表径流、雨水水质净化、低影响开发和最佳管理实践理论研究;研究热点是新型透水路面材料的开发,生物滞留池、生物过滤器等新兴技术手段;今后雨洪公园建设面临的挑战是雨水水质净化能力的提高,新型渗水材料、路面材质、过滤基质的开发与选择,景观设计与雨洪管理策略的有效结合;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化的层次,相关基金资助还比较缺乏。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雨洪公园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社区内存在的多处零散、废弃、闲置和一些设计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的场地在雨洪管理环节中的作用,通过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悦芳园景观设计,对该类型场地雨水景观设计进行探索。该设计采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将雨水渗透、传输、储蓄作为雨水处理的主要环节,通过雨水景观设施设计来模拟场地原有的自然水循环的过程;场地雨水处理由渗透铺装、种植池、草地进行雨水渗透吸收,通过渗沟、植草沟进行传输,由雨水花园进行储存利用;场地内平均每年节约用水1 179.45m3,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悦芳园景观设计也可为社区公共开放空间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是市区最重要的绿色生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海绵体之一,通过对城市公园进行海绵化改造,让其充分发挥调蓄雨洪的功能作用,可真正的体现城市公园绿色海绵体的价值。以某城市公园的海绵改造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园内景观与海绵设施相互结合,优化现有的园区资源,以实现对雨水的重新利用。该城市公园通过海绵化改造后,实现设计范围内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60%以上,公园及周边可汇水的客水范围内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可有效削减公园内硬化地面及周边区域的初期雨水对南湖水环境的污染,是一项具有显著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了城市排水体制以及昆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昆明市主城二环路内庭院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主要对主城二环路范围内须采取工程措施,实现雨、污水主管网的全覆盖,庭院排水管网完全雨污分流并对应接入市政雨污水管网。并介绍了在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工程改造后的建议和措施。即要完善城市排水法规与管理条例,还要加强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雨洪管理结构性措施的合理应用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关键。以三期惠阳体育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以“低影响开发(LID)”视角下进行灰绿基础设施的生态耦合,旨在建立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提高公园雨水资源利用化能力和水生态修复的雨洪管理机制,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持续有效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不同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方案,构建相应的一维管网排水模型,对比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地表径流和管网动态存储量模拟结果,分析不同绿化占地比率和绿地空间格局对雨水地表径流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径流与地块的绿化占地比率呈现高度相关,绿地的空间格局对雨水径流的影响并不显著,绿地空间布局和管网的匹配程度会影响管道内的动态储水量。该研究可为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城镇排水管网状况的预测,对于排水管理处等公共事业部门预测管道的未来状况和安排管网检查频率有重要参考意义。将美国近20年研究使用过的模型总结为统计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两大类,进行了文献综述,结果表明:管龄、管径和长度是导致污水系统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对排水管网状况预测中的几个步骤提出了参考意见,对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美观的可持续雨洪利用和管理设施,具有高效能、低成本、建造简单以及养护方便等特点。对校园雨水花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校园雨水花园的功能与类型,提出了校园雨水花园的设计方法、建造步骤和后期维护的方法和措施,期望对城市校园雨水花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三亚市中心城区的东岸湿地公园、金鸡岭桥头公园、丰兴隆生态公园和红树林生态公园4处"海绵型"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选址及雨洪管理设施评价,提出基于空间、雨水处理和生态三个层面的选址原则,总结设计策略有以雨水处理为主要目的、以保护河流水系与红树林资源为前提、以公众科普教育为导向及注重热带地域特色的塑造,最后对三亚市"海绵型"公园雨洪管理设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我国场地景观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影响开发是以可持续水循环为核心的现代雨洪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场地景观优化设计中。基于我国低影响开发理念研究动态和场地景观优化实践,从景观雨水设施、场地雨洪调控能力影响因素、雨水设施量化、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及规划设计方法等进行了总结,为优化场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的发展之本。人们往往栖水而居,依水而筑,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与水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土地景观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透水面的迅速增加破坏了自然排水系统处理暴雨洪水的能力。再加上传统以"快速排放"为主要目标的市政排水基础设施体制不健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导致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雨洪问题。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具备雨洪管理的巨大潜力,但目前我国城市在雨洪管理方面普遍能力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已开始研究城市暴雨洪水的问题。中国城市发展必须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理念和雨洪管理技术,找寻一个适合国情的可持续的雨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雨洪管理视角下的浅山区冲沟公共绿地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山区冲沟公共绿地设计应注重加强浅山区雨水调蓄能力,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同时丰富游憩体验。文章从雨水安全与雨水利用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提升浅山区作为自然基底的蓄水能力和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策略。以北京石景山五里坨浅山地区为例,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结合使用人群需求,整理浅山区基于冲沟地貌的用地开发和绿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市某建筑物为例,比较了绿色建筑中水与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方案,包括只设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只设雨水利用系统和中水与雨水回收利用综合系统。并且充分考虑中水水质维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与雨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三个利用方案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比较得出,以污废排水为水源的中水利用方案能节约费用,具合理的静态回收期。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雨洪管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道路绿带将雨水合理收集利用,对缓解城市内涝、回补地下水源、节约绿带灌溉成本和市政管道造价具有重要意义。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道路绿带低影响开发设计根据项目地形和气候条件,制定相应的开发控制指标、规模和布局方式,在实现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绿带的审美功能,通过丰富的植物种植形式和复合的群落结构,使该系统能够长期发挥作用,为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