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雨与花生产量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市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种植面积为13万6千6百亩,单产、总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平均单产达到280斤,总产达到3818万斤。我市花生集中产区的长清县,1982年种植面积8万8千7百亩,单产达到314斤,总产达到2786万斤,这是该县花生生产史上从未有过的纪录。  相似文献   

2.
建国40多年来,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皮棉总产和单产都获得了大幅度增长。1949年全国棉田面积为4155万亩,到80年代达8085万亩;1949年全国总产皮棉44.4万吨,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6.2%,居世界第四位,到80年代,全国平均年总产皮棉398.1万吨,约占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叙述1977年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一、总产量增长主要靠单产提高。 1949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1881.6万亩,平均单产135斤,总产2536.4万担。至1984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3632.2万亩,单产265斤,总产9630.4万担。建国35年间,面积扩大了93%,单产提高96%,  相似文献   

4.
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洲:亚洲1975年种植16,812万亩;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1975年种植11,064万亩;世界花生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以色列全国四千亩花生,1967—1969年平均亩产514.4斤,美国1975年全国900万亩花生,平均单产383.34斤;世界花生最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南宁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面积和总产占油料作物的首位。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是自治区重点花生产区之一。 建国以来,花生生产发展缓慢,单产低而不稳,长期徘徊在100斤上下。1949年,面积33.7万亩,总产36391担,平均亩产108斤。1979年面积扩大到52.3万亩,单产119斤,30年间,面积增加55.19%,单产仅  相似文献   

6.
我区常年种植花生200多万亩,是我国花生主要产区之一。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257.23万亩,占全国的5.6%,居全国第6位,但单产比全国平均低50.5公斤,排第22位。解放后34年,全区平均亩产尚未突破100公斤,迅速提高我区花生产量水平,对改变我区花生生产落后面貌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3年春—1984年春在我校农场开始摸索亩产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第一位。常年种植720万公顷,总产约550万吨。花生分雨季和旱季栽培,约88%的面积为雨季栽培,12%为旱季栽培。 产区分布 花生主要集中于该国的中南、中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80%的种植面积和82%的产量集中于古吉拉特、安得拉、泰  相似文献   

8.
一、我区花生种植品种的演变历史及现状 花生大约在光绪年间由山东传入我区,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45.4万亩,总产67,347吨,总产值6,800万元。在经济作物中面积占21.5%,产值占31% ,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前主栽品种为老爬蔓、老鸦窝,单产长期徘徊在百斤左右,1949年全区种植面积5.72万亩,总产4627.48吨.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湛江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一年春夏秋三造都可种植,面积、总产居广东省首位。1980年全区花生播种124.3万亩,总产19320万斤。 近年来,我区花生生产通过作物布局调整有所发展,主要是部份低产稻田改种花生,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使春花生由1979年108.9万亩扩大到1981年115.9万亩,其中水旱田花生播种面积由30万亩扩大到38万亩。低产稻田改为花生、水稻或花生、水稻(杂  相似文献   

10.
<正> 大麦在禾谷类作物中种植面积居世界第四位,80年代初世界大麦栽培面积为12.5亿亩,总产是3243亿斤,平均单产达230斤,大麦产量占谷类作物总产的12%。近二十年来,世界大麦生产增加了43%,其增长速度在禾谷类作物中居首位。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啤酒工业和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大麦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是四川主要禾谷类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冬大麦,阿坝、甘孜两州为春青稞种植区。四川是我国大麦生产区之一。30年代,全省大麦种植面积达1270多万亩,占全国大麦面积的12.95%,为全国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首位。解放后,以1952年大麦面积最大,达435万亩,亩产56公斤,总产2.45亿公斤,以后面积、总产量逐年下降。四川常年种植大麦250万亩左右,总产2.85亿公斤(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18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2.
我省地处中原,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历史上是全国大麦的主要产区之一。早在三十年代,我省大麦种植面积就达1384.5万亩,总产21.699亿斤,分别占当时全国大麦面积和总产的14.12%和13.32%。但到五十年代,我省大麦面积急剧下降为689万亩,总产7.19亿斤;七十年代我省大麦面积再度下降到274万亩;近两年基本保持在220—250万亩,总产5亿斤左右。我省现在的大麦生产水平与解放初相比,面积减少三分之二,总产减少三分之一,单产提高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世界花生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世界花生生产现状,90 年代以来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单产提高较快,总产稳步趋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花生生产大国;美国花生生产仍处在徘徊阶段;印度花生单产近年有所提高,但与世界单产水平相比,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14.
1.普通花生(ArachishypogaeaL.)生产美国的普通花生生产技术居世界前列。虽然其普通花生面积只有世界普通花生面积的3%,由于单产水平高,总产却占到世界花生总产量的8%~10%。美国花生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在世界花生贸易中所占份额为3...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与薄弱环节杭州市是浙江省黄麻、红麻重点产区之一。总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因此,实现黄麻、红麻高产稳产,对支援麻纺工业和提高麻区人民生活水平,有现实意义。建国以来,全市黄麻、红麻单产和总产均有很大的提高。1949年种植面积8.57万亩,单产260斤,总产22.36万担;五十  相似文献   

16.
一、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其优势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种植大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主要生产国之一,总产量曾居世界第一,后来由于多种原因退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而居第四位。世界大豆产量1992年为11,240万吨,我国大豆产量为995.4万吨。黑龙江省是国家主要商品大豆产区,面积约占全国大豆面积的30%,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30%。从“七五”期间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单产、总产数量逐年提高,从而为外贸出口提供了越来越充足的资源,年出口数量稳步增长。“六五”期间共出口大豆56亿斤,平均年出口11.2亿斤,在1985年以来出口均在20亿斤上下,约占全国出口量80%~90%。  相似文献   

17.
阎淑琴 《玉米科学》2001,9(4):089-091
1 玉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1 1 玉米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在我国谷物生产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 ,总产和单产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 196 5~ 1995年 ,30年间玉米的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分别提高了 2 35 %、187%、4 4 0 %。1997年玉米占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总产均达到2 1 1%。同期黑龙江省的玉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也分别提高了 147%、36 2 %、5 33%。近年我省玉米年播种面积在 2 4 0万hm2 左右 ,占粮豆总产量的4 5 %左右。我省粮食总产量的几次突破 ,玉米都建立了功勋。可以说没有玉米生产的大…  相似文献   

18.
1 生产形势 1989年全市播种面积55.6万亩,总产皮棉36 490t,平均单产66kg。总的生产形式有三个显著特点: 特点之一是回升的幅度大:棉花面积比上年度扩大了0.53万亩,总产净增14420t,单产提高26kg。在植棉史上,总产和单产分别一跃为第六个和第五个丰收年。彭泽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花叶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了花生单产和总产的大幅度锐减,是我国解放后北方产区未曾出现过的花生生产不景气时期。山东省临沂地区、江苏省徐州地区和辽宁省旅大市的六个县发病面积将近600万亩。 花生花叶病毒病过去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还很少发现,自1939年开始,虽然陆续有所报导,但从未成灾。1976年山东省大面积发生,几乎遍及全省,尤以临沂地区最为严重,波及13个县,发病面积80万亩,损失荚果近亿斤。又如江苏省东海县常年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豆育种的成就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大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豆生产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2,478万亩,亩产41公斤,总产510万吨。5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6,914万亩,亩产54.6公斤,总产923万吨,比1949年面积增加35.6%,单产增加33.2%,总产增加81%。6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3,599.5万亩,亩产53.5公斤,总产728万吨,比50年代面积减少19.6%,单产降低2%,总产减少21.2%。70年代大豆面积下降到10,998.6万亩,亩产69.3公斤,总产762.5万吨,虽然面积比60年代减少2,600.9万亩,但由于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