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统计1959~2008年抚顺市冰雹天气,分析冰雹气候规律和天气形势环流特征,总结冰雹对农业影响。结果表明:抚顺地区50年冰雹年变化趋势明显减少。冰雹出现在每年的4~11月,5、6月出现频率最高。冰雹地理分布特点西部地区最多,北部地区次之,南部地区最少。冰雹出现次数与平均气温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温年与多雹年对应年份较多,高温年与少雹年对应年份较多。冰雹天气500hPa环流分为冷涡及冷涡后部型、高空槽型和槽后西北气流型。冰雹出现对农业带来严重危害,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抚顺近10年暴雪的短期天气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抚顺地区暴雪天气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实况气象资料,对抚顺2001—2010年近10年的15个暴雪个例进行短期天气学分型研究。结果表明:抚顺暴雪按500 hPa位势高度场可分为横槽型暴雪和小槽东移发展型暴雪,这2种暴雪型冷空气都经过贝加尔湖东南下;在海平面气压场上,抚顺暴雪可分为蒙古气旋型暴雪、倒槽型暴雪和江淮气旋型暴雪,90%以上的暴雪属于蒙古气旋型和倒槽型暴雪;蒙古气旋东南下经渤海加强再东北上是蒙古气旋型暴雪的主要特点,辽宁以南的低值系统北上是产生抚顺暴雪的必要条件;亚洲冷高压自西北或北北西向东南或南南东移动,倒槽型暴雪的亚洲冷高压强度大于蒙古气旋型暴雪的亚洲冷高压强度。此外,抚顺近10年暴雪有60%出现在12月和3月,一九—三九期间未出现暴雪。  相似文献   

3.
赵春英  吴春英  张鹏  吴佳丽  金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04-17206
基于抚顺地区3个国家基准站1961~201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对≤-23℃寒冷天气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0年抚顺寒冷天气发生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影响抚顺寒冷天气因子以及寒冷天气对各行各业影响。结果表明,抚顺近50年寒冷天气变化为减少趋势;抚顺寒冷日出现在11月~翌年3月,其中1月最多,3月最少;抚顺寒冷日地理分布为新宾最多,清原次多,章党最少。寒冷天气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西风环流指数、亚洲极涡面积、积雪深度相关;寒冷天气会给电力、热力、农业、林业、交通、汽车、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春英  高燕  金鑫  全美兰  张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5-18368
通过对抚顺1960~2009年≥33℃高温天气的气象要素和环流形势统计,分析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形成高温天气系统,初步得出高温预报指标及预报流程。结果表明,抚顺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高温日数、持续时间、强度有增加趋势;抚顺高温日出现在5~9月,其中7月份最多。高温空间分布抚顺西部多,东部少。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强暖平流影响是高温天气出现的主要天气系统。高温预报指标为ECMWF数值预报当日08:00 850 hPa温度、500 hPa影响高压系统和高温日预报的14:00相对湿度、风力、云量,根据预报指标预报出当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2. 5°×2. 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1980—2010年湘潭市近31a的暴雪天气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湘潭全市暴雪出现的时间为12月—次年的3月,其中以1月为最多,暴雪出现的年际变化具有阶段性;暴雪出现期间,500hPa主要的环流形势有:纬向多波型、乌拉尔山阻高型、中亚阻塞型和二槽一脊型,其特点为南、北二支锋区存在;降雪区域与切变线的位置有较好的对应,主要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暖式切变附近;暴雪期间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造成上升运动强烈发展,对强降雪的形成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郝巨飞  孙东磊  白艳辉  褚建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73-2675,2677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核桃树冬季冻害的天气形势分型,通过该形势模型的建立,归纳出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树低温冻害天气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有冷涡型、小槽型、横槽型、两槽一脊型及西北气流型,其中冷涡型是造成冻害发生最多的天气形势,横槽型是造成冻害发生最少的天气形势。冻害发生下的冷空气经常采用东北路径,在850和500 hPa冷空气强度分别可达-20和-40℃以下。当冷空气以偏西或西北路径侵入时,由于源地与影响区距离较远,500 hPa低涡强度往往可达508 gpm;而以东北路径侵入时,由于源地与影响区距离较近,低涡在一个相对较弱的水平就可达到低温冻害指标,低涡中心最高可在536 gpm。地面形势场上,在贝湖附近有1个冷高压系统存在,高压中心最高〉1 060.0 hPa,地面气压差也处于一个高值,一般情况下在10个纬距里气压差可达10~20 hPa。小槽型与寒潮天气分型中的小槽有类似的相同点,但小槽出现及消亡的位置与寒潮天气中的小槽型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塔城地区南部乌苏、沙湾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6h (1°X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的时间变化及环流特征,以500hPa环流为依据将暴雪天气划分为西西伯利低槽东移南下型、南北2支锋区结合型、乌拉尔山低槽东移型3种类型。以期对塔城地区南部暴雪天气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对暴雪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藏北强降雪天气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8-2018年西藏藏北11个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 M-K 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其强降雪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8年藏北强降雪天气次数整体呈减少趋势,1997年强降雪天气次数最多,出现27次,2011年出现次数最少,仅5次;强降雪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10月至翌年5月;藏北的强降雪天气主要以大雪和暴雪天气为主,其中大雪天气占62%,暴雪天气>30%;中东部各站强降雪天气初日最早出现在9月上旬,偏西的各站较东部各站偏晚20 d;强降雪终日主要集中在5月和6月下旬;藏北强降雪天气的雪量和空间分布区域性差异很明显,呈西部少东部多的变化趋势;强降雪天气的次数存在准3 a、6a、和20 a的周期变化,准6 a的周期变化一直存在;藏北强降雪天气环流主要分为南部印度低压型、西风槽型、低涡-切变型和伊朗高压型。  相似文献   

9.
本溪市大雪和暴雪天气特征与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本溪市1981—2013年逐年11月至翌年4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近33年本溪市大雪和暴雪天气的气候特征,结合天气学方法将本溪市大雪和暴雪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形势进行分型。结果表明,本溪市区冬季共出现大雪和暴雪73 d,大雪主要出现在12月,暴雪主要出现在3月,初冬和初春出现大雪和暴雪占全年总数的45.2%,其中暴雪占68.2%。本溪市出现大雪和暴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高空槽东移加强型、冷涡影响型、西亚横槽型。通过分析近10年本溪市出现大雪和暴雪时的物理量场,给出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的预报指标,以期为今后预报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曲莎 《北京农业》2013,(15):177-178
2010年11月27-28日辽宁省凤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暴雪天气过程,此次暴雪为两槽一脊型环流特征,并有西来斜压槽配合地面蒙古气旋,为强冷空气入侵类型。强烈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触发机制;中低空存在着较强的潜在不稳定能量,上升运动区垂直速度梯度较大,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高能舌及逆温层的存在和发展使辽宁东部大部分地区上空具备深厚的暖湿气层,潜在能量的储备成为凤城市暴雪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博克图地区近30年(1981———2010年)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39.5 d,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3.5 d,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出现在1998年11月15日。降雪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月降雪日数最多为1月份,全年降雪日数在56~129 d,降雪日数以15.504 d/10 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12.
吴春英  全美兰  葛权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10-16113
选取抚顺市2010年12月2次较大降雪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涡底部分裂低槽和锋区,地面蒙古气旋和倒槽顶部影响是2次大(暴)雪天气的有利形势。低空急流为大(暴)雪产生带来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暖舌的存在为大(暴)雪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和垂直上升气流加大了上空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加大降雪产生。涡度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对垂直运动和降雪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013年春季异常气候条件对抚顺市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春季全市平均气温为6.3℃,比常年偏低1.4℃;降水量为118.9mm,比常年偏少10%;日照时数为643h,比常年偏少30h。春季前期低温春湿,大田整地和春播推迟。不利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使地温回暖缓慢,春播期延迟,低温寡照食用菌段发菌缓慢。大棚蔬菜生长受到影响,病虫害较重,使节气延后。形成异常气候环流形势特征为:初春极涡中心偏向东北部,4月东亚大槽偏西偏强,我国东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负距平,造成抚顺市初仲春气温异常偏低,雨雪天气频繁。  相似文献   

14.
对2004—2013年抚顺市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雾、霾天气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近10年,全年平均雾天气日数为152 d,其中以轻雾日数为主,占雾日的95%;大雾年总日数只占雾日的3%;2008年开始,抚顺市浓雾和强浓雾日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13年浓雾出现4次,强浓雾出现7次。轻雾天气夏季最多,秋冬次之,春季最少;而对于大雾、浓雾、强浓雾天气秋季最多,夏天次之。霾天气年平均出现日数为75 d,且以轻微霾天气为主,其占总霾天气日数的96%。但2012年开始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逐渐增加,2013年出现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分别为12、2 d。同时,冬季不仅轻微霾日数最多,且轻度霾、中度霾天气日数也最多,说明冬季是抚顺市霾天气的高影响季节。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收集的大量资料指出:引起天山西部林区更新地云杉苗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畜害和云杉雪霉病害。当前云杉雪霉病害已成为影响天西林区云杉人工更新的主要因素。经研究采用有效的对策是:1推广云杉大苗更新技术;2开展更新地云杉雪霉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6.
赵雪松  王东  周贵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82-21283,21362
[目的]研究近50年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根据1961~2010年宿州年积雪日数及相关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及完全相关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50年来宿州积雪期呈现出缩短趋势。除≥20 cm厚度的积雪日数外,各级厚度积雪的年积雪日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积雪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84 d/10a;年积雪日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前期呈现由少到多的态势,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步入少积雪的时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逐渐增加,90年代中期~2003年又进入少雪期,2004年至今呈现出多雪、少雪交替的振荡。影响宿州年积雪日数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平均气温,其次为平均地表温度。[结论]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宿州的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近31年积雪与冻土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华  王梅  葛磊  吴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57-15759
利用1975~2005年大兴安岭地区6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兴安岭冬春积雪日数和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冬春积雪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略有增加,90年代减少;而近31年总体趋势呈减少趋势。近31年大兴安岭的最大冻土深度呈递减趋势。冬春积雪日数变化与冬春气温变化呈负相关,但与冬春降水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与冬春气温和冬春降水的变化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包含物理、化学、生物3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对浑河流域沈阳段及抚顺段共12个断面进行生态健康评价,评价体系包括3项1级指标12项2级指标。[结果]健康的断面有天湖大桥、新立堡大桥及长青桥,生态健康状况最差的是沈抚灌渠(入浑河),其余8个断面均为亚健康状态。浑河抚顺段处于健康断面的比例仅占23%,亚健康的断面比例为67%,而沈阳段的健康断面比例则为33%,可见浑河流域沈阳段的生态治理效果较明显,而抚顺段的治理亟待加强。[结论]今后应科学、系统地强化对浑河流域的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河流两岸植被,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