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我县历年水稻种植面积都在1.9 万hm2左右,其中双季晚稻占48.4%,晚稻中大多数为杂交水稻,所以晚杂生产在我县粮食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晚杂优产量仅徘徊在6000 kg/hm2,部分地方产量甚至出现下降。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播种期太迟,影响安全齐穗。我县地处闽中沿海丘陵地区,根据气象部门统计,23℃型秋寒平均出现时间在9月27日,在这一时间之前齐穗,安全系数达50%以上,并以此作为我县晚稻安全齐穗的终止期,晚杂特优63、特优70、特优898  相似文献   

2.
我县历年水稻种植面积都在1.9 万hm2左右,其中双季晚稻占48.4%,晚稻中大多数为杂交水稻,所以晚杂生产在我县粮食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晚杂优产量仅徘徊在6000 kg/hm2,部分地方产量甚至出现下降。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播种期太迟,影响安全齐穗。我县地处闽中沿海丘陵地区,根据气象部门统计,23℃型秋寒平均出现时间在9月27日,在这一时间之前齐穗,安全系数达50%以上,并以此作为我县晚稻安全齐穗的终止期,晚杂特优63、特优70、特优898(占我县晚杂播种面积80%以上)在我县种植,一般播种至齐穗需要97 d左右,据此推算,这些特优组合系统播种期应在6月22日之前。而我县沿海不少地方群众仍习惯在6月下旬末播种,有的甚至到7月初才开始播种,抽穗多在10月初,积温稍低或稍有低温寒害,抽穗期即延至10月中旬(所谓“小阳春”),严重影响安全齐穗,造成包茎、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有的乡镇播种期尚能提早一些,但因多数为短龄旱育秧,抽穗期较湿润秧迟,也会威胁安全齐穗。二是秧田播种量太大,插秧密度跟不上。由于舍不得早稻田空置留作晚季秧地用,晚季秧地往往预留不足,  相似文献   

3.
1 生产情况 我县紧靠淮河、洪河、低洼地在43330 hm2左右,每年种植水稻13330 hm2.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建成,旱改水,低改高的水稻生产在我县得到快速发展,占粮食比重越来越大,面积上升到20000 hm2.产量由秋种粮食总产的22.5%上升到30%.发展水稻生产已成为我县增加粮食总产的重要途径.但在麦稻轮作,实现双高生产,协调麦稻关系上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麦稻生产发生了尖锐矛盾,稻田麦常年产量低,制约了午季粮食总产的提高,椐不同类型小麦的调查统计2003~2005年,稻茬与旱茬麦3年平均值相比,穗数少61.5万/hm2,穗粒数少2.7粒,千粒重低2~3 g,产量少1500 kg/hm2左右.较全部种植旱茬小麦每年少收3500万kg左右.迅速改变稻茬麦的低产面貌,是我县小麦实现单产突破,总产提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福清市的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26万hm2,其中早稻1.72万hm2,晚稻1.52万hm2.水稻三化螟在本市历史上曾多次为害成灾.2001年发生面积达17.5万亩,晚稻一般白穗率在1.17%~1.66%,严重的稻田白穗率高达5%~6%.  相似文献   

5.
我县常年种植水稻1.12万hm2,我县总的粮食种植面积为2.227万hm2水稻种植面积是总的粮食种植面积的50.29%。近年来我县水稻上的主要病虫由以前的两虫两病上升为三虫四病在我县水稻上发生面积6.43万hm2。是遏制水稻质量和高产急产的重因素。为了水稻安全生产、确保水稻质量和可持续的稳产、增产、增收。必须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大力推行绿色植保和专业化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研究了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种植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和马铃薯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均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 ,提高水稻产量。早稻的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45.68万/hm2、59.20万/hm2、11.68万/hm2和16.02万/hm2,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6.46粒/穗、9.75粒/穗、1.7粒/穗和4.04粒/穗,千粒重分别增加0.24 g、0.12 g、0.16 g和0.43 g,早稻产量分别增加409.70 kg/hm2、536.44 kg/hm2、97.97 kg/hm2和298.48 kg/hm2;晚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变化趋势与早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崇明县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多年来单季晚稻种植面积在40万亩左右.为加快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我县水稻生产总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我们加强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引种和试验示范,现将具体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浙南贫困山区,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自推广杂交稻之后,单季晚稻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5%以上。1982年以来,由于山区稻瘟病流行,并逐年加重,使当家的汕优6号大面积发生穗颈瘟,产量损失严重,杂交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正1陕西省水稻生产现状1.1分布情况及品种陕西省水稻种植多分别在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水稻种植面积分别约为7.9万hm2、3万hm2、666.7hm2。位于秦岭深处的汉中盆地,水稻种植面积超过陕南其他两个市的总和,水稻产量占全省60%左右。该地区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非常适宜水稻种植。陕西省多选择三系杂交种进行水稻生产。平川地区海拔在650m以下,主要种植川优  相似文献   

10.
1 基本现状 我县的水稻生产主要以一季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3330hm2左右,籼稻、粳糯稻面积约各占50%,其中优质水稻面积约占86%,总产17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郑杂棉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2.25万、2.70万、3.15万、3.60万、4.05万、4.50万株/hm2.[结果]在种植密度<3.60万株/hm2时,佚前桃、伏桃、总桃数、子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而马克隆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绒长和比强度变化不大.[结论]从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优势及提高纤维品质考虑,在中上等水肥地,种植密度为3.60万株/hm2时郑杂棉4号可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该研究可为挖掘郑杂棉4号的增产潜力和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肇庆市是广东省农业大市之一,水稻产业更是全市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近5年水稻种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肇庆市双季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平均每年约16.34万hm2,其中早稻面积约7.97万hm2,晚稻面积约8.34万hm2;怀集县、高要区和封开县为水稻重点种植区域,分别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24.73%、19.82%和17.48%;全市种植水稻类型主要为杂交稻、常规稻和特种稻,杂交稻和常规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分别为深优9516和华航31号;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为96.1%.通过示范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以及良种良法的大力推广,肇庆市的水稻种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市场对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的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广西智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扬籼7A与扬恢713配组,育成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扬籼优713。该组合于2017、2018年参加广西水稻桂中晚造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7.85 t/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29%。2018年分别参加广西桂中及桂北早晚稻、桂南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07 t/hm2、8.33 t/hm2和8.34 t/hm2,分别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40 %、6.61 %和4.01 %。该组合稻米品质达到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等米标准,于2019年6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9082号),可在桂北、桂中和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T优180是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三系杂交晚稻中熟组合,2005年通过湖南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2005029),现由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经营。2007年在麻阳县作晚稻栽培,面积达66.70hm2,平均产量7.73万kg/hm2,最高产量达8.85万kg。该品种在我县作双晚栽培,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晚稻组合。  相似文献   

15.
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闲田种植码铃薯对水稻牛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待马铃弊收获后将其筝叶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和水稻产量,有效穗为316万穗/hm2,比CK增加64万穗/hm2;稻谷产量达6 754.7 kg/hm2,比CK增加765.4 kg/hm2增幅达12.8%.处理间稻米品质尤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寿县的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万hm2,产量在7.5t/hm2,为了产量达到10.5t/hm2,本文介绍了八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环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有机旱作农业和高粱机械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粱品种晋杂108号、汾酒粱1号、晋杂3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环境,即旱地、瘠薄地、水肥地,裂区为种植密度,设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不同环境条件下高粱12个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栽培高粱合理种植密度及最佳种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主要性状指标和产量影响明显,相比水肥地种植环境,在瘠薄地和旱地种植环境下高粱株高降低,千粒质量减少,产量下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降低,而穗柄长随密度增加而增长,其中,正常水肥地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108号产量达到最高(7 143.7 kg/hm2),瘠薄地处理条件下汾酒粱1号在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1 177.2 kg/hm2),旱地环境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34号产量表现优异(799.5 kg/hm2)。说明种植环境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适宜的种植环境下,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提升机械化栽培高粱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以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一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栽密度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抛栽31.5万~40.5万穴/hm2范围产量较高,其中以抛栽36.0万穴/hm2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阜宁县是水稻生产大县,种植面积稳定在5.67万hm2左右,分布于全县16个镇(区).近几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县每年都有一定的发生面积,严重年份个别重病田病穴率达50%左右,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现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县的发生消长规律及推广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金溪县是个水稻种植大县,全县有水田面积2#38万hm2,全年种植水稻面积4#86万hm2,其中:早稻2#05万hm2、一晚(中稻)0#65万hm2、二晚2#16万hm2。全县共有种子总经销代理商12家,种子代理经销点120余家,全县销售种子品牌15个,销售品种20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年销售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