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人工饲养和野外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烟台地区几种阔叶树食叶害虫各虫期的天敌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各种天敌33种,其中捕食性天敌10种、寄生性天敌23种(包括真菌2种)。舟蛾赤眼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黑棒啮小蜂、寄生蝇类是优势天敌种类,对控制杨扇舟蛾、杨雪毒蛾、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种群数量发挥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是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为了人工大规模繁殖以应用于生物防治,对该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出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63℃和334.14日度,为指导室内人工大量繁殖白蛾黑棒啮小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是徐州地区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期的1种重要天敌。研究证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主要是通过嗅觉来识别寄主蛹的,并且它能够辨别已寄生蛹和未寄生蛹,避免了因重复寄生而造成子代小蜂不能完成世代发育。未寄生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羊毛甾醇(62.411%),而寄生过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不存在该物质。高浓度的未寄生蛹表提取物能够引诱白蛾黑基啮小蜂,而已寄生蛹表提取物对小蜂无引诱作用。2种提取物均不能提高白蛾黑基啮小蜂对杨小舟蛾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的寄生对寄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能力,而在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的作用下这种能力会丧失,因而白蛾黑基啮小蜂的卵能在寄主蛹中顺利完成世代发育,而不被包囊。Sephadex A-25珠被注入蛹内24 h后的被包囊率高达94.00%。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早期(寄生0~2 h后)不影响寄主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寄生后期(寄生24,48 h后)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受到较大影响。γ射线辐射处理的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包囊能力的变化与正常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相似,随着寄生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对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调查及优势天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有啮小蜂(Tetrastichus spl.)、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毛虫追寄蝇(Exorista dmoena)、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双齿多刺蚁(Polyrhach...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效绿僵菌、Bt菌株筛选和周氏啮小蜂、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及其施放技术等研究,构建了一套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专家系统,并在江苏省宝应等县通过1.4万hm2杨树舟蛾发生区的生物治理示范,3 a分别用生物制剂应急治理66.67,333.33 hm2,其余林分通过释放赤眼蜂、周氏啮小蜂等天敌和林农复合经营等措施控制危害,控制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的效果为95%~100%,对大面积示范区维持低虫口密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生产上选择以释放周氏啮小蜂或赤眼蜂30.0万头/hm2防治杨小舟蛾或杨扇舟蛾,可有效控制林间舟蛾的虫口密度,实现了高效、无公害、可持续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主持的“美国白蛾生活史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鉴定。 科研人员在对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调查中,共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黑棒啮小蜂、白蛾聚集绒茧蜂等8种。白蛾周氏啮小蜂为美国白蛾的优势蜂种。他们还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该蜂  相似文献   

8.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峰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是莱西市主要造林树种,杨树丰产林、通道林带、农田防护林等总面积达1.3万余hm^2。随着杨树面积的增加,食叶害虫的危害日益严重,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虽能控制一时,但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更加猖獗。2001年开始利用白蛾周氏啮小峰对我市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杨扇舟蛾、杨雪毒蛾等进行了防治试验,有效地控制了其危害,并摸找出最佳放蜂时间、蜂虫比例。现将防治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属膜翅目、小蜂总科、姬小蜂科Eulophidae,是美国白蛾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控制美国白蛾的猖獗危害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寄主范围广,能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在林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我们对其行为学、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寄主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指导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规模化繁殖和大面积放蜂防治。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湖北,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是杨小舟蛾和杨扇舟蛾(统称舟蛾类害虫),这些食叶害虫经常将杨树的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对食叶害虫的防治,一般采用喷洒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在很短时间内可把大面积严重发生的虫害控制下去,见效快、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经初步调查,豫南地区杨树食叶害虫共有4目15科28种,种类较多,发生危害程度不尽相同,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美国白蛾、杨黄卷叶螟等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种类的害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控制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2.
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舟蛾,是杨树丰产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安庆市杨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遭受杨小舟蛾危害的程度也日趋严重,对杨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加强杨树病虫害的控制,我们从2004年开始,结合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对杨小舟蛾在本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习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忠岐  魏建荣 《林业科学》2003,39(5):T004-T005
报道和记述了在中国发现的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姬小蜂科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Tetrastichus howardi species group)的2个新种:山东白蛾啮小蜂Tetrastichus shandongensis Yang,白蛾黑基啮小蜂T.nigricoxae Yang。这2种啮小蜂均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每寄主蛹平均出蜂分别为77头和124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6.2%和9.8%,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文末列出了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中国已知3个种的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踏查与灯诱的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市铜山区赵疃林场林业昆虫的种类。结果表明,赵疃林场共有林业害虫6目58科167种,较历史记载(5目35科71种)有显著增加,其中,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种类居多(分别为94,44和22种),分别占害虫总数的56.3%,26.3%和13.2%。调查到的重要林业害虫53种,其中,侧柏害虫仅有6种,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和侧柏毒蛾为侧柏人工林重要害虫,混交林中害虫种类较多,美国白蛾、悬铃木方翅网蝽和舞毒蛾等3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具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共调查到天敌昆虫5目12科22种,以膜翅目和鞘翅目种类居多(分别为8,9种),分别占天敌昆虫总数的36.4%,40.9%。舞毒蛾黑瘤姬蜂、广大腿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黑基啮小蜂和日本追寄蝇及舟蛾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杨扇舟蛾黑卵蜂为美国白蛾和舟蛾类食叶害虫重要寄生性天敌,蠋蝽为侧柏人工林害虫重要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5.
采用踏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寄主和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共有寄生性天敌4目15科39种,其中,历史记载3目14科35种(此次调查到12种),新增记录4种。调查到的寄生性天敌中,美国白蛾和舟蛾类、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有8种,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杨扇舟蛾黑卵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黑基啮小蜂、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日本追寄蝇和花绒寄甲。该调查首次查明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寄主和分布情况等,为优势天敌的筛选和人工繁育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秦皇岛 1a发生 7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 ,群集于寄主蛹内 ,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均在寄主蛹内度过。成蜂在寄主蛹中羽化后 ,先进行交配 (无重复交配现象 ) ,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 ,其余的成蜂个体均从该孔羽化而出。刚羽化的成蜂当天即可产卵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卵产入寄主蛹中至成蜂羽化、咬破寄主蛹壳出来这一时期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 36 5 .12日度和 6 .14℃ ,这对指导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有着重要作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自然界中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包括美国白蛾、大袋蛾、柳毒蛾、榆毒蛾、国槐尺蛾、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等 ,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自然繁殖 ,在自然界中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雪毒蛾、桑天牛4种主要食叶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南阳市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6.7m^2杨树林地释放5个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成品茧,自然羽化后可有效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1%和34%。羽化后的啮小蜂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蛹体上寄生率分别达到76.5%、38.5%。  相似文献   

19.
<正>杨树是河南省汝州市的主要造林树种,栽植面积近20万亩。近年来,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和杨白潜叶蛾为主的杨食叶害虫在该市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杨树的正常生长。据统计,2009年7月,杨食叶害虫在该市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食叶杨树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尺蠖,舞毒蛾、柳毒蛾和杨毒蛾等。由于杨树食叶害虫涉及种类多,其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也可参照相关种类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