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保水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固碳制氧效益、生物多样性效益进行价值计量与评估,结果表明:2006年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为523 495.69万元。其中:固碳制氧价值为261 204.54万元,占总值的49.9%;生物多样性价值为133 923.41万元,占总值的25.58%;固土保肥价值为98 880.74万元,占总值的18.89%;森林保水价值为29 487.00万元,占总值的5.63%。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鹤壁市黄连木示范基地通过对黄连木保水抗旱造林实验、不同造林季节试验、不同立地类型造林试验、不同规格苗木造林试验、施基肥试验、不同密度试验等,研究黄连木在太行山区造林技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梭梭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高原梭梭灌木林是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天然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改良沙区土壤、改善区域环境、维护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荒漠草原地带典型的旱生固土固沙树种。文中提出了梭梭育苗及造林过程中的系列技术方案,重点包括种子采集、整地与土壤处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立地选择、造林、病害防治、封育管护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的原则出发 ,推荐了适于滇西北造林的 6类乡土灌木树种。通过对这些树种生态习性、利用价值等的介绍 ,从而提出了其作为本区经济林的下层树种以及固土保水造林树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的原则出发,推荐了适于滇西北造林的6类乡土灌木树种。通过对这些树种生态习性、利用价值等的介绍,从而提出了其作为本区经济林的下层树种以及固土保水造林树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营林造林是解决生态失衡、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问题的重要一环。造林和再造林活动是减少气候变化的固碳有效办法和必要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营林造林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劣质立地是影响造林绿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本文介绍了太行山区干旱石质和土石山地劣质立地的自然特点、造林技术,提出了适时抚育、封山培育的管护措施,对于太行山区造林成活率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荆条属灌木树种,在辽宁省西部山区分布广泛,极耐干旱,固土保水作用性能强,是重度荒漠化地区造林首选树种,同时,又是经济树种,综合利用价值高,可称为辽西干旱山区一宝。  相似文献   

9.
扶芳藤属常绿阔叶藤本状灌木,具有萌芽力强、成活率高、耐寒、耐干旱、耐阴、耐贫瘠、适应性强、固土保水能力强等优良特性。其生长快、生长期长,耐修剪,是观赏价值高、应用范围广的园林绿化材料,在平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以及水土保持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在立体绿化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地处金沙江下游小凉山余脉的四川省屏山县屏边彝族乡,今年春季接受了实施退耕还林3500亩、荒山造林1500亩的任务。屏边乡气候温湿,适宜慈竹等杂竹生长,栽竹既能固土保水又能间伐出售增值永续利用。有退耕造竹任务的各族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打窝采种  相似文献   

11.
选取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5大类11个指标,构建了沙地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得到了相应的权重,并对毛乌素沙地的3种造林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沙柳沙障的固碳能力、土壤改良和防风固沙等效益恢复最好,紫穗槐人工林固碳能力和防风固沙效益恢复次之,但是生物多样性效益恢复最好,樟子松人工林各项效益恢复均较差。综合得分显示,沙柳沙障(75.32)紫穗槐人工林(67.67)樟子松人工林(37.31),也就是说,乡土树种的常规造林方法在该地区恢复成效最优,并且相比乔木林,该地区更适合灌木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保持土、调节气候、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气温的不断出现,自然栖息地的侵占和人为隔离(片断化)等,导致生物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退化和丧失的威胁。本文基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几个层次总结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内涵;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以及被引入用来测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热力学单位熵等测度指标,总结了目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测度指数;介绍了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等当前国内外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为今后本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江苏海岸带造林特困地盐多肥少、风害潮灾、土旱地疹的特点,以I-69杨为造林树种,对海岸带造林特困地的造林方法,配套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试验和研究,形成了海岸带造林特困地高产优质高效简化育林新技术,即在海岸带造林特困地上,扦插造林不但可操作性强,而且造林成本低;扦插造林前对插穗用保水生根杀虫剂处理,造林成活率可达85%左右,扦插时辅施棒肥,可长效地促进林木高生长和径生长;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可简化为覆膜压草。  相似文献   

14.
对困难山地生态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结合黄牛石林场的造林实践,对造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困难山地的生态造林,除采取常规的造林技术外,还要因地制宜做好改土、保水、选树、科学配置树种、苗木特殊处理、适时栽植、做好补植、合理保水和科学抚育等措施,才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林木生长良好,从而保证造林成功.  相似文献   

15.
该文简要介绍了小五台山封山育林工程项目,通过围栏封育、人工造林、撒播造林、增加管护设施和管护人员等技术措施,使项目区林地植被增加,同时得到保护,使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林分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阳泉市积极实施节水林业技术 ,全市造林 836 6 .7hm2 ,成活率达到 80 %以上。该市主要采取了 3项措施 :一是抓生物措施节水。大力发展常规乡土抗旱树种 ,合理配置先锋树种 ,积极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大力进行封山育林等 ,通过发挥树种和林种自身的生物学抗旱特性 ,从根本质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抓化学措施节水。积极推广生根粉、根宝、吸水剂浸根造林 ,通过化学药剂作用改善林木自身生长规律 ,促进苗木快速生根和强化保水性能 ,从外部作用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抓工程措施节水。通过改善造林地的局部小环境 ,降低起运苗木的时…  相似文献   

17.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区,造林立地条件差,干石山造林采取以乡土树种为主、径流林业整地、根宝生根粉蘸根、容器苗木上山、薄膜石片(生物)覆盖,为干石山区抗旱造林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石质山区土壤瘠薄,气候干旱,造林成活率低。从2000年开始,采取苗木浸泡、苗木截干、深度整地、蘸浆栽植、适时浇水、封闭树体、覆盖地面、喷洒树冠等8项措施,通过苗木树体保水、土壤保水、树冠喷水、根部吸水等抗旱保水技术,保证了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这些保存较为原始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指标体系估算表明,本区域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补给河流、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约318.1亿元。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育生态过程和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交通沿线荒山土壤瘠薄、蒸发量大、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因而造林问题多、难度大、保存率低。本文介绍的抗旱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是提高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