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饲料在自然条件下污染的黄曲霉毒素主要包括B_1、B_2、G_1、G_24种,因为黄曲霉毒素B_1具有致癌性,饲料和粮食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_1作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_13078-2001只对黄曲霉毒素B_1限量进行了规定。目前,对饲料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有胶体金法、薄层分析法、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主要对近年来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限量要求下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AFT)中毒是畜禽极为常见的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曲霉毒素20多种,但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是B_1、B_2、G_1和G_2四种,其余各种均为它们的代谢衍生物。B_1是最常见和毒性最强的一种,通常所说的黄曲霉毒素多指B_1而言。  相似文献   

3.
一、黄曲霉毒素对养鸡生产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生强烈的特殊荧光的物质。目前已鉴定出其化学结构有 B_1、B_2、G_1、G_2等10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 B_1在200℃高温、强酸、紫外线照射下都不能使之破坏。黄曲霉毒素以B_1为代表是毒性最大、致癌性很强的一种毒物,可诱发肝癌。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许多农产品,特别是玉米、花生、各种油饼类等因保管处理不当而发生霉变,都可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乳牛摄食受黄曲霉毒污染的饲料,牛奶中就含黄曲霉毒素,危害人类健康。黄曲霉毒素对  相似文献   

4.
黄巍  殷海成  王乐 《中国饲料》2019,(1):7-11,15
黄曲霉毒素B_1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强的致畸、致癌等毒性,不仅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也给食品和饲料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消除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依然是目前学者迫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相比理化法消除黄曲霉毒素B_1的缺点和局限,生物法降解具有安全、高效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其成为更具有潜力的解毒方法。本文主要对生物吸附作用和生物酶解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机理及降解产物的结构分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林涛 《饲料工业》1992,13(5):26-27
<正> 黄曲霉毒素是强烈致癌物质。1960年,英国曾发生震惊世界的10万只火鸡因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中毒死亡事件。目前,已分离出10多种黄曲霉毒素异构体。其中最常见、毒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_1。因此,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 B_1进行检测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有代表性。当今。在对外贸易合同中。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 B_1要求不得检出。肉眼在紫外光下可观察到的最低限度为5ppb,如果观察不到,可认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曲霉属真菌,是谷类饲料在贮藏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类霉菌,其中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部分菌株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主要菌种。黄曲霉毒素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有B_1、B_2、G_1、G_2、B_(2a)、G_(2a)等多种,而以毒素B_1为主,其毒力也最强。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脏严重损害,并有很强的致癌作用。试验证明,各种动物对它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沸石粉和膨化润土对霉菌毒素脱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跃林 《饲料工业》1992,13(12):33-34
<正> 一般来说,在30℃、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谷物的水分为14%时最适宜于黄曲霉毒素繁殖和生长,在24~30℃时,黄曲霉产毒量最高。黄曲霉素包括 B_1、B_2、G_1、G_2、M_1、M_2待,其中 B_1的毒性最强,B_2次之。饲料含有过量的黄曲霉毒素对家畜家禽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各国都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玉米对1~14 d雏鸭生长性能、回肠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共选择性别和体重一致的1日龄雏鸭60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两组肉鸭分别饲喂以正常玉米为基础的基础日粮(黄曲霉毒素B_1水平为2.87μg/kg)和100%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玉米替代正常玉米的日粮(黄曲霉毒素B_1水平为124.42μg/kg)。结果 :黄曲霉B_1毒素污染日粮较正常玉米日粮组7 d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降低22%、31%和23%(P 0.05),料重比提高11%。在8~14 d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日粮组较正常玉米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41%、47%和10%(P 0.05)。在整个试验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日粮组较正常玉米日粮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34%、39%、43%和9%(P 0.05)。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日粮组干物质、氮和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较正常玉米日粮组显著提高(P 0.05),但正常玉米日粮组表观消化能显著高于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日粮组(P 0.05)。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日粮可使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样因子-1水平升高(P 0.05)。综上所述,饲喂黄曲霉毒素B_1天然污染的玉米日粮降低了1~14 d雏鸭生长性能,提高了回肠养分表观消化率,并影响了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样因子-1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免疫亲和柱的方法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检测。饲料样品经70%甲醇水提取后,用水稀释,过黄曲霉毒素B_1免疫亲和柱、甲醇洗脱、去离子水稀释洗脱溶液,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在2~20μg/kg上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添加浓度在2~20μg/kg上,回收率范围为83.50%~92.40%,RSD值小于2.0%,并用所建方法同标准NY/T 2071—2011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对比分析,从而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检测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是畜禽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是食入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这种真菌能产生一组极毒的代谢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毒性最大。各类家禽,尤其是仔鸡、仔鹅、雏鸭和小火鸡对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易感性最强。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肝坏死、胆管增生、黄疸和出血。家禽慢性中毒的特征是体重降低、饲料利用效率和产蛋量下降,易患传染病。肝细胞肿瘤的发生,尤其在雏鸭,被认为是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严重后果之一。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可用不同的方法去除污染,主要是对饲料中的毒素进行物理排除或化学钝化。此外,饲料添加剂,例如活性炭、苯巴比妥、半胱氨酸、谷胱甘肽、β-胡箩卜素、非瑟酮和硒,据报导也可有效地降低家禽的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不仅对家禽有害,而且其存在于禽肉和蛋中的残毒,对人类健康也有危害,本文是讨论黄曲霉毒素B_1的急性和慢性中毒的重要特征,并介绍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预防和减轻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饲料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菌及其衍生物有20种左右,但能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_1、B_2、G_1,G_2,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对动物肝脏组织有强烈破坏作用,进而致癌。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养殖户饲喂了发霉饲料,黄曲霉菌含量过高,食过多的黄曲霉毒素引起中毒的。黄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在潮湿、温暖地区,部分能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很容易在饲料中寄生繁殖,产生毒素,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菌毒素B_1。家禽采食了这些发霉的饲料后,就会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类化合物,化学结构类似,是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寄生曲霉菌产生黄曲霉B_1、B_2、G_1和G_2,其中黄曲霉毒素B_1是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能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损害人畜的肝脏和肾脏。可导致人患肝癌甚至死亡,使畜禽减少增重,降低免疫力,减少繁殖率。黄曲霉毒素已证实是人类癌症的一个重要的致癌源,1993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物。至今已分离出的黄曲霉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眉县土岭马场突发性马流产,主要病理变化为皮下,粘膜及内脏出血,肝脏和肾脏变性坏死。真菌检验:该场各种饲草、饲料及畜体内外环境中黄曲霉出现率为100%,污染率为8.3~100%。黄曲霉毒素B_1测定:1.流产马驹胃肠内容物、马厩暴皿培养及混合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菌株检出率为96.3%;2.混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为250ppb;3.流产马驹肝脏中黄曲霉毒素B_1残留量达60ppb。生物活性测定证实,自饲料与畜体分离的黄曲霉均具有较强烈的病原性与致死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结合胶体金定量读数仪研制出一种快速定量检测谷物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以胶体金标记高特异性单抗,与偶联抗原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适宜条件,同时通过与对照线和试验线的颜色对比,应用胶体金定量读数仪,对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性好,且可得出具体数据,避免了人肉眼观察的差异;与常见霉菌毒素无交叉反应,样品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由此可见,本试验研制的黄曲霉毒素B_1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可用于谷物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对仔鸡分别喂给含黄曲霉毒素B_12057μg/kg和黄曲霉毒素B_21323μg/kg的两种饲料,进行了为期35天的试验,另一组鸡喂不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作对照。在饲喂含黄曲霉毒素的各试验组中,分别于试验结束  相似文献   

16.
<正>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很强致癌物。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不仅会引起动物本身的中毒,甚至会波及人们的健康,因此各国都制定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标准。笔者受委托,起草了我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现将在此项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筛选法用以测定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总和,就是通过筛选作用把阴性和阳性(或超限和不超限)的样品分开。它快速、简便,对大多数是阴性的(或不超限)的饲料样品能大大减少分析工作量;阳性的饲料样品再去做定量和确证试验。我国食品卫生对玉米、花生制定了各自的筛选法(微柱法)作为国家标准。美国AOAC对饲料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的二氢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由于黄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很容易污染食品,国内外均有食用霉变食品引起中毒的报导,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1.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饲料污染了黄曲霉毒素,曾引起英格兰10万多只火鸡的死亡事件。目前已经分离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20余种,共分两大类即B族和G族。现知污染食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_1、B_2、G_1、G_2、B_(za)和G_(za)。据报道目前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较普遍,如奶粉、腌肉、香肠、火腿、干咸鱼中有一定的检出率。黄曲霉毒素对植物性食品如玉米、花生、大米、稻谷等污染严重,我  相似文献   

18.
奶牛吃了混有霉败花生的饲料后,第5天有2头牛流产,1头牛卧地不起。测定了病牛血清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有明显升高,说明具有急性肝损害。对胎盘进行了细菌学检查,未发现流产菌。用薄层层析法,测出发霉花中生含黄曲霉毒素B_177ug/g,未发现黄曲毒素B_2、G_1和G_2。肝组织含黄曲霉毒素B_15ng/g。从临床症状、检验剖检,确诊奶牛的流产是黄曲霉毒素B_1中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含量的分析方法,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C_(18)反相色谱柱分离,光化学衍生器衍生后应用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分别在10~400 ng/kg、03~120 ng/mL、10~400 ng/kg和03~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种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61%~973%。采用该法对当地17批蚕蛹粉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进行检测,检出率为764%,检出值的范围为218~2043μg/kg。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监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蚕蛹粉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应加强蚕蛹粉的质量控制,保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B_1是恒温动物中潜在的免疫抑制剂,它与免疫器官凋亡的上调有关。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线粒体、死亡受体和内质网通路在黄曲霉毒素B_1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给试鸡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B_1的饲粮(0.6 mg/kg)3周。研究结果表明,(1)含黄曲霉毒素B_1饲粮能诱导肉仔鸡T细胞亚群减少,形态变化以及胸腺的凋亡。(2)极度的凋亡涉及了线粒体途径,上调了促凋亡蛋白Bax/Bak、细胞色素C的基因表达,下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xL的基因表达;还涉及了死亡受体途径,上调了死亡受体Fas、Fas的配体FasL和死亡结构域结合蛋白FADD的基因表达。(3)在胸腺中也确认了氧化应激是凋亡的诱导剂。结论,本文首次证明线粒体和死亡受体途径参与了黄曲霉毒素B_1诱导肉仔鸡胸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