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种芋不同含水量与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芋失水量的增加,魔芋软腐病的发病期逐渐延迟,而软腐病的发生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当种芋失水量为15%时,发病率最低,仅为10.30%,而失水量为5%时,发病率最高,为25.30%。  相似文献   

2.
闫鹏  董超 《陕西农业科学》2024,(1):58-63+80
2022年引进两个魔芋新品种在海拔1 000 m的中山区洋县华阳镇开展了猕猴桃与魔芋和玉米、枣皮与魔芋间作套种示范,在海拔600 m丘陵区戚氏街道设置了魔芋与玉米间作示范。结果表明中山区鄂魔1号和黑杆花魔芋两个魔芋品种软腐病病株率较低,生长系数大,产量较高,魔芋效益好,模式综合效益也高,适宜中山区两种模式繁育种芋。低海拔丘陵区鄂魔1号在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软腐病病株率15.4%~18.33%,比黑杆花魔芋低,抗病性状比黑杆花魔芋强,采取栽培措施降低病害率,可以在低海拔种植示范;而黑杆花魔芋软腐病病株率24.2%,不适宜在丘陵区繁育种芋。  相似文献   

3.
2015年进行了单季稻迁飞性害虫全程防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季稻两迁害虫全程防控示范,有效控制水稻两迁害虫的危害。示范区比常规区减少防治2次,农药用量(折百纯量)540.0 g/hm~2,比常规区减少2 246.7 g/hm~2,下降80.6%;节省防治成本78.3元/hm~2,实现了农药减量、节本增效,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安康市魔芋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软腐病,种芋套药袋和垄作盖草均可降低发病率。魔芋种芋的大小与收获的产量呈正相关、与膨大系数呈负相关。魔芋种芋套药袋播种后再盖草既降低了软腐病发生程度,又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魔芋生防菌开展生产试验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魔芋生防菌较CK病株率降低52.94%,增产16.72%;将生防菌与有机专用肥配合使用,软腐病始发期较CK推迟37 d,最终病株率降低58.82%,鲜芋产量提高76.85%,膨大系数增加了1.60,纯收入增加了113.52%,投入产出比提高51.15%。生产示范与试验结果相同,魔芋生防菌可在生产上扩大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东至县333.33 hm~2优质专用水稻生产示范片项目,重点介绍了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情况,总结了水稻绿色生产增产增收、提质增效技术措施和示范效果。示范区主要采用稻麦、稻虾2种水稻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多项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优质品种选用、配方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现优质稻品种覆盖率100%,耕种防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非示范区高5%,化肥、农药使用量比非示范区减少10%以上,稻谷产量9 000 kg/hm~2以上,经济效益比非示范区增加8.7%。  相似文献   

7.
2021年,秀山县按照“太阳能杀虫灯+食物诱剂+诱捕球+黄板+农药助剂+环境友好型农药,结合果园养鸡,全程统防统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开展了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农药用药量为1 658 g/亩,比常规防治区减少422 g,农药使用量降幅为20.29%;示范区产量平均为652.5 kg/亩,比常规防治区增产96.4 kg/亩,增产幅度为17.34%;扣除成本,示范区每亩纯收入为2 851.5元,比常规防治区增收376.0元。  相似文献   

8.
对武陵山区脐橙园桃蛀螟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重发的原因,以及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和防效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武陵山区一年发生4代,从第二代开始为害脐橙果实;该害虫在武陵山区脐橙园重发主要是耕作制度不当、气候因素、防治不力等造成的;通过绿色防控大区示范,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方法,与常规防控区相比,桃蛀螟绿色防控区的商品果率提高14.4个百分点,产量增加11 190 kg/hm2,市场价格提高0.4元/kg,产值增加57 330元/hm2,用工成本减少1 000元/hm2,产投比明显高于常规防控区。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土壤消毒、种芋消毒、出苗期撒施生石灰粉、生长期喷施农药、叶面肥综合防控技术,探索该技术对白魔芋软腐病防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综合防控技术对白魔芋软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增产效果极显著,其中A处理比对照增产58.8%,B处理比对照增产38.5%.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诱技术"(性诱、光诱、色诱)在水稻虫害上的防控示范,取得了较好防效,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少用农药2~3次,防治害虫成本减少300~600元/hm~2,特别是因二化螟、三化螟造成的枯心丛率和枯心株率分别减少2.9%和1.5%;通过投入与产出比较,由于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产出的稻米、鱼、鸭、鸭蛋等农产品价格显著提高,纯收益达40 155~118 185元/hm~2,比非示范区增32 730~111 915元/hm~2,投入与产出比达1∶2~4.4,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浦东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浦东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配套使用后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等,2 0 1 4年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浜村水稻高产示范方开展了性诱剂诱捕螟虫、全程植保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绿色防控区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较好,对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效果优于常规防控区。减量用药控害成果显著,绿色防控区大田用药4次,比常规防控区用药减少2次,化学农药使用纯量减少72.6%。增产增收效果较好,较空白对照区(完全不防治)每667 m~2增产135.77 kg、增幅27.31%,较常规防控区增产14.67 kg、增幅2.37%;每667 m~2净收入比常规防控区增收33.99元、增1.94%,比空白对照区增收298.21元、增20.06%。  相似文献   

12.
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魔芋生产的发展。通过研发魔芋生防菌及使用技术,探讨防控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将生防菌与有机专用肥配合使用,对于预防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和促进鲜芋产量形成作用显著,不同时期病株率下降29.9%~43.7%,增产幅度达28.2%。  相似文献   

13.
为高海拔山区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撑,以威宁县花魔芋为供试材料,进行汰腐净、魔芋灵专用药对软腐病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出苗率:魔芋灵+汰腐净处理魔芋的为96.83%,增加19.45%,农用链霉素处理的为88.42%,较清水对照处理增加9.08%;2)发病率:农用链霉素处理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为16.46%,魔芋灵+汰腐净处理的发病率为7.35%;3)产量:800倍农用链霉素处理的产量为1736.72公斤/亩,魔芋灵+汰腐净的处理为2 135.16公斤/亩。结论:魔芋灵+汰腐净处理和农用链霉素处理能够促进魔芋植株的发育,可有效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生从而提高魔芋产量。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魔芋药袋包种处理与传统药剂浸种处理的方法,对魔芋软腐病进行防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袋包种处理后,在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初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魔芋软腐病发病晚,初期发病率低;但是药袋包种单独使用效果不佳,配合农用链霉素浸种处理种芋后,产量比单纯使用农用链霉素浸种产量提高16.0%,比清水对照产量提高95.8%,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免耕稻田养鸭技术,提高免耕稻田养鸭效益,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养鸭区总产值37982元/hm~2,比对照区22071元/hm~2增15911元,增长72.1%;养鸭区纯收入为17052.5元/hm~2,比对照区7756.5元/hm~2,增9296元/hm~2,增长140.5%。同时还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结论】免耕稻田养鸭不但减少稻田的田间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减少稻飞虱、纹枯病的为害,而且还可以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参试材料,2015-2016年连续两年在本所试验地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设综合防控示范区、常规管理区、空白对照区三个处理。苗期、花期对病虫害采取防控措施后,调查主要病害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叶部病害发生情况,主要虫害小地老虎、蟋蟀、棉铃虫、甜菜夜蛾、蚜虫危害,产量、生产管理及投资收益。结果表明,采取综合防控技术,可减少植株感病率,减轻病害侵染程度,减少了虫害数量,减轻了对芝麻的危害。综合防控区比常规区增产16.93%,比空白区增产39.48%;示范区比常规区每公顷增加投资成本337元,比空白区增加成本697元;每公顷示范区纯收入12 921.4元,常规区10 708.6元,空白区8 624.2元,示范区比常规区每公顷纯收入增加2 212.8元,比空白区增加4 297.2元。  相似文献   

17.
<正>永胜县是魔芋种植老区,每年魔芋种植26 000亩左右,魔芋软腐病是魔芋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也是永胜县魔芋种植区危害魔芋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一些连年种植的老区,魔芋软腐病发生更严重,成为影响魔芋生产的主要障碍。发生魔芋软腐病后,一般可造成减产3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1症状特点魔芋软腐病由细菌所致,病菌可随病残体、病块茎在土壤中或贮藏芋种中越冬。感染病菌的田块  相似文献   

18.
跟踪调查了花魔芋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种芋软腐病田间病情,对秦巴山区目前大面积种植的花魔芋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并分析了相关气候因子与病害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用于生产的花魔芋品种均不抗软腐病,高温和强光照是导致秦巴山区海拔700 m以下魔芋产区软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遮荫栽培能降低软腐病发生程度42%~45%。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魔芋软腐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与不同浓度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魔芋种芋进行浸种处理,对魔芋产量和软腐病的田间发病率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魔芋软腐病的影响不同,同一种调节剂的使用浓度不同,其影响也不相同,当NAA的浓度在40mg/kg和6-BA的浓度在100mg/kg时可提高对植株的抗性,降低软腐病的田间发病率,同时提高魔芋产量。当NAA的浓度高于或低于40mg/kg、6-BA的浓度高于或低于100mg/kg时,对增加植株抗性无明显作用,还可能反而提高了软腐病的田间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湖南郴州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重大专项,围绕野火病单项靶标,构建以“农业防治+早期预防+生物制剂”技术为核心的野火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示范应用面积666.7hm2,辐射面积2000hm2,该技术应用整体上示范区野火病发病叶率在0.59%—2.51%、防治效果在21.79%-61.1%之间,示范区平均产量比自防区增加干烟42.6kg/ hm2,比对照区增加干烟158.8kg/ hm2,示范区处理与对照区处理间干烟产量有显著差异;示范区干烟产值比自防区高3651.2元/ hm2,比对照区高10000.1元/ hm2,示范区处理与对照区处理间干烟产值有显著差异;上等烟比例示范区比自防区高2.4%,比对照区高4.2%。示范区中上等烟比例比自防区高2%,比对照区高4.8%。防治烟草野火病绿色防控烟区都采用了不施用化学农药的绿色防控措施,且有效地控制了野火病发生危害,有效控制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了烟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