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GEO-SLOPE公司开发的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程序计算地下水位,运用传递系数法对张家湾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最危险的工况为库水位下降工况,计算结果与目前检测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黄材水库经过2002年大坝除险加固处理后,滑坡体稳定,说明溢洪道滑坡体得到全面治理。文章就黄材水库溢洪道滑坡处理情况从滑坡稳定性、滑坡稳定敏感性、滑坡稳定可靠度、滑坡涌浪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旨在深入阐述溢洪道产生滑坡的原因,分析溢洪道滑坡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陕京管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以管道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为理论依据,选取研究区内典型滑坡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灾点的发育情况、典型性、对管道的威胁程度、设备的保存安全性等条件,设计监测方案,安装一体化专业监测设备,收集地灾点的降雨量、滑坡地表裂缝位移及深部位移等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发现:陕京管道沿线滑坡现阶段变形量很小,整体较稳定,不会因发生滑坡而威胁管道隧道安全。预警分析发现:无雨状态下,滑坡体最稳定,滑坡体最大位移最小。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滑坡体稳定性下降,最大位移变大,体现在滑坡体上即裂缝增大。为了得到一个预警的变形值,分别取3种工况时的80%位移值为预警标准值,分级确定了预警标准位移。  相似文献   

4.
郭存杰  张来斌  陈喆  梁伟  郭晓燕 《油气储运》2016,(10):1092-1097
为了研究陕京管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以管道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为理论依据,选取研究区内典型滑坡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灾点的发育情况、典型性、对管道的威胁程度、设备的保存安全性等条件,设计监测方案,安装一体化专业监测设备,收集地灾点的降雨量、滑坡地表裂缝位移及深部位移等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发现:陕京管道沿线滑坡现阶段变形量很小,整体较稳定,不会因发生滑坡而威胁管道隧道安全。预警分析发现:无雨状态下,滑坡体最稳定,滑坡体最大位移最小。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滑坡体稳定性下降,最大位移变大,体现在滑坡体上即裂缝增大。为了得到一个预警的变形值,分别取3种工况时的80%位移值为预警标准值,分级确定了预警标准位移。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糯福乡滑坡治理工程主要采用地表排水工程+悬臂式抗滑桩+挡土板的综合治理方案对滑坡体进行治理,结合滑坡治理过程中的施工经验,对排水沟、抗滑桩、挡土墙等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利用监测技术分析滑坡体稳定性,检验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的合理性,为工程的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峡库区近坝库段八字门滑坡地质勘查、专业监测与环境影响因素监测及宏观地质巡查监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库水位涨落、大气降水的作用及人类活动的作用,是引起八字门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小兴安岭北部浅层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变形特征.[方法]以穿越小兴安岭西北段的北安至黑河高速公路K178+ 530路段滑坡为例,采用地质勘察、地表GPS变形监测、路基和边坡土体地温变化监测等方法,研究分析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变形特征.[结果]滑坡位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区域内有岛状多年冻土层分布,由于大气降水、岛状多年冻土退化、区域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质条件影响,滑坡每年5月末至11月初滑动,冬季处于稳定状态.至2014年1月,滑坡体中、后部滑动距离最大达113.32 m,滑坡体前缘向前滑动26.4m.[结论]滑坡体中、后部滑动速率大于前缘,滑坡滑动方式为推进式,滑坡的变形具有季节性、间歇性和低角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中土石坝滑坡的成因及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石坝坝坡在重力和其它力的作用下都有向下和向外移动的走势,如果坝坡内岩土抗剪强度能够抵住这种走势,则此坝坡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失稳而发生滑坡,即滑坡体沿着一个最弱滑动面发生滑动。滑坡的一般性态是破坏前坡上部或顶部出现拉伸裂缝,滑坡体的上部下陷,并出现台阶、洼地,而其下部鼓胀或有较大的侧向移动,出现扇形拉伸裂缝。  相似文献   

9.
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水文响应过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验数据为依据,通过数值模拟重演滑坡体对台风暴雨单峰型降雨的典型水文响应过程,得出了水文响应及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降雨峰值期坡体表层快速形成饱水区,造成前缘局部孔隙水压力增大,坡脚位置地下水位抬升.边坡稳定性系数迅速下降,处于失稳状态;之后坡体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申健  尚衍强  徐大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69-5171
通过对三峡库区滑坡体及植被的调查,介绍了库区滑坡体的主要植被,分析了植被蒸腾作用吸收水分受滑坡灾害的影响。对不同区域采样土体中K+、Fe2+、Ca2+和Cl-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说明植被吸收矿物质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而且要比同海拔其他区域吸收量大。从滑坡体植被生长发育的形态角度进行研究,解释了"醉汉林"各种树型的成因。通过植被根系和叶片蒸腾作用探讨了植被护坡作用以及对滑坡发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运用反分析法对老鸦山Ⅰ号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用理正岩土工程软件,对该滑坡在自然工况、正常蓄水工况及水位骤降工况进行等Fs法稳定性复核计算,以分析论证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地震会导致大量的滑坡出现,滑坡边坡失稳会导致重大的次生灾害发生。利用GNSS技术在鲁甸地震灾区红石岩段滑坡右岸表面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布设6套监测点,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对数据的坐标变形量及精度进行解算,提取出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形量,作累计位移统计,绘制位移变化过程线,分析滑坡体表面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并结合人工测缝和自动测缝实测资料以及滑坡变形监测技术要求,对滑坡体表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得出该滑坡山体稳定、没有明显趋向性变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太矶头Ⅰ号滑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太矶头I号滑坡的稳定性;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滑坡体的应力、位移 和塑性区。提出了滑坡治理的措施,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案,具体包括格构锚护坡、地表排水工程、削 方反压工程、挡土墙工程和抗滑桩工程等。  相似文献   

14.
应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太矶头Ⅰ号滑坡的稳定性;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滑坡体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提出了滑坡治理的措施,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案,具体包括格构锚护坡、地表排水工程、削方反压工程、挡土墙工程和抗滑桩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水电站库区水位周期性的升降是库岸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肩边坡在库水位变动条件下的稳定性条件问题,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研究边坡内部瞬态渗流场形成的规律,基于极限平衡方法,研究了库水位升降的不同阶段边坡全局稳定性与局部稳定性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流场影响范围的边坡局部稳定性随水位变化明显,库水位上升时,局部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库水位下降时,局部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边坡全局稳定性对库水位变动不敏感,库区最危险水位的确定,需结合全局与局部稳定性分析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16.
对滑坡快速识别技术研究,可为滑坡灾害调查、灾后快速反应以及道路选线等提供重要依据。利用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技术与多尺度影像分割技术,运用eCognition软件对日本广岛地区进行滑坡快速识别。针对研究区复杂的地物类型,构建优化分类模型,选择适宜的影像分割尺度和分类特征,按照合理顺序逐步识别滑坡体。试验表明,该方法识别速度快、精度高,为遥感影像滑坡快速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应用GPS技术对滑坡体进行监测,监测的特定环境使得GPS监测数据中的非模型误差呈现一定的特征。针对滑坡环境下GPS基线向量较短、系统性误差周期性强的特征,讨论应用经验模态分解对GPS滑坡监测数据去噪。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预测系统建立滑坡变形预测模型,用实测数据比较一般观测数据与结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去噪观测数据建立模型的预测精度。应用云南某滑坡体的监测数据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滑坡是重庆市重点地质灾害之一 .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 ,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推力 ,从而确定滑坡体和滑塌体的稳定性 .计算分析表明 ,在天然 (枯季 )状态下 (荷载组合I) ,新滑坡稳定性系数为 1 0 5~ 1 4 2 ,滑塌体的稳定性系数为 1 0 5~ 1 31 ,其中大部分剖面稳定性系数在 1 0 5~ 1 0 7之间 ,滑坡呈基本稳定状态 ;在饱水状态 (洪季 )、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的影响下 (所取土样已为饱水状态 ) ,仅考虑土体总重量增大及河水涨落产生的动水作用时 (荷载组合II) ,新滑坡稳定性系数为 0 97~ 1 0 3,滑塌体稳定性系数为 0 96~ 1 0 6 ,呈较稳定状态 ;在考虑地震力作用时 (荷载组合III) ,新滑坡稳定性系数 0 90~ 1 0 0 (仅 1 0 1 0′剖面为 1 2 4 ) ,滑塌体稳定性系数为 0 90~0 97,呈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油气管道沿线的地质滑坡会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威胁,管道一旦发生过量位移或受到过量应力,将产生屈曲变形甚至断裂。采用人工堆土的方法,建立了实体滑坡模型,整个模型平面形态采用圈椅形,将埋地管道当作埋地长梁,主要监测滑坡体自身表面变形、管道变形与应力、管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滑坡体内部力的分布形式。依据实体模型试验结果,结合弹性地基梁理论构建了横向管道滑坡的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在横向管道滑坡中,管道应力较大处位于滑坡宽度中央和滑坡两侧边界处。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以用来进一步探讨滑坡对管道的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总结分析山地滑坡对油气管道的危害类型及特点,梳理了油气管道滑坡应急治理方法,总结了油气管道滑坡应急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指出修建抗滑桩是目前西南山地管道滑坡治理最常用的方式。针对油气管道滑坡应急治理修建抗滑桩人工开挖孔桩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如土石混合型滑坡中孤石、块石、基岩等开挖问题,提出环向水磨钻切割、中部劈裂凿岩的小型化机具施工工艺,阐述了水磨钻开挖工艺原理及施工方案,并在中贵天然气管道习水滑坡开展工程应用,工程实践表明:相比传统风镐开挖方法,新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优势明显。最后指出亟需研究一种在保证滑坡体稳定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更为高效的岩石劈裂方法。(图6,表1,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