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世界香蕉生产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植物,原产亚洲东南部,即中国南方及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等,是热带、亚热带最主要的水果之一。香蕉产量在各类水果产量中保持着第二至第三的排名,仅次于葡萄和柑桔。世界香蕉主产地分布于南纬30度到北纬30度之间,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香蕉生产及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蕉是位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粮食作物,也是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宗水果,更是世界水果贸易量最大宗的鲜果.香蕉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即东南亚、马来西亚一带及中国.我国南部是香蕉原产地之一,香蕉分布在北纬18°~30°之间,只有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等少数省区的部分地区才能生产,而芭蕉(大蕉)在四川、贵州、西藏(络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也能生长.  相似文献   

3.
香蕉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香蕉(Musa spp.)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 Linnaeus)多年生常绿大型单子叶草本植物。世界香蕉分布在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左右。香蕉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水果,年交易量居各类水果之首,交易金额排名第二。2007年全球香蕉种植面积为4410.5千公顷,产量为8126.3万吨(FAO)。我国是香蕉生产和消费大国,栽  相似文献   

4.
香蕉束顶病的研究:Ⅲ.传毒介体香蕉交脉蚜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福建香蕉种植区,香蕉束顶病的介体--香蕉交脉蚜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高度世代重叠。它主要分布在蕉株的假茎及吸芽上,密度大时可遍及心叶基部,叶片以及果轴上,可以有翅蚜飞迁及无翅蚜爬行方式在株间迁移,在田间除为害香蕉外,在其高峰季节,还见少量寄生粉世芭蕉,大蕉,姜,姜黄,芋,室内饲养在粉芭蕉,大蕉(柴蕉),姜,姜黄,芋,芭蕉芋和美人蕉等上能少量繁殖。在香蕉园中一般在每年的9-12月份有一明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香蕉是福建省南靖县最大宗、最重要的热带水果,南靖县又是“中国香蕉之乡”和“全国创建无公害水果(香蕉)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近年来,水果产业化不断发展,不少水果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而列入“天宝香蕉”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南靖香蕉却独树一帜,品质优化,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显著,蕉农种植香蕉积极性高,全县香蕉面积稳定在8000hm2,产量27万t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香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世界热带主要水果生产、贸易及走势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热带水果主要产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东南亚是世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销地区,在世界热带水果的主要生产国中,许多东盟国家(如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热带水果产量都名列前茅,尤其是菠萝、杧果、香蕉、番木瓜和其他次要热带水果的产销量占世界热带  相似文献   

7.
香蕉属芭蕉科芭蕉属植物,主产于亚洲东南部湿热地区。香蕉是华南四大名果之一,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可周年供应市场,果实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香蕉种植区,香蕉束顶病的介体──香蕉交脉蚜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高度世代重叠.它主要分布在蕉株的假茎及吸芽上,密度大时可遍及心叶基部、叶片以及果轴上.可以有翅蚜飞迁以及无翅蚜爬行方式在株间迁移.在田间除为害香蕉外,在其高峰季节.还见少量寄生粉芭蕉、大蕉、姜、姜黄、芋.室内饲养在粉芭蕉、大蕉(柴蕉)、姜、姜黄、芋、芭蕉芋和美人蕉等上能少量繁殖.在香蕉园中一般在每年的9—12月份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香蕉束顶病株处理不当时,还促进香蕉交脉蚜的扩散和传病.香蕉交脉蚜在蕉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m-m和lgS2-kgm的直线回归式分别为。m=7.5854+7.937m(r=0.9771)和lgS2=1.0879+1.6003lgm(r=0.8597)  相似文献   

9.
北流市地处桂东南,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均适宜各种亚热带水果生长.全市水果生产以荔枝、龙眼、香蕉为主,栽培面积5.53万hm2,其中荔枝3.8万hm2、龙眼1.39万hm2、香蕉0.12万hm2、其它水果0.23万hm2,已具备了年产15万t鲜果的能力.产量构成大致为:荔枝9万t、龙眼3万t、香蕉2万t、其它水果1万t.2002年投产面积3.7万hm2,总产量11.35万t,其中荔枝6.88万t、龙眼2.18万t,水果总产值10.85亿元(不变价计),全市农民人均水果收入202元.  相似文献   

10.
<正>除了香蕉,还有一种外形、颜色、口感与香蕉类似的水果--芭蕉,让人傻傻分不清。这两种水果在外观上如何进行区分?其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有什么不同?为此,《生命时报》邀请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学博士史军为大家一一解答。香蕉和芭蕉同属芭蕉科芭蕉属。从外形上看,香蕉的果柄略短,而芭蕉的果柄比较长,但并没有明确的分辨界限。再者,是看所谓的果棱。香蕉果棱一般为4-5个,芭蕉果棱为3-5个,但成熟后果棱不明显,无法作为区别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浅析香蕉的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是我省一大经济作物,2003年香蕉的面积为2.9万hm^2,产量达83.8万吨,其中漳州香蕉面积为2.4万hm^2,产量达77.7万吨,是我省香蕉的主要分布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我省香蕉生产发展很快,但存在着对香蕉的营养特性缺乏认识,过分或盲目地施用化肥,不仅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还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土壤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了解和掌握香蕉的营养特性、科学施肥是实现香蕉高产优质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低温及多效唑对香蕉叶片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盆栽香蕉及大蕉在人工降温至1℃时大蕉生长正常,经多效唑处理的香蕉呈轻度冷害而不处理的香蕉产生重度冷害。降温过程大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香蕉并保持稳定状态。香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较大的波动,冷害出现时活性较低。经多效唑处理的香蕉在降温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强于不处理的香蕉并保持稳定。香蕉与大蕉叶片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谱类型不同。香蕉经降温处理后有若干酶带消失或活性减弱,大蕉在降温过程中概有酶带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芒果科研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是世界第二大热带水果,其收获面积及产量仅次于香蕉。在我国,芒果是极为重要的热带水果,2005年栽培面积仅次于荔枝、龙眼和香蕉,排第四位:产量仅次于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排第五位;产值仅次于香蕉、荔枝和龙眼,排第四位。本文拟从种质资源、栽培技术、采后处理和国内科技支持情况等四个方面对我国芒果科研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一季度,广西新种各类水果60多万亩,保花保果1100多万亩。目前全区水果开花坐果态势良好,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750万吨,比上年增长13.6%。广西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香蕉、柑橘、龙眼、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5日,台湾“行政院”院长苏贞昌和前任院长谢长廷、游锡在某次会议上携手促进香蕉销售。因为中国大陆将大量采购台湾水果产品,许多台湾果农急剧增加水果产量,最终导致市场上香蕉过剩。于是,游锡呼吁台湾本地人应该多消费台湾产的香蕉和其他水果,以帮助台湾果农度过困境。日本是台湾水果的主要出口国。2006年7月4日,据农委会(COA)官员预计,2006年出口到日本的台湾香蕉将比2005年增加25%,达到1.9万吨。据日本媒体报道,因为在日本市场上顾客对香蕉的需求量下降,2006年7月和8月,  相似文献   

16.
包劲松 《世界农业》1994,(11):42-42
南半球热带水果生产概况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生产对于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就全球范围而言,南半球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的生产是无足轻重的。香蕉南半球的香蕉总产量占全球的27.1%,其中巴西(563.2万t)、厄瓜多尔(237.6万t)和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17.
水果专用EM有机生物肥对热带果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香蕉、龙眼和荔枝等3种热带果树施用水果专用EM有机生物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施肥成本的基础上,水果专用EM有机生物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及增加产量,其中香蕉增产30%以上,荔枝、龙眼均增产15%以上,同时能明显改善果品质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香蕉冷害过程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人工气候室中通过人工降温使香蕉及大蕉受低温胁迫。在气温降压至1℃时香蕉植株出现冷害而大蕉植株仍生长正常。香蕉在冷害过程中,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下降。大蕉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一直高于香蕉且降幅很微。香蕉及大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温度从10℃降至4℃时有增强的趋势,继续降温时则下降,但大蕉叶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整个低温协迫过程均高于香蕉。自然越冬过程田间蕉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  相似文献   

19.
从广西水果总站获悉,今年广西区水果种植面积102.06万hm2,全年产量将超1000万t,其中香蕉、柑橘产量占60%以上。香蕉和柑橘是该区的2大优势水果,已实现规模化种植,正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为国内外经销商在该区进行水果贸易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广西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根据该区气候特点和品种布局,调整香蕉和柑橘的品种结构和成熟期,扩大生产规模,打通销售渠道,形成比全国其他产区更强的竞争优势。今年该区香蕉产量245万t,柑橘产量395万t。  相似文献   

20.
非洲是全球重要的香蕉和大蕉产出地。2009年非洲香蕉总产约为世界的12.6%;大蕉总产约为世界的81%。两者合计非洲香蕉和大蕉总产约为世界的28%。尤其在非洲撒哈拉边缘,大蕉占了当地大约1亿居民主食的四分之一。非洲香蕉和大蕉主生产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西部和中部。东部非洲各国香蕉总产大约为780万t,平均每公顷香蕉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