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杂交棉的生长发育优势1.生长势强。杂交棉生长发育表现为棉苗健壮、发棵早、搭架快、株型高大、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成铃率高、产量水平高,在栽培上可以采用大个体、低密度,可减少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用工,实现轻简栽培。2.抗逆性强。杂交棉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大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一、杂交棉的生长发育优势 1.生长势强 杂交棉生长发育表现为棉株健壮,发育早,长势强,搭架快,植株高大,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成铃率高,产量高。栽培采用大个体、低密度模式。  相似文献   

3.
抗虫杂交棉与常规棉相比,具有较强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具有生长发育迅速,抗逆性强,前期中、下部结铃多,后期上部结桃少等显著特点。其栽培技术应按照抗虫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才能挖掘出抗虫杂交棉的增产潜力,使其优势得到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棉区杂交棉生产优势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杂交棉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光合效能、抗病抗虫、间作套种、高产高效优势,栽培上应根据杂交棉的特性和沿海棉区环境特点,明确栽培途径,注意选用品种、合理密度、高效间套、适留叶枝、施肥化调、防病治虫和抗御灾害。  相似文献   

5.
杂交棉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方面均具有优势,个体的生长发育较快,植株高大,栽培上宜采用"大个体、大群体"模式,以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为此,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其生长发育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方面均具有优势,个体的生长发育较快,植株高大,栽培上宜采用"大个体、大群体"模式,以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为此,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其生长发育特点不同,相应的管理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2008年,在进行杂交棉高产栽培多因素多水平研究的同时,开展了杂交棉高产机理的辅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中推广的杂交棉一代比杂交棉二代、常规棉品种及杂交棉亲本在子棉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性状、棉苗素质、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等方面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研究为杂交棉高产栽培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杂交棉标杂A1、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所41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杂交棉苗期长势强、出叶速度快,叶片数多;植株较高,果枝较长,果枝数和果节数多。杂交棉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纤维长度、强度、细度等比较协调,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9.
丰杂-8号不是常规棉品种,它是一种由疆外引进的杂交棉品种.它具有优质、高产、早熟等优良特性。现在就我单位种植的新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为促进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高密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杂交棉在库车县的引种试验,观察比较各杂交棉品种在库车县的生长发育表现及产量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棉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鲁棉研25号、华杂9号、邯杂98-1、新陆中31号4个杂交棉品种平均结铃数、单铃重、皮棉产量都比对照品种中棉35号高,均可在本地推广种植。杂交棉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建议在种植过程中挑选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1.
6.标记杂交棉一号 由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而成。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形松散,叶色浅绿,长势强。单株结铃多,铃卵圆型稍尖,铃重5.2~5.5克,铃壳薄。生长发育进度快,早熟性好。枯萎病发病率12.5%,黄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杂交棉品种高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明显较高,分别高出10;和70;左右,且杂交棉成铃数多,单株成铃6~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大于5 g.[结论]棉铃在空间分布上,以中、下部果枝为主,而杂交棉第2果节的棉铃数与常规棉相比对产量的增加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北疆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技术以来,努力探索杂交棉稀植状态下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产量形成规律,总结高产栽培技术经验。至2010年,仅车排子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面积达2453公顷,主要选择鲁棉研24号。  相似文献   

14.
抗虫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常规杂交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只有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路子,放宽行株距,建立稀植大棵的栽培模式,把握抗虫杂交棉的生育规律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生产潜力。建议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为18000—195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A—92的高产生理特点与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杂交棉A-92生长发育特点、干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杂交棉A-92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籽皮棉产量、单株成铃数、铃重、总果节数、节枝比、铃枝比、叶面积系数、根系活力等均高于对照种鄂荆1号,具有明显地竞争优势。杂种主要来源于单株叶面积扩大,特别是果枝叶面积增长速度较快;产量优势主要表现为早发明显、伏明桃增多和单铃重增加。结合多年示范、试验结果,栽培技术上在适当  相似文献   

16.
秦亚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26-2928
以4个棉花品种EK288F1、鄂杂棉10号F1、C111F1、鄂棉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质育苗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生产、积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育苗模式下3个杂交棉品种的F1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明显,尤其是进入开花期后明显快于对照品种鄂棉23,在盛铃期达到高峰;杂交棉品种F1的株高、果枝数、幼铃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成铃数和总果节数明显高于对照,显示杂交棉果节分化速度快于对照;3个杂交棉品种F1伏前桃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伏桃和秋桃比对照多,说明杂交棉中后期生长比对照具有明显优势;对照品种鄂棉23的脱落率高于3个杂交棉品种F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杂交棉种植密度、化学调控量及打顶时问等栽培措施的不同配置与产量关系研究,探讨杂交棉在我师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杂交棉在我师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是新疆杂交棉的创新栽培模式。该模式是以杂交棉良种为基础,培育壮苗为前提,田间配套管理为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常规水肥管理和全程化学调控等为手段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一种栽培模式。为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棉株冠层结构合理,生育进程加快;种植效益升高,杂种优势凸显;株行距配置合适,光能利用率较高等方面总结了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从品种选择、规范种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进行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的条件;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应用该栽培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沙雅县杂交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杂交棉的杂种优势,介绍了几种杂交棉品种,总结了杂交棉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沙雅县杂交棉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杂交棉肥料与化调试验,研究海陆杂交棉的生育规律,探索杂交棉适宜的栽培密度、配置方式、水肥运筹和调控技术,为兵团杂交棉实现大面积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