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拜厄特是当代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占有》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学最高奖。拜厄特特别关注女性人生,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独特的见解。通过描述两位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对相同境遇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路遥与司汤达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圈中,虽然他们在爱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但由于个人的情感体悟、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表现意图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爱情在路遥、司汤达的作品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路遥作品中的爱情充满真诚和温情,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则充满猜疑和阴谋。  相似文献   

3.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艺术魅力的角度分析《简·爱》。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年代,生活在上海的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方式和成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事新编》是鲁迅分别在寓居上海前后两个时期完成的作品,后期作品在叙事风格和审美效果上与前期作品《补天》、《铸剑》、《奔月》有着明显不同,这和鲁迅身处上海的租界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学中有这样一种"老实人"群像,他们忠厚善良,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利益,往往历经苦难,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在不同作品中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他们有着不同的结局。《饼干树》与《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中"老实人"的圆满结局在现实中也许不真实,但却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特别是在童话中,为孩子塑造了善有善报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巨匠,《亨利四世》就是其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最杰出的历史剧作品。评论界将《亨利四世》比作20世纪的《哈姆雷特》,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读完《亨利四世》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由此也可以看出,《亨利四世》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亨利四世》中,随处可见莎士比亚特有的创作特色及表现手法,使整部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特征。本文阐述了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对其思想的影响,并在详细介绍《亨利四世》的基础上,分析了作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简爱》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对自我女性人权的追求与捍卫影响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的重新审视。本文从女主人公女权意识觉醒出发,探讨《简爱》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起,《爱情公寓》的热播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作为国产都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一反传统国产情景喜剧的“制笑模式”,从颠覆传统的后现代喜剧方式入手,为广大电视观众奉上了一部笑料百出、迎合市场的情景喜剧作品。  相似文献   

9.
作为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白鲸》用独特的语言视角从表面到深层展现了19实际美国人的捕鲸生活。熟读《圣经》和《白鲸》不难发现,小说中有着大量的圣经典故、圣经人民以及圣经暗示等。这些与圣经相关的内容在小说的某些意象上具有不可否认的关联性,尤其是《圣经》中水意象在《白鲸》中的体现,更是决定了《白鲸》的艺术风貌、美学基调等。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班耐特五个女儿的不同的爱情与婚姻命运的描述来揭示作者的婚姻观。本文以主人公达西与伊莉莎白的情感发展脉络为出发点探讨其所蕴含的婚姻观以及这种婚姻观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极具悲剧创作意识的作家。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借助战争和爱情两条线索,谱写出一幕关于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爱情悲剧。本文从《永别了,武器》的创作背景、书名题目以及情节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探索战争和爱情这两条线索是如何共同作用来体现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的。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尼娜》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长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文学形象,通过描写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和所经历的人生道路,既反映了新旧制度交替时期俄国社会的矛盾,也揭露和批判了贵族阶级内心的虚伪。主人公安娜对自己的命运不满,为了爱情自由,公然与社会制度相抗衡。但她不仅没能改变命运,反而失去了更多。不仅自己失去了亲情、爱情,而且也使其他人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自己更是为之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当时的社会制度给予人们无尽的伤痛,使每个人的人生都被渲染上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性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这部小说中引起人唏嘘的总是传统的女性形象极其悲惨的命运,似乎这种关注更能体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入手,似乎可以看到柔石对于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泯灭和自由丧失的有着更为深刻的描写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电视连续剧《蜗居》塑造的三种幸福观"拥有房子、拥有爱情、拥有权力",在当下社会具有普遍代表性。剧中人物因对幸福观的界定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生活选择和命运走向。理性的幸福观赋予人奋斗的目标和激情,而盲目的幸福观则成为束缚人心灵的枷锁。  相似文献   

16.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有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影子。通过分析《海边的卡夫卡》在故事、叙事、小说主题这三个方面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借鉴与继承,发现村上春树并不是单纯地模仿他人的创作。他借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和叙事方法,并且将日本传统文化要素加入其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村上式物语”,以此叩问现代日本人的心灵,探寻救赎之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精神上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张雨 《山东饲料》2014,(12):28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司马迁站在"秉笔直书"的立场,对历史进行客观还原,对历史人物做了公证的评价,但他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他本人是孔子思想的忠实追求,形成理性态度和批判意识。《史记》体现作者对人类历史的独特见解,看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这一作品一经出版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品真实地揭示了人的本性,客观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本文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论述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描述反应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阿富汗人民执着于内心的信仰终生不变得到世人的敬重,外族的入侵,同族人受到欺凌被迫流亡海外,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激发了阿米尔内心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伟大史诗《失乐园》自出版之日起,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于作品中撒旦形象的剖析也意见不一。本文借用悲剧心理学和读者批评的理论,认为撒旦是为一位可歌可泣敢于挑战权威的悲剧英雄人物,在如今处处标榜权威的现代社会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不仅有对蜜蜂生活的描述,并且也有对养蜂人形象的塑造,而且托尔斯泰在暮年也成为了一位养蜂人。“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这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开篇语,这句简短的话,告诉了这部书写的主要是家庭,书中写到几个不同家庭的不同遭遇,安娜和卡列宁的家庭则是全书的主线。托尔斯泰热爱生活,把爱情看作人间最美丽的花朵。“我想,有多少颗脑袋,就有多少种想法,有多少颗心,就有多少种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