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县沟武乡南营村吕祖春,1986~1987年连续两年棉田间作绿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986年间作棉田亩产皮棉71.4公斤,比单作棉田增产4.2公斤,另  相似文献   

2.
冬瓜是我市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好,栽培已开始转向棉田,实行棉田套种。目前我市棉出套种冬瓜面积已达134公顷,特别是我市小港镇北港村23公顷棉田已全部实行棉田套种冬瓜。棉田套种冬瓜一般棉花亩产100~125公斤、冬瓜亩产3000~3500公斤,高的超万斤;如小港镇北港村李寿根家1.2亩棉田冬瓜产量达7800公斤,亩产达6250公斤,棉花亩收。达160.1~2000元.冬瓜亩收入在3000~3500元,扣除亩总投入750~800元,亩纯收入在4000~4500元;同时棉田由于套种冬瓜,棉花蕾肥免施,投入减少,经济效益可观,是棉农增产增收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1981~1984年六个棉花施磷试验表明,在亩施磷肥20~60公斤的范围内,对棉花均有增产效果,其增产幅度为8.1~60.4%,每公斤磷肥平均增产皮棉0.5公斤。亩产皮棉40~60公斤,施用过磷酸钙的经济最佳用量为每亩50公斤;亩产皮棉60~100公斤,  相似文献   

4.
施锌、施氮有效棉田,氮锌配合子棉增产20.8%~37.5%,其中施锌肥增产4.6%~10.2%。子棉产量在3720~5030kg·hm-2时,硫酸锌用量为52~65kg·hm-2。  相似文献   

5.
旱作地膜棉栽培九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底肥要足。施足底肥可减少地膜棉的追肥次数,起到以肥保水的作用。在亩产百公斤的棉田,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500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棉区麦棉两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麦棉两熟的发展概况黄淮海地区是棉产区,也是粮产区。过去在小面积上有麦棉两熟种植,一般亩产小麦100~150公斤,子棉100公斤。60年代起不少地区开始麦棉间作套种,一度发挥了增产效果。70年代麦棉间作套种面积有了一定发展,1976年麦棉两熟棉田约占棉田总面积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生态特点鲜明,降水不足,客水有限,地下水位深,土壤盐碱,肥力不足,限制了棉花增产;其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亩产皮棉75公斤的增产技术。一、产量构成根据1985~1987年三年系统资料,亩产皮棉75公斤左右的田块,平均亩施底肥2.34  相似文献   

8.
棉花和油菜是我省的两种主要作物。棉油两熟制的发展,不仅稳定了棉花生产,而且油菜也获得了增产。1985年全县棉花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5.3公斤,当年又在棉田里套种油菜13  相似文献   

9.
聊城地区盐碱地较多,主要分布在高唐、茌平、冠县等地。1987年盐碱地植棉面积59.6万亩,占总棉田面积的15.7%。亩产皮棉只有15~20公斤,增产潜力很大。所以,推广普及碱地植棉技术,对发展我区棉  相似文献   

10.
我市稻棉轮作棉田约占总棉田面积的2/3,但皮棉亩产仅50公斤左右,对全市棉花平衡增产影响很大。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稻棉轮作地区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栽培技术不配套,表现为前期发苗迟,中期旺长,后期早衰。针对这一问题,1984~1986年,在稻棉  相似文献   

11.
泉麦900于1979年用25万伦琴60Cor辐射依尼亚66/晋麦33//3晋麦2148///5晋麦2148F_0代种子选育而成的。一、产量:86~87年参加华南三省(区)区试,泉州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23.5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199.0公斤增产12.3%;莆田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31.6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18.5公斤增产6%。同年南安县用七个品种设三个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36.8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04.2公斤增产16.0%;并于南安县的丰洲、洪濑、官桥等乡镇示范近300亩,平均亩产226。O公斤,高达291.0公斤,比晋麦2148及福凡16分别增产18.4%及  相似文献   

12.
1983~1985年,以黄口乡5000亩棉田为试点,研究了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问题。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综防比单一化防不仅投资少,增产显著,而且生态效益较好。每百斤皮棉的农药费用由综防前的13.6元,下降为2.8元。皮棉亩产达到了76公斤,综防增产效果为10.5%。1、改革种植方式。棉田由连片种植改  相似文献   

13.
巨野县是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县。本县于1985年开始进行了除早蕾技术研究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调查,除早蕾技术的应用,可增产10%以上,烂铃花减少50%左右,好花率提高10%以上。1988年在严重干旱条件下,试区510亩除早蕾棉田,平均亩产皮棉92.9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高22.7公斤,霜前花达85.7%,亩纯收入增加52.7~90.3元。  相似文献   

14.
水西公杜1959年植棉11,500亩,平均亩产皮棉132斤,比1958年亩产69斤增产109%,其中有1.05亩试验田,亩产籽锦1,207斤。他们获得丰收的经验,主要是植棉技术实行了“十大改革”,即是:①改棉田迟熟前作为早熟前作;②改分散棉田为集中成片;③改泥田为沙田或沙田掺潮泥;④改浅耕粗作为深耕细作;⑤改迟播为早播;⑥改等行排列为宽窄行密植;⑦改重施追肥为重施底肥;⑧改大坵平作为  相似文献   

15.
甘蔗高产优质不同氮肥量的施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生长期长、产量高,需氮肥较多,在亩施磷肥折P2O515公斤、钾肥折K2O24公斤基础上,施用不同氮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均比不施氮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24.26%-67.62%。以亩施纯氮30公斤甘蔗增产效果最好,分别比不施氮肥、亩施纯氮10公斤、20公斤和40公斤处理,亩增产糖料蔗3241公斤、2078公斤、1088公斤和233公斤,且对提高甘蔗蔗糖含量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17.
苎麻茎叶中含钙较多。根据贾法(Jaffa)报道,每亩产纤维30公斤,需从土壤中吸收氮3.5公斤、磷2公斤、钾5.5公斤、钙4公斤、镁1公斤。可见苎麻对钙的需要量是比较大的。欧沙米(Oshuimi)报道,酸性土每三年亩施石灰75公斤,增产效果好。关于这方面研究,国内还未引起极大重视,未见报道。为探讨酸性  相似文献   

18.
简讯     
9月下旬,各地棉花进入吐絮盛期,丰收捷报频频传来。河北省石家庄专区400多万亩棉田预计亩产皮棉可达70—80斤,比去年增产17—33%。束鹿县78.6万亩棉田预计亩产100斤皮棉有把握,争取达到120斤。宁晋县新寨店棉花丰产方预计亩产籽棉650斤,其中有25亩每亩可产籽棉千斤。邯郸专区535万亩棉田预计比去年增产30%左右,南宫、磁县预计产量比去年增加近一倍。河南省新乡专区390  相似文献   

19.
1987年,邵阳市种植杂交早稻12.37万亩,平均亩产494.5公斤,比常规早稻平均亩产高出142公斤,增产40.3%,充分显示了增产优势、回顾总结几年来杂交早稻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过程,笔者特将亩产超500公斤的几个技术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宇 《大豆科技》1993,(1):25-25
大豆新产品“中豆19”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不裂荚等特性,最适于江淮夏大豆产区种植。自1988年,先后经河南、安徽等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几年来,我们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联合攻关,针对“中豆19”大豆进行营养生理及其配套技术研究。总结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一、增施有机肥,氮磷配比施用增施有机肥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强蓄水保肥能力。据试验,亩产180公斤大豆需纯磷5公斤,纯氮3公斤。即亩施尿素2.5公斤和磷一铵10公斤或施碳酸铵15公斤和30公斤钙镁磷肥均可收到显著增产效果。有机肥和磷肥混合后施底肥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