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红薯在贮藏期间常发生烂窖,造成很大损失。引起烂窖的主要原因是: 1.收藏偏迟和薯皮损伤。红薯是一种喜温作物,在14℃以下就停止生长,如果收获时大量挖伤或擦伤薯皮,就为病菌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样的红薯入窖后就容易腐烂。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在欧美国家被誉为“地下苹果”,在我国东北地区是赖以越冬的三大菜系之一。种薯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1.适时收获,种薯在搬运过程中,要防止擦伤,下窖前要挑选无伤口、无畸形、无病变种薯。  2.收获后的种薯要经过一段时间后熟,不能立即下窖,在外面堆放时不能接受光照。  3.为了保持种薯的良好品质,入窖后加强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贮藏前期:从入窖至 12月初,种薯正处在预备休眠状态,呼吸旺盛,放热多,窖温较高,这个阶段主要以降温散热为主。窖口要经常打开,尽量通风散热。随着外部气温逐渐降低,窖…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块茎含大量淀粉和适量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可加工成淀粉酒精、人造丝、葡萄糖和橡胶等.它既可当菜又可当粮,既是轻工业原料,又是畜牧业的饲料.另外,马铃薯适应性较广,可与菜、粮、果、药等作物间、套、复种,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一、选择优良品种的种薯 马铃薯产量与品质与种薯质量有很大关系,在同样条件下品种不同或同一种不同种薯质量和产量也不同.优良品种比普通品种增产10%-15%,健康种薯比退化种薯增产20%-80%,退化严重时几乎绝收,所以用优良品种和健康种薯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切块马铃薯对试验精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切块种薯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差异以及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影响,选用4个马铃薯品种的4个不同大小切块种薯进行随机区组试验,从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0.05)分析不同切块大小的马铃薯种薯对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使用45 g切块的种薯处理的CV<5%、RLSD0.05<12%,说明使用45 g切块的种薯处理试验误差控制得最好,试验精确度最高;其次是60 g切块的种薯处理和15 g切块的种薯处理(CV< 10%,RLSD0.05 <20%),但60 g切块种薯处理的CV、RLSD0.均低于15 g切块种薯处理,说明使用60 g切块的种薯处理较15 g切块的种薯处理试验误差控制得较好,试验精确度较高;最差的是30 g切块的种薯处理(CV>10%,RLSD0.05> 20%).由此说明,马铃薯区域试验中种薯切块大小应该控制在45 g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2月-5月份是甘薯生产淡季,此时市场需求大,甘薯销售价格较高。薯农意识到这种差价,通过甘薯贮藏能够较大幅度提高甘薯种植的经济效益后,在京郊甘薯产区贮藏甘薯已成时尚。甘薯贮藏期间因薯块体积大、水分多、表皮薄易破损、擦伤而感染病害。贮藏期间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软腐病、线虫病和湿害、干害等。发病的主要原因:薯块和薯伤带菌,旧窖传染及薯块受冻、水渍、破伤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由于微型薯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规模较小,导致真正投放到原料基地的脱毒种薯数量不多,脱毒种薯应用率不足30%,种薯生产滞后已经成为限制垦区马铃薯单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问题。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历经3年,研究出一套利用网棚苗床生产微型种薯的低本高效技术模式,实现了脱毒微型种薯的优质、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繁殖生产。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期为黑龙江省及垦区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推广良种 据调查,2010年清溪街道办事处栽插的南薯88占良种播种面积的43.3%,徐薯18为33.9%,宿宇一号为7.38%,南薯95为0.22%,单产均高过千斤棒.因此南薯88、南薯95、徐薯18、宿宇一号为当地红苕主要栽培品种,各村社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农民串换调剂,淘汰千斤棒等老品种,同时要扩大南薯95系列示范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8.
一、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 1、选用良种 应按当地的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优质的品种,特别要考虑该品种的生育期。最好选用脱毒薯种进行播种,或是将种子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主要有:一是变温浸种。先将薯种放在40。50℃温水中预浸1min,再放入60℃温水中(种薯和温水的比例为1:4)浸15min。二是药物浸种。用72.2%普力克.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种薯15min后,晾干播种。  相似文献   

9.
比较直插、斜插、斜平、平插4种扦插方式对浙薯75产量、产基构成因子、商品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扦插方式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以直插最高,但未达显著标准.迷你薯产量以直插为高,中大薯产量以平插居首,产量差异主要在于结薯个数的差异.4种扦插方式的经济效益以直插最高,分别比斜插、斜平插、平插增加3.83%,10.16%和39.89%.从经济效益、薯体外形及迷你薯个数综合考虑,以斜插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薯87在蒸制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鲜食型甘薯风味物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广薯87鲜薯及蒸薯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广薯87鲜薯检测出7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0.52%)、萜类(16.18%)、杂环类(15.17%)、醇类(11.59%)、酯类(7.94%)、芳烃类(4.49%)、酮类(1.62%)化合物等;蒸薯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7.36%)、芳烃类(21.39%)、萜类(10.33%)、卤代烃类(7.07%)、醇类(3.24%)、酮类(2.64%)、酯类(2.61%)化合物等.其中,鲜薯及蒸薯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均为苯乙醛,含量分别为16.78%、19.92%,但蒸煮前后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对所检测出的挥发代谢物进行差异筛选,共筛选出47种差异明显的代谢产物.上调的代谢物有14种,下调的代谢物有33种,其中上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氯乙酸2-苯乙基酯,上调倍数为4.4;下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2-丙基-1H-咪唑,下调倍数高达13.49.[结论]结合相对含量及差异分析,广薯87蒸制后相对含量显著上升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2,4-二叔丁基苯酚和氯乙酸2-苯乙基酯,是最有可能构成广薯87蒸薯特征风味的挥发物.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决广西冬种马铃薯新品种偏少、产量较低等问题,有效利用广西地区冬闲田,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方法】以东农303为对照,对15个供试马铃薯品种进行引种试种,生长期观察其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薯块经济性状及鲜薯产量。【结果】薯皮外观除延薯4号、3013为略麻皮以外,其余品种均比较光滑;肉色类型分别为白色、黄色和淡黄色3种,均为市场常见颜色;克新1号、克新4号、丽薯7号、延薯4号、坝薯10号和对照品种芽眼深浅中等,其余品种芽眼较浅;费乌瑞它和延薯4号的薯块大小整齐,其余品种薯块大小整齐度中等或不整齐;费乌瑞它产量最高,其次为宣薯2号、3013、中薯5号和冀张薯8号,分别较对照增产17.07%、13.93%、12.28%、4.27%和2.79%。【结论】初步筛选出宣薯2号、中薯5号、冀张薯8号、3013等4个马铃薯品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生产试验和示范;其余品种需进一步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一、预防措施 在冻雨雪来临之际,要加强田间灌水防霜、熏烟防霜、播后地块加盖地膜、稻草、麦秆、草帘、树枝和树叶等或喷施0.2%~0.5%的磷酸二氢钾或400—500倍的植物防冻剂溶液等,可有效防御霜冻。采取封闭贮存库窗户、减少通风,农户贮藏种薯转移至厨房等温度较高房间、增加覆盖物和铺垫物等措施,提高贮藏温度,避免贮藏商品薯和种薯发生冻害。冻害解除后,及时进行分拣、剔除受冻薯,以免引起更多烂薯。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金山57为对照种,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对参试的8个甘薯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性状及食味等项目进行观察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宁薯6号鲜产比对照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幅度21.64%;龙薯12干产比对照种增产达显著水平,增产幅度12.98%;而泉薯84、金山67、泉薯18晒干率较高;金山67、泉薯84、连薯98食味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一、高淀粉甘薯"双万一号" 蔓长1.5米,萌芽性强,结薯早而集中,薯块大小适中、呈纺锤形,薯皮紫红色.春薯淀粉含量26%~33%,熟食甜面、粉糯,营养丰富.单株结薯1.5~3公斤,夏薯每667平方米(1亩)高产达6000公斤.耐肥,耐瘠薄,耐储存,高抗薯类三大病害.具有好种易管、不用翻秧等优点.适宜南北方春、夏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HAS9408红暮:该品种遗传基因稳定,连年繁育不退化。叶茎绿色,心脏形,蔓长约1米。结薯早而集中,薯块长筒形,薯皮深紫色,皮光滑,薯块大小适中,整齐度好,晒干率34%。39%,淀粉含量24%-26%,淀粉洁白优质。春薯每667平方米栽4000~4500株,单株结薯5~8块,重2—4千克,  相似文献   

16.
甘薯新品种莆薯41的选育与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薯41经杂交选育、抗病性鉴定、省品种区试和生产示范等,表现迟熟、高产、中优质、高抗蔓割病兼抗薯瘟病等。我省各地生产利用,一般早薯每667m^2产鲜薯3500-4000kg,高产可达5000kg,晚薯产鲜薯2500-4000kg,较当家种金山57增产20%,重病区增产更显著。晒干率25%-26%,出粉率11%-12%,煮食味软甜,适口性好,薯干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脱毒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育苗时适宜的种薯大小。[方法]设1个对照和13个处理,其中对照为混装(50-500g种薯占重量的85%,500-700g为15%),13个处理的种薯重量分别为50-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301-350、351-400,401-450、451-500、501-550、551-600、601-650、651-700g。[结果]种薯大小对出苗数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50-200g薯块出苗最多,较对照差异显著,50-100g薯块薯苗茎细且鲜重小,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200-300g薯块采苗数虽和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是与100-200g薯块采苗数量和质量相差不大。[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对于脱毒忻薯2号,在生产上100-300g薯块作为种薯育苗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张义民  刘新强 《现代种业》2009,(5):29-29,41
甘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槐树关甘薯淀粉含量高、适口性好而得名。但是长期自留种薯造成种性严重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2006年我县引进秦薯四号、梅营一号脱毒薯种在槐树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栽后发根成活快、封垄早、地上部分长势旺、很少发生不定根、基本无牛蒡根、薯块产量高的特点,较普通甘薯增产25%以上。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微型薯的特点 1微型薯有着种性好、体积小、重量轻,休眠期长、后代植株适应性强的特性。通过休眠的微型种薯100%具有发芽能力,在大田直播条件下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宜,田间即可表现出苗齐、苗壮、生长势强,其株高接近同品种的大种薯后代植株及繁殖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紫肉甘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山57为对照种,初步分析了福建省新近选育的9个紫肉甘薯品种(系)的鲜薯产量、薯块烘干率、食味品质和贮藏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并评述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福宁紫3号每667 m2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为2 059.17 kg和644.52 kg,比对照种增产16.09%和55.94%,综合表现为食味品质优、薯块产量和薯块烘干率高、薯肉色紫,适宜作为紫肉优质鲜薯食用型品种进一步扩大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