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豹蠹蛾(ZeuzeracoffeaeNiet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又名豹纹木蠹蛾、咖啡黑点木蠹蛾、截干虫、咖啡豹蠹蛾、枣钻枝虫等。该虫过去在河南枣区少见,未见到成灾的报道,近年来在新郑枣区暴发成灾。据在新郑、中牟、尉氏枣区调查,遭受枣豹蠹蛾危害的枣树约15万株,其中新郑市龙王乡枣林虫口密度较高。1994年8月20日在新郑龙王乡枣园调查枣树500株,虫株率高达91%,部分植株新生枣头被害率为60%;2年生枣头被害率30%,损失极重,故此枣豹蠹蛾,已成为新郑枣区主要害虫之一。1分布枣豹蠹蛾分布于海南、浙江、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  相似文献   

2.
杜仲幼林豹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豹蠹蛾(ZeuzeraleuconotumButler)属鳞翅目木蠹蛾科,又名六星黑点蠹蛾、白背蠹蛾。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陕西、山西等地,是危害杜仲幼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1996年在安徽省泾县境内初次发现该虫危害之后,在相邻县区也相继发现该虫侵害杜仲幼树。到目前为止,该虫在皖南地区已  相似文献   

3.
经对华山松木蠹象历时2年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初步了解了华山松木蠹象的分布、寄主域、为害特性、为害方式及为害部位。结果表明:该虫在滇东北、滇南、滇中及滇西地区均有分布;其寄主主要是松科的多种树种,该虫具有为害致死速度快,扩散蔓延速度快,只为害健康植株,成虫羽化历期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本项研究为制定一套经济有效的华山松木蠹象综合防治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达 《沙棘》2004,17(2):11-13
沙棘木蠹蛾(Holcocelus vicarius walker)是目前沙棘林区主要蛀干害虫,造成沙棘大面积死亡。该虫2年1代跨3个年度。其防治方法主要用磷化铝堵塞虫孔熏杀幼虫,化学药剂喷杀初孵幼虫及灯诱、性诱、人工捕杀等实行综合治理,效果可达90%以上。文中还记述了沙棘两种主要蛀干害虫沙棘木蠹蛾与沙柳木蠹蛾在幼虫与成虫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便于在防治工作中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云南木蠹象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该虫的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和寄主的经济重要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危险性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在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中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6.
二齿茎长蠹(Sinoxylon japonicom Lesne)又名日本双棘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蛀木长蠹属。目前此虫已成为我国园林树木主要害虫之一,钻蛀茎  相似文献   

7.
云南木蠹象和华山松木蠹象大面积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瑆 《云南林业》2004,25(5):19-20
云南木蠹象和华山松木蠹象(以下简称两虫)都是危害云南省松林资源的主要蛀干性害虫,它们对云南省松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仅次干纵坑切梢小蠹虫。由于受气候变暖,中幼林抚育跟不上和大面积防治技术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两虫危害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我省,两虫主要分布在丽江、曲靖、玉溪、昆明、临沧、保山、昭通等地市,发生面积分别达到了1.1万hm^2和2.3万hm^2。如何尽快地控制两虫的扩散蔓延,已经成为我省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木蠹象为害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经对华山松木蠹象历时2年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初步了解华山松木蠹象的分布、寄主域,为害特性,为害方式及为害部位。结果表明:该虫在滇东北,滇南,滇中及滇西地区均有分布;其寄主主要是松科的多种树种,该虫具有为害致死速度快,扩散蔓延速度快,只为害健康植株,成虫羽化历期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本项研究为制定一套经济有效的华山松木蠹象综合防治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榉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200-2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榉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险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柏肤小蠹是侧柏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徐州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及成虫越冬,本文论述了柏肤小蠹在徐州地区的年生活史和各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初步掌握柏肤小蠹发生与环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绿色威雷防治红脂大小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囊皮厚度的绿色威雷Ⅰ号和Ⅱ号对红脂大小蠹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选出致死率较高的浓度为25倍稀释液,用该浓度药液通过野外网虫试验,第15天接虫死亡率可达80%以上。在有效期内其林间防治效果良好,虫孔减退率分别达100%和94.2%。  相似文献   

12.
红脂大小蠹是油松的毁灭性害虫,为了准确掌握该虫在阳泉市的发生规律与习性,于2000年至2002年进行了观察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阳泉市2年3代,在较冷的山区1年只能完成1代。多数以成虫、幼虫越冬,少数以蛹、卵越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油松梢小蠹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在豫北山区危害油松日趋严重。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纵坑切梢小蠹聚集化合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辉 《林业科学》1993,29(5):463-467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属于聚集性松树害虫。它是利用化学气味物质建立种内或种间联系,并由此形成聚集危害的。早在60年代,Oksanen和Perttunen等已注意到具有化学气味的物质对纵坑切梢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并对此进行过大量研究。近二十年来,探索纵坑切梢小蠹的聚集机制,已受到更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多种原因,关于引起纵坑切梢小蠹聚集的化合物种类及释放量的问题仍然存有较大争议,该虫是否具有信息素物质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结论。确定引起纵坑切梢小蠹聚集的化学气味物质对于揭示该虫的聚集机制,加深虫害发生规律的认识,进而利用这些化合物进行害虫测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现将部分诱虫试验,和对有关气味化学物质的检测分析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油松梢小蠹 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 i在豫北山区危害油松日趋严重。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蒙古木蠹蛾防治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木蠹蛾在辽宁省黑山地区已成为杨、柳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据对该虫生活史与生活习性的观察,确定了用化学药剂防治的适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其主要防治方法是用D-M合剂1:5~10稀释液涂于排粪孔与排气孔,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通过对当地天敌资源的调查认为,啄木鸟是蒙古木蠹蛾的主要制约天敌,平均对该虫的啄食率为67.2%。因此,提出对啄木鸟进行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红脂大小蠹成虫侵入孔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扩散系数等6种指数法测定了红脂大小蠹成虫侵入孔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成虫侵入孔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扩散。聚集的原因分析表明,该虫的聚集是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如食物等。  相似文献   

18.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 ℃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主要包括捕食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干扰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以及捕食纵坑切梢小蠹幼虫等.研究初步认为,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增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为达到持续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简称松小蠹)危害的目的,进行了松小蠹与云南松林分之间的关系、抚育间伐控制蠹害效果、蠹害木清理技术、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剂筛选及林问引诱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系列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云南松林分与松小蠹危害之间的关系及受害林分内害虫的演变情况;证实了松小蠹生活史中姐妹代的存在,摸清了姐妹代各虫态出现的时期、种群数量,为松小蠹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筛选出4种效果较好的引诱剂配方及两种可供推广的诱捕器,研究了引诱剂林间引诱、测报方法及应用粉拟青霉菌杀虫剂防治扬飞期成虫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松小蠹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及其防治王瑞珍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过去常误称为蒙古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此虫以幼虫钻至为害杨、柳、偷、槐、丁香、白腊等多种阔叶树。常有数头或数十头幼虫在木质部内钻蛀成不规则的坑道,造成树势逐年衰弱,继而形成枯梢和干枝腐朽,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