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森林火灾是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干扰因子之一,研究火烧迹地幼苗更新及空间分布格局,对深入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规律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西坡北部2010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迹地存活株数设置3块30 m×30m不同火烧强度(轻度L、中度M和重度H)的固定样地,调查...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火灾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04年夏季林火火场相关数据、资料,并对其整理与分析,研究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火灾形成的火环境因子特征,以及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1966—2015年夏季防火期(6月16日—9月14日)的地面日平均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趋势与火灾与相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林火以地表火和地下火为主,地下火发生最多的是偃松–落叶松林可燃物类型,发生比例为70%,受坡度影响不大,阴坡比阳坡发生地下火概率高;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树冠火主要发生在偃松矮曲林,坡度增大,树冠火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阳坡发生树冠火的概率大于阴坡;大兴安岭1966—2015年近50年的夏季气候为暖干趋势,夏季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增强,气候因子的这些变化将导致林区出现高温干燥的现象,重大火灾的发生,将严重威胁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树种落叶松树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火灾主要为雷击火居多,环境特征因子对其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及理论,可以为森林防火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提起大兴安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森林,但是大兴安岭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地之外,湿地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对目前大兴安岭内的自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讲述了该地区特有的湿地类型,同时还提出了大兴安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提高保护的措施。1.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现状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的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地,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树木的天堂,实际上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得天独厚的历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球森林占陆地面积的1/3,而每年北林火烧毁的有几百万公顷,约占林地面积的0.3%,有上千万人遭到伤亡.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5.6”的特大森林火灾,烧毁林地面积101万公顷,损失上亿元,至今这仍是林区人心里永远的痛! 就我区而言,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诸多气象因子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预防森林火灾,进一步阐述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时限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频、损失大、危害重、扑救难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其发生、蔓延与扑救的主要因子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灭火时限的经验统计模型,经回归拟合和预测检验,其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60%.该模型可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时限预测与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北方唯一现存的寒温带针叶林,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碳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林火干扰是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常见的干扰因子之一,火后的恢复过程中森林的碳密度变化是衡量森林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例,对2000-2012年的火烧迹地进行调查,采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等到乔木层碳密度,采用收获法和实验室烘干分析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密度。结果表明,林火干扰显著降低了森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碳密度,随着火后恢复时间的增加,森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碳密度逐渐增加;草本层碳密度呈现相反趋势,火后明显增加了草本层的碳密度,尤其是在火后初期增加尤为明显。火后恢复过程中碳密度的变化可以为林火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森林占陆地面积的1/3,而每年北林火烧毁的有几百万公顷,约占林地面积的0.3%,有上千万人遭到伤亡。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5.6”的特大森林火灾,烧毁林地面积101万公顷,损失上亿元,至今这仍是林区人心里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8.
根据甘南林区近10年来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总结了甘南林区森林火灾发生类型(未成年人玩火、野外生活用火、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通过分析甘南林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对策,以期为全面预防甘南林区森林火灾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林区特大森林火灾的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损失惨重。本文根据发生火灾前后的天气形势变化,分析研究了发生林火的天气系统。根据地面图,高空图研究冷暖气团的发生发展过程,蒙古气旋是导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天气系统。大兴安岭林区在暖气团控制下,增温明显,冷峰过后又无降水,产生大风干旱自寺天气形势。这是高火险级天气,极易跑火成灾。因此可根据天气形势的变化,有效的布防力量,以做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扑救,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7a的林火资料及同期气象,人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组合着手,研究分析子气象条件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般规律,为森林防火实践和林火预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方森林是世界主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我国北方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是西伯利亚北方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兴安林的森林资源已经被破坏了。由于森林的破坏,森林资源减少,野生动物的数量大量减少,经济效益也在下降。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森林火灾扑救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View、ArcMap与SPSS等软件,结合吉林省林火数据(1992-2008年)与同时期气象数据,研究该地区林火时空动态特征,分析森林火灾损失与蔓延速度的关系,评测森林火灾扑救能力。结果表明:吉林省1950-2009年平均每10a发生森林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呈递减趋势,进入2000年后年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虽有所上升,但多以森林火警为主;1992-2008年全省火灾频发于中东部,其中敦化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地区;全省平均每次火灾历时2.86h,森林火灾损失价值与平均每小时火蔓延面积显著相关(r=0.87)。平均每小时火蔓延面积可以用作森林火灾扑救能力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林区冻土及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研究中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冻土地带的湿地和森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研及现地考察 .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的冻土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将会对大兴安岭的森林及环境造成威胁 .作者认为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是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和森林破坏 (大面积采伐或森林火灾 )导致冻土退化 ,不但影响冻土上层的原始湿地 ,也导致新生湿地的扩张 ,林地被湿地取代 ,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对冻土、湿地、森林的相互制约机理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0~2008年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特征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骞  肖稳安  庞文静  刘达新 《农技服务》2009,26(10):106-107,136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森林火险地区之一,每年由雷击引发的火灾占较大的比例。根据2000~2008年雷击火数据资料及对应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大兴安岭雷击火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并对预防和避免森林雷击起火的方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灾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干扰之一,也是森林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多源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探测中应用,使得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实时监测成为可能,遥感技术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和防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相关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从灾前、灾时、灾后3个阶段,分析了遥感技术和方法在森林可燃物调查及载量评估、火场态势监测、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火烧迹地识别、火后森林受害评估以及植被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森林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多源多尺度遥感探测技术如将无人机、雷达、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等互相结合,多方位进行森林火前火后监测,为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灾防控、火后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7年5月份,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00万ha以上,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为了尽快恢复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的森林,提出按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依据其森林的组成、分布、生长和更新规律,加速恢复火烧迹地森林的建议。为不同类型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迅速恢复,以及合理经营、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对商洛不同林区开展森林防火规划,有利于保护现有森林免遭火灾危害,促使我国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在摸清各地发生森林火灾规律的情况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森林防火措施,有利于我国森林防火现代化的实现。商洛地区不同林区自然特点有明显差异,各地人口、交通和经济情况不尽相同,各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在森林火灾季节,火源类别、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以及森林防火的特点都有一定差  相似文献   

18.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 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森林防火体系中现行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与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存在矛盾。要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实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统筹兼顾森林安全和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火,科学调配有限的防扑火资源,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于前列的大国之一,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而我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便是我国这丰富森林资源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在我国森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地位。为了保证我国的森林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我们应在我们的森林抚育工作方面投入更多关注,使之能够更有效率地对森林进行养护。1当前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抚育主要措施1.1根据林区光线条件等情况进行适度砍伐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利用树木年轮年代学方法,以大兴安岭北部满归林业局16个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树轮为基础,依据树轮火疤,通过交叉定年重建了该地区257 a的火灾历史,并用火历史分析软件FHX2得出满归地区兴安落叶松的火灾间隔期为26.3 a,火灾轮回期为44.8a.林火主要以早材火为主,占该地区火灾总数的86.3%,晚材火和休眠火所占比例极小,仅为13.7%.进而对满归地区林火发生的气候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与火灾发生当年的叠加点事件分析(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SEA)达到在95%的显著水平,即气候越干旱,满归地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火灾前几年相对湿润的气候条件也为林火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连续的干旱可能导致森林大火的发生.此外,长时间尺度的国家政策或人为干扰也对火灾发生频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