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引种是丰富林木资源,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实现林木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手段。七十年代中期,引进的河南白榆已成为我区平原营造用材林、防护林以及四旁绿化的树种之一。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河南白榆在抗性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缺陷。因此,对白榆种源的选择上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认为,河南白榆生长状况良好,可以大力发  相似文献   

2.
白榆又称榆树或家榆,是榆科榆属的落叶乔木。由于白榆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所以,白榆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普遍栽培树种之一。白榆的育苗方法主要为播种育苗。我区的榆树种子五月下旬成熟,应抓住时机随采随播。平原农区播种白榆,对种子一般不作催芽处理。最好搓去果翅,使种子撒播均匀。经长途运输调入的种子或隔年贮藏的种子,播种前可与湿沙混拌,每天翻动2—3次,2—3天后,待1/3  相似文献   

3.
白榆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较强,是我省平原绿化的重要树种。由于平原“四旁”绿化需要大苗,而白榆播种时间较迟,苗木生长期短,一般当年不能出圃。为解决这一矛盾,从一九七六年开始进行了白榆扦插育  相似文献   

4.
白榆,亦称榆树或家榆。白榆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各省(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我区许多林业专业户对白榆很感兴趣。白榆是一个明显的多型种,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一些优良类型。所谓优良类型,是指白榆的株型主干高大,通直圆满,侧枝细,分枝角度合理,冠幅窄,适于密植,单位面积上出材量高。这样的白榆有钻天白榆、细皮白榆、粗皮白榆和密枝白榆。钻天白榆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均有分  相似文献   

5.
白榆死亡原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榆(Ulmus pumila L.)是我国北方“四旁”绿化、用材林、防护林和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区从七十年代初引进河南、山东白榆,经栽植试验对比,较乡土白榆生长快,干形直,深受群众欢迎。但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白榆(Ulmus pumila Linn)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我区的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抗严寒,耐干旱瘠薄,材质良好,经济价值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我区近年来营造榆树从外地引进大量的种子,但由于产地不清,种子混杂,其生长差异很大,给林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白榆的生产潜力,提高产量,为我区半干旱、干旱地区培选出最适宜的榆树良种种源采区,我们于1980年参加了由中国林科院组织的白榆种源研究协作课题。现将五年来在我院如意和试验林场进行的白榆种源试验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白榆的种源试验在世界各国已受到普遍重视,我国的试验在中林所主持下,正在深入开展。正确地选择种源可提高材积生产力的20~30%或更多。我区营造榆树从外地引入大量种籽,但由于产地不清,种籽混杂,生长差异很大。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白榆的生产潜力,提高产量,为我区半干旱、干旱地区培选出最适宜的榆树良种种源采区。我们于1980年参加了全国白榆种源研究协作课题,在我院如意和试验林场进行了白榆不同种源育苗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8.
白榆(Ulmus Pumila L、)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生长快材质好,分布广泛,适应性较强,全国各地广为栽培和利用。在50—70年代也是我地区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分布我区的白榆,由于遭受榆紫金花虫的危害,生长缓慢,干形松散、弯曲,所以,栽培较少。但由于其木材是主要农用材,仍需适当发展。鉴于这种情况,我所于1980年参加了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白榆种源选择协作组,探讨白榆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规律;选择适宜我区白榆造林的最佳种源;并且提出合理发展和利用白榆资源及提高林分生产力的科学依据。现将几年来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区林木良种的选、育、引、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经生产、科研、教学单位广大科技人员和林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杨树,云杉、新疆落叶松,白榆、新疆大叶榆、白腊等重要造林树种和核桃的选育工作,分别于78年和79年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二、三等优秀科技成果奖。 杨树是我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在南疆占平原造林面积的50—60%,北疆占平原造林面积的50%左右。因此,实现杨树造林良种化,对我区多、快、好、省地发展造林事业具有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我区第一处阔叶树种子园在通辽建成.我区唯一的白榆种子园基地在通辽市通过了自治区级验收鉴定.通辽市白榆种子园坐落在通辽市清河乡境内.经国家林业部和自治区5年的联建,现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任务.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白榆种子园28.93公顷、采穗圃和优树收集区4.07公顷、子代测定林2公顷.这是我区第一处阔叶树种子园,也是我国目前少有的几处白榆良种繁育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白榆是我区主要速生乡土民用树种。但是,目前栽培的白榆,是长期采用种子繁殖的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所以,白榆具有广泛的选育性,而且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据全国种源试验表明,新乡地区白榆优良种源较多,因此,我们从1973年起开始了白榆的良种选育工作。一、优树的选择1.选优方法我们在白榆选优的过程中,曾采用5株大树对比法和平均胸径指标法。但因白榆主要生长在庭院和四旁,还有散生的孤立木,群体小,  相似文献   

12.
白榆,别名家榆、榆树、钱榆,属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在干旱贫瘠的地方易长成灌木状。白榆是我国北方的乡土树种之一,因其生长较快、寿命长、材质好、适应性强,深受群众喜爱。在内蒙古地区,白榆是平原"四旁"绿化和草原、沙地营造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一、采种采种母树以15~30年生的健壮树为  相似文献   

13.
白榆(Ulmus pumila L.)分布在我同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栽培历史悠久。它适应性强、速生、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不仅被用作“四旁”绿化,而且也是用材林、防护林和轻盐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探讨白榆地理种源间的生长差异,为我区选择最佳种源和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9年参加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协作。现将雁北区五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榆(Ulmus Pumila Linne)是重要的造林树种,它广泛分布在苏联的中亚、西伯利亚,中国的北部及蒙古、朝鲜等国家。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自然分布于北纬32°—51°41′,东经75°—132°之间的冀、鲁、豫等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白榆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是平原农区植树造林的优良树种。但过去对白榆未开展系统的树种改良研究,至今干形弯曲,主干低矮,出才率低未能充分挖掘和发挥该树种的遗传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白榆,是华北、东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白榆抗性强,特别是其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曾使之成为东北、华北和淮北平原栽培最为普遍的当家树种.此外,白榆对烟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16.
垂榆,是白榆的变种,枝条向下垂直生长,又叫垂枝榆、倒榆。由于种子不育,多采用白榆作砧木嫁接繁殖。垂榆枝条柔软,树冠独特,是我区著名的风景园林树种,枝条萌芽能力强,生长快,如不整型修剪,任其生长,一二年内垂校长达1—1.5米左右,同时,枝条发展不均匀,树冠偏形  相似文献   

17.
白榆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白榆分布区内收集的四十个种源和黄淮平原一带收集的八个种源,在我省三个试验点采用统一设计进行全分布区试验和中间试验。经十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各种源生长量、生长节律、主干高度、干形指数、干梢长度等十八项数据,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榆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优良种源材积生长的遗传增益达37.5%,优劣种源相差3.2倍,本省种源仅为最优种源平均生长量的68%。根据各种源生长量,主干高、单叶面积、干枯率等六个性状指标和经纬度、温度、降水量等六个气侯因子,综合评定出以河南为中心的白榆产地为白榆的优良种源区,同时根据种源的生产力和生长稳定性,确定了适宜甘肃的优良种源,并对今后我省白榆无性系的造林等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意见。  相似文献   

18.
白榆是我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培育苗木的常规方法是播种育苗,所培育的苗木生长缓慢。采用嫁接方法所培育的白榆苗木生长极快。据调查:当年生嫁接苗的高生长达3.5米,地径达3.2厘米;二年生嫁接苗高生长达4.2米,地径可达6.6厘米。而当年生实生苗高生长仅为0.56米,地径仅为0.69厘米;二年生实生苗高生长为1.30米,地径为1.3  相似文献   

19.
<正> 1973年以来,我们在河南各地进行了白榆表型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1980年,在孟县、柘城、驻马店、内黄等地连续经过六年的多点无性系测验,从中筛选出一组白榆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白榆品种具有速生、干直、出材率高、树姿优美等特点。为进一步考察其速生性以及适应性,我们又先后在武陟、获嘉、孟县、柘城、扶沟等县进行了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为在实践中应用这组白榆良种,现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及适应性等作以介绍,以便今后在我省平原四旁植树造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区,白榆种子园营建属一项新课题,本文在认真总结通辽市白榆种子园营建经验的基础上,对白榆种子园营建中的园址选择、优树选择、种子园区划设计、嫁接、定植、种子园无性系数量及配置等重要技术环节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