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勇 《中国种业》2015,(3):50-51
按照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新品系异地鉴定方案,在合肥对9个绿豆新品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9个绿豆新品系中,苏绿12-5、保绿200520、冀绿0514、潍绿05-8和保绿200644等5个品系绿豆产量超过平均产量,其中苏绿12-5产量达2241.1kg/hm2,居第1位。苏绿12-5、保绿200520、冀绿0514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抗豆象绿豆新品种冀绿15号是以V1128与中绿1号杂交创制的抗豆象后代材料抗豆象4号为母本、保942-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7年12月通过河北省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成果评价。该品种具有夏播平均生育期65d,株高54.2cm,具有早熟直立、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等特性。每hm~2平均产量为1986kg,较对照品种保绿942平均增产7.4%。室内接虫鉴定表明,冀绿15号高抗绿豆象和四纹豆象。适宜在河北、山东、河南、吉林等省份的适宜区域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孜然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明春蚕豆在河西走廊冷凉灌区的适宜播期为3月25日—4月5日,适宜密度为24-30万粒/hm2,在此范围内主攻百粒重,株荚数、株粒数,提高单株生产力是实现春蚕豆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以半蔓生型和直立型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绿豆群体叶面积指数、株高、单荚粒数大体逐渐下降,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大体先升后降。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半蔓生型品种在种植密度为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若晚播应加大种植密度到27~30万株/hm~2;直立型品种适宜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晚播,适宜种植密度为27~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绿豆机械化生产是未来绿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南阳盆地种植28个绿豆品种(系),分析其农艺性状与第1批荚果产量的关系,为适宜机械化的绿豆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1批荚果产量与其主要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荚长>百粒重>主茎分枝数,其中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和荚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表型聚类发现,绿豆品种(系)遗传基础狭窄,在改良适宜机械化生产性状的同时,应拓宽品种(系)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6.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2016-2017年24个绿豆新品种(系)在20个试验点的鉴定结果,以期为新品种(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绿豆表型差异明显,以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最明显(平均变异系数均介于20%~40%),单荚粒数、百粒重、生育期变异不明显(平均变异系数均介于10%~20%)。综合分析发现,冀绿0816、JLPX02、品绿2011-06的生态适应性最广,在20个参试点均适宜种植,适应性最差的为苏绿16-10,仅在江苏南京能够正常生长成熟。根据表型及产量表现,分别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系),为这些品种(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戴峥峰 《中国种业》2022,(12):81-84
为解决福州市鲜食大豆生产应用品种紧缺问题,加快本地区鲜食大豆产业发展,对 12 个鲜食大豆新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分析了参试品种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田间抗逆性等综合表现。结果表明闽豆 10 号、交大 35、奎鲜 9 号病荚率低于5%,田间抗倒、抗涝、综合抗病性强,鲜荚和标准荚产量比对照增产,生育期适宜,标准荚率较高,标准荚性状较好,适合在福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霞  黄文美  蒋国琴  代杨 《种子》2016,(8):114-117
2015年铜仁市种子管理站紧紧围绕产量业结构调整需求,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引进10个花生新品种与本地珍珠型花生品种进行品比筛选试验研究.筛选结果:油育21-8、贵育99-1-2果荚与本地珍珠型花生果荚相似,单产分别比本地珍珠型花生增产31.7%、20.0%,比所有参试品种平均增产18.6%、8.1%,且株型直立紧凑,适宜密植.红皮花生果荚与本地珍珠型花生果荚相似,比本地珍珠型花生增产14.2%,比所有参试品种平均增产2.9%,且口感好,入口细嫩,果仁皮为红色,富含花青素,具有抗癌、抗衰老、补血、美容和防止高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
夏毛豆是一种食用鲜荚或豆粒的蔬菜。采用垄作方式种植具有节水、节肥,增强抗逆性,改善商品性状,提高成品率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节水高效种植模式。1品种选择及播种期选用台湾75-3毛豆,具有高产、抗病、挂荚多等优点,生长期75d。夏毛豆播种期一般在6月15日前后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旨在筛选适宜豫北地区与夏棉轮作的冬茬荷兰豆品种和播期。以18个国内外的荷兰豆品种为试材,用田间调查方法测得12个性状的数据,并研究了其中4个品种在2个播期下的差异。结果表明,2019年种植的所有参试荷兰豆品种均安全越冬;早播(10月19日)比晚播(10月29日)能提早结荚并提升株高、单荚重和鲜荚产量;通过比较发现了每个荷兰豆品种所具有的特点,其中‘美国581’鲜荚产量高达25088.24 kg/hm2,而且其他农艺性状优良,是参试品种中最适宜引种豫北棉区的荷兰豆品种。该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豫北地区越冬栽培的荷兰豆品种及其播期,为本地区研究“棉花-荷兰豆”双季栽培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引进12个不同基因型鲜食菜用春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早春露地栽培,对各品种的鲜荚产量及农艺性状、鲜荚采摘期、成熟期等进行适应性评价。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晋豆39的鲜荚产量居第1位,鲜荚产量1 211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450kg/667m2,增59%,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龙海3号鲜荚产量居第2位,鲜荚产量1 055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294kg/667m2,增38.6%;产量差异极显著;浙鲜9号鲜荚产量居第3位,鲜荚产量988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227kg/667m2,增29.8%;苏早1号鲜荚产量居第4位,鲜荚产量916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5kg/667m2,增20.4%。供试品种从出苗到采摘鲜荚需要97~137d,均为晚熟品种。台湾292、苏早1号、龙海3号、浙鲜9号、晋豆39表现株高适中、适应性强、抗病,产量高、采摘鲜荚期适宜、鲜荚商品性好等优点,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并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2.
曾玲玲 《中国种业》2022,(2):118-120
嫩绿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利用自有弱毛性绿豆品系012-96为母本,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直立型绿豆品系品绿21559-1为父本,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该品种为毛绿豆,适应性强、耐旱、不易炸荚,株型直立,适于机械收获。2020年9月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适宜在北方春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产、稳产、多抗大豆新品种濉科998产量和单株性状的试验研究表明:单位面积大豆子粒产量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来表达。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单株茎重均趋于降低(减少),而底荚高度趋于上升,荚粒数、百粒重和粒茎比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濉科998适宜的密度为18万~27万株/hm2,最佳密度为22.5万株/hm2左右。最佳田间配置方式为行距40cm,株距11cm;或40-20cm宽窄行种植,株距14.8cm。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浙西南中海拔山地栽培的菜豆品种,引进菜豆新品种浙芸9号和翠芸十号,以当地已推广种植的优势品种丽芸2号为对照,开展露地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浙芸9号、翠芸十号和丽芸2号均为蔓生型、花冠红色,且嫩荚均为浅绿色扁条状不易纤维化的荚果;翠芸十号的荚长、荚宽、荚厚、单荚重均显著低于对照丽芸2号,浙芸9号仅荚宽显著低于对照,荚长、荚厚和单荚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丽芸2号相比,2个参试菜豆品种在抗锈病、枯萎病、炭疽病上均稍弱;但2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接近于丽芸2号,均具产量高、抗病性较强、品种佳等良种优势,每667m^2产量均可达1728.4kg以上,产值在10889元以上,较适宜丽水的中海拔山地种植,可作为今后中海拔山地菜豆种植的搭配或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选育的津鲜豆3号、津鲜豆4号、2013-99、台75、95-1这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并对鲜食大豆鲜荚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为筛选出较好的鲜食大豆品种及其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二粒荚数、一粒荚数、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重、蛋白质、葡萄糖、蒸煮损失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株荚重与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和三粒荚数呈极度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负相关。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主要影响因素为二粒荚数、一粒荚数和株高,建立的相关产量预测模型的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拟合性,适合用于鲜食大豆的产量预测。综合比较认为,津鲜豆3号为最适宜天津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秕荚率与品种遗传差异及其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秕荚率与品种遗传差异及其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赵爱莉,梁振富,王大秋,高敏(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豆是多花多荚作物,有的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单株荚可达几百个。但是。由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生长环境中某些因素影响,致使大豆有效荚数仅为结荚数的75%~80%...  相似文献   

17.
冀红16号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品系冀红8936-6211为母本、保M9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5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直立早熟,抗病、抗倒,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收获,适宜在北京西南部、河北中北部、江苏东南部、河南西部等区域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李清华 《中国种业》2019,(11):71-72
兴化豆618系以浙98002为母本、毛豆38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17-2018年的福建省多点区域试验中表现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2年平均鲜荚产量达10577.25kg/hm~2。2019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全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圣豆2号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中黄35为母本、济507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2009-2013年经摘荚法选育,定向选择出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南片区域推广。对圣豆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交大05-133系上海交通大学以台湾菜用大豆台88作母本,以上海交通大学交大2号作父本,采用混合选择方法,经过1次北繁培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8).近年来,中国也育成一些新品种[1],但是黄色种皮多.突出菜用大豆的主要指标[2,3]:口感品质和商品性,即每500 g标准荚数、荚长×荚宽、标准荚率、百粒鲜重、种皮颜色、口感鉴定;突出丰产性和稳定性[4],即产量和年份间的稳定、采收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性强、缺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