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落叶果树》2021,53(3)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滨海盐碱地,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葡萄限根栽培生产技术,包括盐碱地改良、建园、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为盐碱地葡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及危害,分析了耐盐碱植物的抗盐碱机理,并给出了一系列关于盐碱地园林绿化树木栽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盐碱地栽培葡萄的研究成果,简介了耐盐碱的葡萄品种和砧木,总结了盐碱地栽培葡萄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酒泉市移民乡镇栽培枸杞盐碱地改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泉市土地盐碱化严重,特别是绿洲边缘的移民乡镇,可种植农作物和经济林树种少。为尽快提高酒泉市移民区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解决移民收入问题、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当地大面积土地盐碱化,经过研究总结改良盐碱地栽培枸杞的各项技术措施,建立林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开创改良和利用困难立地的新路,提升移民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扬  田淑芬 《北方园艺》2008,(1):103-103
科学种田、发展高效农业,用最少的投入得到相对最大的收益是新形势下农民栽培葡萄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和知识非常必要.为此,专门提出了针对天津地区气候条件、盐碱地土壤玫瑰香葡萄栽培的技术,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刘新华 《落叶果树》1997,29(2):36-36
盐碱地栽植果树时的防盐措施刘新华(山东省聊城地区农科所252058)盐碱地栽培果树,是充分利用盐碱地、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树种中以枣、梨、葡萄等抗盐碱能力强,苹果、桃、杏等果树抗盐碱能力差。梨树耐瘠薄、喜轻质土壤、经济价值高,以杜梨为砧木的鸭...  相似文献   

7.
利用盐碱地栽培果树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适宜的树种 枣、梨、葡萄等果树,抗盐碱能力强,苹果、杏、桃等抗盐碱能力差。梨树耐瘠薄,喜轻质土壤,经济价值高,以杜梨为砧木的鸭梨是盐碱地发展果树的主要树种。枣树抗盐碱能力更强,即使在含盐1.0%的盐碱地卜电能生长,耐贫瘠,耐干旱,但经济效益不如梨。在轻盐碱地栽植苹果,要选用耐盐性较强的八棱海棠作砧木。总之,寸草不生、白茫茫一片的重盐  相似文献   

8.
李静 《花卉》2019,(10):170-170
盐碱地盐碱成分含量高、土地生产力低、土壤条件恶劣影响,研究盐碱地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技术是提升植物存活率,绿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文简要概述了盐碱地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术,介绍了盐碱地园林植物栽培的常用养护技术提出重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工作、提升园林技术水平、强化人员素质等应用策略,全面提升盐碱地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术水平,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葡萄设施栽培模式、设施类型和品种选择等。重点对葡萄促成栽培、避雨栽培、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尤其在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调控,以及设施栽培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为葡萄设施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碱地面积占有一定比例,如何利用低洼盐碱地进行设施果树栽培,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2002-2005年我们进行了低洼盐碱地改造及桃树日光温室丰产栽培试验,旨在为盐碱地设施桃树丰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我国设施葡萄发展现状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等保护措施,改善和调控设施内的光照、温室、湿度和气体等各种环境因子,从而满足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而达到葡萄在规定时间内成熟的一种人为调控生产栽培模式。我国设施葡萄栽培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从庭院发展起来的。197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试验站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滨海盐渍化土壤葡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平县地处山东省北部,背靠黄河,濒临渤海,沿海分布着大量盐碱地。为充分利用这些土地资源,我们于2001~2004年进行了葡萄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着色香’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选育的葡萄新品种,2009年经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审定备案.该品种丰产、优质、耐盐碱、抗寒、抗病,鲜食、制汁、酿酒性状俱佳,现已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大规模栽培应用.‘着色香’葡萄育苗可采用硬枝扦插法.  相似文献   

14.
正葡萄保护地栽培是一种新型的葡萄栽培方式,生产上主要是小拱棚、大棚和温室栽培。保护地葡萄栽培经济效益高,一般为露地栽培的1.7~3.5倍,因此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往往产量低、品质差,降低了保护地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的选择是关系保护地葡萄栽培成败的关键之一。2011—2013年,我们在长宁镇前苏各庄村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对‘乍娜’‘巨峰’‘里查马特’‘凤凰51’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葡萄栽培总的发展趋势是: 一、栽培品种高档化(优质栽培) 品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很难想像,一个劣质的葡萄品种会生产出高质量的果品来。因此,发展葡萄的栽培和生产,首先就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优质的果品总能获得一  相似文献   

16.
王娟 《吉林蔬菜》2020,(2):66-67
葡萄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栽培生产效益好,是农业致富的良好途径之一。近年来,一些地方也采取设施栽培,改善和优化了栽培环境,管理措施优良,生产效益大幅增加,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采摘的好项目,值得农民朋友们借鉴利用,尽快发家致富。在栽培生产中,要择优选择好的葡萄品种,本文仅以巨峰葡萄为例介绍葡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希望对农民朋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葡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园地选择葡萄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除沼泽地和重盐碱地不适宜生长外,其余各类型土壤都能栽培,而以土质疏松、通气良好、土层厚度80cm以上、肥沃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宜选择葡萄产区周围10km无大型污染企业和工业项目、环境清新、空气质量好、光热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8.
葡萄设施延迟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迟栽培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葡萄设施栽培新形式.它和促成栽培恰恰相反。它以生长后期覆盖防寒。尽量推迟和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为目的.延迟葡萄的成熟和采收时期.从而在隆冬季节采收新鲜葡萄供应市场.用延迟采收代替保鲜贮藏.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葡萄设施延迟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河北怀来县侯文海等利用塑料大棚进行防寒,将白牛奶葡萄推迟到11月底采收.显著提高了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葡萄主要有保护地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其中设施栽培又有促成早熟栽培和延后栽培两种.春季是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促成栽培正处于萌芽开花期,由于葡萄为蔓性果树,植株管理较独特,按葡萄特性进行抹芽、除副梢、抹梢定梢、引缚、摘心,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坐果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补充肥水,以提高促成栽培效益;延迟栽培...  相似文献   

20.
果树的设施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葡萄的设施栽培1.1果树设施栽培的进展日本经营性果树设施栽培始于温室葡萄栽培,明治19年(1886)在冈山县建立了单屋面玻璃温室,被认为是温室葡萄栽培的开始,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目前,其它果树类型温室栽培很少,多为露地栽培,其原因是日本果树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