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种子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实现从传统育种向精准育种发展。当"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在研发育种道路上不断加速的同时,不甘被淘汰、兼并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如何在分子育种等新科技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种业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山西省唯一以蔬菜栽培育种和开发研究为主的专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山西省农业厅种子总站发布消息称,今年将重点打造两个农业部颁证的"育繁推一体化"亿元种业集团,带动制种产业向自主育种、自主开发、自主销售转变,以提升全省种子产业素质。在改善种子产业基础设施的同时,山西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涌现出屯玉、金鼎、北方、天元等集"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为做大  相似文献   

4.
<正>一、开封市种业的发展历程开封市种业目前现状有持证企业44家,其中经营许可证500万元的种子企业14家,经营许可证100万元的种子企业30家,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是《种子法》实施前,开封市种子企业以7家国有种子公司为主体,担负着全市的种子生产供应任务,在"娘胎里"就造就成一个"畸形儿",种子公司只卖种子,不搞科研;科研单位只管育种,不问市场;育种研究、种子繁育、技术推广自成体系。迈步市场经济,种子公司失  相似文献   

5.
我国肉羊种业发展的运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描述肉羊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的资料,总结出当前我国肉羊育种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科研单位主导型三种模式,并进一步对肉羊种业发展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良种的培育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在市场需求、技术、政策、资金以及资源约束下相关利益主体多目标行为决策整合的结果,继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政府+科研单位+种羊场"、"龙头企业+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育种协会+农户"和"科研单位+种羊场"四种不同的作用路径和运行机制。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龙头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是一种较为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形式。最后从产业宏观发展的高度,提出政府下一步应从培育与发展新的育种主体、建立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着力。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将成为全国籽种的育种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成为中国的"种都",最终发展成为亚太种业的创新服务中心和世界主要种源中心。这是记者从近日闭幕的"第二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王磊 《中国农垦》2014,(10):31-34
<正>种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耕地、水等农业基本资源的短缺以及及育种、生产、销售等高端人才的缺乏,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来对抗跨国种业集团竞争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现代种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开展全球种子市场布局,加快种业"走出去"步伐,对新时期的中国种业发展显得迫切必要。本文借助国际种子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海关等发布的相关数据,选取了大田作物、蔬菜、  相似文献   

8.
<正>由农民日报社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开展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推评活动在京揭晓。推选出的10位功勋人物具有广泛的行业代表性,是在种业育、繁、推领域贡献突出、事迹感人、知名度高、具有首创精神的种业界杰出典型。其中,既包括袁隆平、李振声等蜚声国内外的"院士"育种家,也包括程相文、程顺和等扎根基层科研院所的"草根"育种家,还包括张海银、李登海等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中国及山西省种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山西省"十五"期间种业总体发展思路和策略、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作物种子及苗木基地布局、近期16个种业重点项目,最后提出5项发展种业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研发",并明确指出"企业所在地政府要参照有关政策解决进入企业科研人员的户籍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些国内的专家例如"中国玉米"玉米田"等谈中国种业育种的问题,颇受启发。但本人不是技术专家,对于育种思路、育种技术等知之甚少。本人仅仅从非技术的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谷子遗传改良的重大突破,谷子种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种业融合是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中国谷子种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谷子品种转化模式,提炼谷子种业融合模式,探析其融合动因与障碍因子,探讨谷子种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表明,中国谷子种业历经孕育期(高产育种)、萌芽期(高产多抗兼顾优质育种)、起步期(抗除草剂育种)和成长期(优质中矮秆抗除草剂育种)四个阶段,优质、抗除草剂、中矮秆宜机收突破性品种的育成是谷子种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谷子品种登记、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企业登记谷子品种数量超过科研单位,品种适应性进一步扩大,种企分布与谷子产区分布基本吻合;但种企创新能力较低、人才缺乏、育种资源不足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谷子品种转化模式主要有招标式、定制式、一体化式和自主转化四种模式,主推品种依然是以转化科研单位育成品种为主。在谷子种业起步期种业主要与种植业融合,在种业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谷子种业与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纵向延伸、横向交叉、高新技术渗透等融合模式,但谷子种业融合仍存在融合度低、功能拓展不足、高新技术渗透融合力弱等问题。为此,谷子种业深度融合需要从延伸谷子种业链条、深挖谷子多功能属性、强化高新技术渗透融合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四个方面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孕育的中国种业,在娘胎里就造就成一个"畸形儿",育繁推脱节,种子公司只卖种子,不搞科研;科研单位只管育种,不问市场;育种研究、种子繁育、技术推广自成体系。迈步市场经济,种子公司失去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愈来愈感觉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南汇的矮脚青菜,因其吃口糯、味道甜、卖相"碧绿生青",一直都很受市场欢迎。但这种统称"上海青"的青菜,其最好的种源曾一度是"日本造",种子甚至被以1000元/500克的高价转卖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育种专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培育出上海青的新品种,超越"日本造",让上海青真正回归上海,实至名归。上海青的涅磐重生,不过是中国种子抗击洋种子的一个缩影。不为公众所知的是,洋种子的入侵已给中国传统种业带来巨大压力。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洋品种已控制中国蔬菜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6):701
<正>杨玉女,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现代农业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98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  相似文献   

16.
<正>1初识主人公河南省华棉种业有限公司首席小麦育种专家、"华育198"育种人李新华是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女士,身材小巧,话不多。但是,她坚毅的目光和自信的言谈传递给人一种敬业、专注、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华育198"销售联合体联席会议及随后召开的现场观摩会上,李新华的风采让众人刮目相看。面对诸多小麦育种专家及数百人的小麦经销商的争相提问,她回答问题沉稳老练、简洁明快,介绍起品种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蔬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优质品种创新选育及推广、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蔬菜种业发展现状,结合现状分析指出当前蔬菜种业发展仍存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少、 育种创新能力不足、 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蔬菜种业市场监管服务仍需加强等问题,并提出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强化...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3,(9):890+1027
<正>刘巷禄男,1954年出生,山西临猗人,研究员。1982年1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工作;1991年调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现任棉花研究所棉花遗传育种室主任。主要从事玉米和棉花的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抗旱棉花亲本材料创新及耐旱棉花新品种选育";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晋棉36号成果转化";山西省科技厅推广项目"棉花新品种晋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09,(4):29-30
<正>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些国内的专家例如"中国玉米""玉米田"等谈中国种业育种的问题,颇受启发。但本人不是技术专家,对于育种思路、育种技术等知之甚少。本人仅仅从非技术的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陈晶 《北京农业》2008,(10):8-9
<正>"你们准备怎样对待中国的种子企业?"不久前在沈阳举行的"2008国际种业博览会"上,育种专家张士煌这样问杜邦—先锋中国区负责人刘石,在场的听众一片笑声,刘石说:"先锋不进来,别的外国公司也会进来;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