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定性方面探讨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障碍因素,由此构建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定量方面计算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不同障碍因素的权重,通过排序得出不同障碍因素对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阻碍强度,并构建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障碍因素图,以期为推进全市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照.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乐安县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所产生实际效益为依据,制定出每项指标在取不同数值时得到的评价分值,最终评价出乐安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分值为0.352 6,属于较好项目。  相似文献   

3.
曾璇  胡笑涛 《农业与技术》2020,(15):165-166
本文以靖边县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背景, 对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主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5.
从定性方面探讨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障碍因素, 由此构建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定量方面计算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不同障碍因素的权重, 通过排序得出不同障碍因素对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的阻碍强度, 并构建了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障碍因素图, 以期为推进全市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照.  相似文献   

6.
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对创新农业经营发展机制,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崇州市的调研,运用SPSS系统聚类方法将粮食类适度规模化经营组织的经营规模划分为8组,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构建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指标权重,并采用熵值法对权重系数予以修正,测算和评估三维效益对粮食类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的贡献、不同经营规模组段综合效益的差异以及崇州市粮食类适度规模化经营组织的总体经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指标权重中,三维效益对综合效益的贡献不一,依次为经济效益(0.4044)生态效益(0.3299)社会效益(0.2657);53.33~66.67 hm~2、30.33~53.33 hm~2、66.67~100.00 hm~2 3个经营规模组段的经营效益最高;崇州市粮食类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总体上还处于一般水平,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不同形式的规模化经营组织发展不均衡。提出加强农地流转、完善农业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耒阳是南方比较典型的丘陵地区,在2008~2012年,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治理,通过实地调查与当地基础资料收集,客观评价了该县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筛选出评价丘陵区水土流失的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在目前的治理方式下,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增幅分别达到13.8%和31.9%,经济效益增幅达到74.2%,整个地区的综合效益增幅为27.3%,这表明耒阳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可有效促进社会、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成分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景观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助于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庆阳市华池县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中等",经济效益为"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为"中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识,参与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以及水利设施等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着定量、可操作性的指标选取原则,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结合新疆2008年度的8个国家级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定量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4方面对石柱县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的土地整理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景观效益;重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轻土地平整工程;重耕地面积的增加,轻耕地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将层次分析法用于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评价,以社会经济发展、集镇建成区环境和乡镇辖区生态环境3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国胜乡评价指标体系,对国胜乡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国胜乡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重点在于社会经济发展,集镇建成区环境未达标指数较多,需加强建设,以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榆林市彩叶植物资源调查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从叶部观赏性、其他观赏性和生态适应性3个层面,提出12项具体彩叶植物评价指标,构建榆林市彩叶植物综合评价体系,对筛选出的56种木本彩叶植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叶色、呈彩期、耐旱性等指标在彩叶植物的评价中占较大权重。根据综合评价分级,火炬树等12种彩叶植物综合评分为Ⅰ级,紫叶李等19种彩叶植物综合评分为Ⅱ级,金枝槐等8种彩叶植物综合评分为Ⅲ级,栾树等17种彩叶植物综合评分为Ⅳ级。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及综合指数法对渔门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渔门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其城镇化滞后,中心城镇的带动能力不足、环境综合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支撑持续发展的软实力较弱等因素同时制约着渔门镇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最后根据渔门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其下一步建设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建琴  魏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38-10140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建立干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为干旱进行综合评价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已有的干旱评价指标由于难以达到时空上的普遍适用而不能很好地进行旱情的综合评价。针对以上问题,以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濮阳渠村引黄灌区为例,建立了干旱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引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农业干旱指标对旱情的评价要优于气象干旱指标的结论。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可为我国华北平原的干旱综合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适合榆林市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模型,构建了生长特性、观赏特性和应用特性等3个方面约束层,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调查了榆林市优势地被植物资源。结果表明:(1)约束层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长特性、观赏特性、应用特性;(2)标准层权重值排名前5位的为绿期、花观赏性、抗逆性、覆地能力、叶观赏性;(3)榆林市优势地被植物Ⅱ级以上共计56种,占34.78%,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用数据客观地进行分析,为城市园林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京密引水渠彩叶植物景观情况,依据京密引水管理处林业普查、平原造林及绿化提升工程的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叶部观赏性、其它观赏性、生态适应性及养护管理特性4个方面,提出景观效果、叶色及养护难度等14项彩叶植物的评价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对47种彩叶植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分级,将彩叶植物分为4个等级,为进一步提高京密引水渠彩叶植物景观效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构建了包括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人力资源和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5个方面20项指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得到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了不同时段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评价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阳市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树种的适生性、景观特性和防护功能作为生态防护林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确定了树种保存率、生长速度、土壤适应性和抗病虫性等10个树种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5种绿化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研究区的生态防护林树种选择提出了1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筛选出南方稻田适宜的玉米复种方式,通过推广,可解决南方饲粮短缺的矛盾。于1998年至200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田,连续7年对稻田玉米不同复种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复种方式的产量、能流、物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各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处理F(紫云英—玉米‖大豆—晚稻)的综合效益最佳,综合效益指数为0.9416。可在南方双季稻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