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在推进精准扶贫开发中,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融入扶贫攻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开发的新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1,(1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处在创新与改革的关键性阶段,而精准扶贫政策则是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的重点方向与关键内容,基层党建也成为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由之路,沁水县在此方面开展了积极主动的深层次探索,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为了有效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质量与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队伍结构、组织形式与监督机制等基础制度来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推进二者的长效健康协同发展。本文首先简单讨论了农村基层党建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优势互补实践,最后探讨了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习总书记的一系列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了三个"重中之重",都揭示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为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扶贫开发事业的成败。因此,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培训机构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贯彻《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5—2017年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规划》,以推进"1+17"精准扶贫政策落地为主线,按照"精准扶贫带动精准培训,精准培训促进精准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精准培训的理念,努力提升精准扶贫培训效果,使精准扶贫专项培训成为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行动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锻造一支攻坚队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甘谷县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精神,甘谷县经作站认真学习研究政策,结合自身职能,根据全站技术干部的专业特长和帮扶村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各贫困村派驻扶贫干部,以中药材种植为主抓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5.
陇原传真     
正武威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以来,武威市强化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意识,全力实施"1+17+2"精准扶贫规划方案,切实把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政策争取到位、措施实施到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截至7月底,全市落实到位项目资金15.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0.5%。完成人饮工程供水管道149.2公里,实施入户工程2996户。(何立忠)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工作在基层政府的落实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方法的调整,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到识别精准,扶助有效,脱贫持久,需要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方面着手。基层政府应该从精确脱贫对象,全员参与扶贫,多方式、多举措扶贫入手,实现国家的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崇信县是甘肃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1.49万人,贫困面18%。近年来,该县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各项工作的重心。今年以来,崇信县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决策部署,强化措施,因户施策,夯实基础条件,全力推进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崇信县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先后组建了79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去年以来共识别出分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农村扶贫战略,坚决执行党的精准扶贫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目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思想扶贫成为战略重点,为提高基层扶贫干部对思想扶贫工作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激发和调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应从扶志扶心、教育引导、理念深化和方法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帮扶。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脱贫攻坚是一件大事、一件善事,也是一件难事。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深入推进双联、"1236"扶贫攻坚和"1+17"精准扶贫行动的基础上,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解方案》,制定了"七个一批"脱贫路径,落实落细到村、到户的政策措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成绩得到中央肯定,成效正在集中显现,成果惠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其中扶贫工作是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帮扶是关键。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工作。无棣县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级有关部门推进工作,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润灌"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有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常态下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期有效提升精准扶贫工  相似文献   

11.
水利精准扶贫工作不同于教育、卫生等扶贫工作,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分析了水利精准扶贫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以期为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精准下派"第一书记"是贯彻和落实精准扶贫"六大精准"的重要实践路径,旨在探讨这一制度在基层推进过程中的帮扶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宿迁在制度创新推进过程中形成了可推广的驻村扶贫新路子。但在第一书记制度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扶贫成效差异性、不可持续性及路径依赖性。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及配套政策措施,保障第一书记制度的高效落实。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政策,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分析新形势下挂钩扶贫与以往扶贫工作的区别,提出如何科学开展挂钩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将精准扶贫与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确权流转、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党在农业农村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其法律法规等"五个有机结合"的对策措施,从而合力推进精准扶贫,如期实现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4.
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是服务和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精准扶贫的一线战士,然而目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在贫困地区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不但基层林业人员的扶贫积极性受到干扰,还影响这一贫困地区的总体扶贫工作。本文就如何发挥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措施,旨在推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实施计划,汪清县强化责任落实,明确教育扶贫任务,以帮扶因学致贫学生、薄弱校提升转化为主要任务,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目前全县需实施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学生数为454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工作压力巨大,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教育扶贫与教育事业紧紧扭在一起抓,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水平,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湖南邵阳县A村150位居民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成效。结果表明,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完善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提升。但还存在扶贫工作不到位,资金匮乏以及教育落后等问题,因此,政府应结合实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加扶贫资金投入与用好扶贫资金,以及发展农村教育等措施,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扶贫工作重要思想,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太康县是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属国家"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重点县"。面对扶贫基数大、任务重的现状,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  相似文献   

18.
为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陕西省蓝田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一号民生工程,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五提一保”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健康扶贫、贫困村移民搬迁、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干部驻村结对帮扶、扶贫政策兜底等为抓手,向贫困发起总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打赢延边州扶贫攻坚之金融扶贫战,延边州金融机构认真学习上级行金融扶贫要求,结合辖内扶贫工作实际,在机制上创新,在行动上抢先,围绕精准主题,紧抓扶贫落实,通过推广精准扶贫信息系统,调查精准扶贫融资需求,开展精准扶贫宣传,实施精准扶贫对接等多项措施,发挥重点、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着实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快扶贫、脱贫步伐,国家推行"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这一制度是国家层面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基层扶贫脱贫工作的骨干领导力量,直接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扶贫脱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难以避免的困境。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期间与乡镇干部、派出单位及村干部都会发生复杂多样的交集和关系,这就导致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效和三者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驻村第一书记能够正确处理与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将有力地推进其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的成效,否则,这三者将成为其工作中难以突破的坚实壁垒。基于以上考虑,探究精准扶贫视角下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干部、乡镇干部和派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基层脱贫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研究出发,透析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尝试整合出几点有利于驻村第一书记突破扶贫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