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别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4个方面对青岛农业大学涉农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涉农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力图提高涉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参与性农户评估的调查方法对密云水库周边地区877户农户对信息来源途径、环境保护认识、生态补偿意愿,期望与机会成本、移民意愿与补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保护水库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需要通过拓展农户信息来源途径,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户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北京郊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环保的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3.
王小宁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157-161
研究不同区域农户的信息需求状况对推动农村信息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对陕西不同区域农户的信息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在信息需求的内容、获取工具、获取渠道、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和信息服务的满意度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昌吉州土地托管运行中确定和吸纳新的需求主体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研究昌吉州农户参与土地托管的意愿为导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托管的意愿与农户农业经营情况、农户对土地托管的认知以及政府政策相关方面的激励因素相关.农户农业经营的情况越好,其托管意愿越低,农户对于土地托管的认知和政策相关的激励因...  相似文献   

5.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多元化,借贷资本对农业及农户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农户的借贷需求将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也将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现金支出,进而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规模和农户商品需求的规模。因此,分析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研究农业信贷需求的决定规律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首先描述影响农户借贷的因素,构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农户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农户收入水平、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规模以及自身特征对农户借贷需求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户杂粮生产关系到整个杂粮产业的粮食来源,目前农户是杂粮生产的主体,因此农户种植杂粮与否,将会影响社会杂粮的供给问题。为了分析当前农户种植杂粮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河北省337份杂粮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杂粮种植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愿意种植杂粮的农户占81.9%;农户年龄因素达到0.01极显著水平,农户文化程度和杂粮产量两个因素达到0.05显著水平,种子费和是否有订单两个因素达到0.10显著水平。最后提出继续增加科研水平,开展品种、技术、机械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年轻、有文化的技术人员从事杂粮农业生产;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完善经营主体的补贴制度和企业农户订单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设施种植业为例,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分析了都市农业农户对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大,同时,农户特征因素(学历)、技术诱导因素(家庭收入、设施类型、长期种植人数)、信息来源因素(信息渠道多样性、参加培训讲座次数)、农户主观因素(废物处理技术关注度、优质化肥农药关注度)均对农户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队伍,兼顾信息服务内容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创新多层、多维的信息服务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南省 18 个地市小麦种植农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麦农购种的决策行为过程。在购种认知中高产是购种关键决定因素;购种信息搜集中通过新媒体获取种子信息方式占据重要比例;实际购买中通过乡镇种子店购买麦种居多,购买种子占比最大的是“百农系列”麦种;农户购种后对于所购麦种总体满意,85 元 / 袋(15kg/ 袋)以下麦种接受度较高。从数据的分析结论中结合当前种业公司的发展给出了解农户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重视农户购买过程、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临颍县小麦生产形势的认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临颍县小麦生产现状,分析了小麦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科技意识、发挥涉农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和改善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环境等方面,提出小麦生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景观规划途径、社区参与式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当前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研究力度不够,缺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新型保护措施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认为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标,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继续深化农业种质资源研究;(2)农业文化遗产地良性运转的生态学机理和动态保护;(3)平衡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关系;(4)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生物多样性间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信息化建设对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产生了哪些影响及未来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发展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本研究面向农村科技服务者开展问卷调查,基于来自中国14个省级地区的调查结果,从网络认知、网络应用、上网目的、上网地点、科技网站访问频次等方面分析了基层农村科技服务者的信息行为特征,并考察了各地区应用互联网开展科技服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两个层面总结了农村科技服务者对网络科技信息的需求。最后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据,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传播方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使农业经济对中国总体经济影响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通过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格木乡平安村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线性回归模型与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样本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土地种植面积、家庭收入、风险偏好与家庭劳动力人数都对农户农业信息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鼓励男性劳动力回流、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进一步落实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加强信息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鹏飞  程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306-313
随着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发展“一站式”的农业服务系统。以广东省增城市为研究区,基于Web GIS 技术和B/S 结构构建了面向农民生产全过程的农业资源数据综合服务系统。系统可实现对气象、土壤、水资源、农情、农业服务机构等多种信息的展示、查询与分析。该系统的构建为相关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孟鹤  刘娟  郭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276-282
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快速推进为科技服务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机遇,为了解互联网在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和成效,并分析其进一步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面向全国14个省级地区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应用于中国农村基层科技服务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并取得了成效,但在信息内容、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受众信息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后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据,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传播方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对“三农”问题的日趋重视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出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大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无疑对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巨大的助力作用。为了推动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切实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笔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业信息服务进行营销创新的可能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刻剖析,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理念、方式的创新,最后提出了农业信息服务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村信息贫困的河北农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是有效破解农村信息贫困的前提之一。农民是农村信息需求的最重要主体,其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信息需求的认识与表达。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最基本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对河北省564个农民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信息贫困在信息需求层面的原因,以期为农村信息贫困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本文运用安徽省的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和需求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口较大。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需求顺序依次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技术服务和培训、村庄改造、搞好村建设规划、幼儿园及小学建设、合作医疗及统筹养老保险等。因此,政府在进行公共产品投资决策时,应根据农民需求考虑投资优先顺序,有所侧重并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张启文  刘洋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4):153-157
黑龙江省农户小额信贷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当前,尽快解决这种供不应求的问题成为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非常有必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黑龙江省新站镇270户农户的调查研究,运用SPSS中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诸多因素中,农户家庭人口数、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及消费支出和担保品有无,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农村金融机构挖掘农户潜在需求和创新信贷产品的同时,需提高农户对小额信贷的正确认识,改善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为小额信贷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