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林地资源具有分布不均衡,利用差异大;人均占有量小;宜林荒山多,利用潜力大;林地生产力低;森林覆盖率低等特点。我国已在木材生产、人工造林、五大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植被破坏严重、经营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管理水平低、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今后应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抓重点工程建设、实行集约经营、综合开发利用、加强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法库、康平划归沈阳,使沈阳市林业用地净增1.05倍,但沈阳仍属少林市区之一。沈阳市林地现状基本情况是:林地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更微;资源结构不合理,极大影响林地生产力;开发利用不充分,呈“三少、一低、一不显、一大”特点(即国有林、优质树种、经济林少,林地生产力低,综合效益不明显,开发潜力大)。主要思考是:加速绿化进程;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林在牧结合,立体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力,挖掘地力。  相似文献   

3.
梅秀艳  宫海志  任玉平 《沙棘》2001,14(3):42-43
阐述了建平县沙棘资源管理粗放,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产量低,开发利用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沙棘资源持续发展,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对策。①造林、经营两手抓,实现沙棘资源的永续利用。②加强良种繁育,建立高效沙棘园,保障优质、充足加工原料。③加强科技投入,大力开发沙棘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4.
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的发生时间为冬末初春,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4~5月为发病高峰期,秋季较少有病斑出现。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等密切相关。在春旱、夏旱、暖冬等气候异常年份、育苗密度过大、施氮肥过多过晚、造林技术不规范等情况下,杨树新造林地溃疡病发生严重,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5.
双江县竹类资源具有种质资源丰富;天然竹林面积大、产量低、开发利用投资大;人工竹林面积小、种植分散、集约化经营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商品;优势竹种甜龙竹的发展潜力较大等特点,提出双江竹产业发展措施:①按两类林的规划成果实行分类经营管理;②加强现有竹林的管护,为竹纸系列产品加工等提供工业原料;③加快甜龙竹笋材两用林的人工造林步伐;④按照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构想,树立并强化赶超先进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对通海县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县1991年至1995年四年间除水域外,其它各种地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和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也有所增加未利用地得到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正向合理利用,高水平集约经营和高生产力方向转变;耕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上也存在不重视保护耕地,土壤出现退化现象;水面利用不充分;耕地减少太多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耕地土壤的产出能力,同时继续加强对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搞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能有效缓解我国油料供需矛盾,维护我国粮油安全。木本油料产业具有“不与粮争地”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品种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待提升单产的低质低效林面积大、国内外消费市场广阔。然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也存在着投资周期较长、政策扶持力度较弱、经营模式落后、科技支撑不足、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木本食用油供给潜力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建议:1)整合政策资源,推动木本油料产业快速发展;2)鼓励挖潜增效、集约经营,提升林地综合效益;3)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选育和高值高效技术利用推广;4)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市场认可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竹子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种质资源,应用基础研究,造林育种,竹林经营,病虫害,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分析综合了我国竹子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华北落叶松不同立地类型、栽植季节和整地方法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圃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光、热、水诸因子是影响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平台地为最佳立地类型,阳坡、半阳坡适合于培育小径材,阴坡适合于培育中、大径材;常规造林中,应采用小穴整地,营造速生丰产林,宜采用大穴整地。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林地、尤其是耕地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6种类型的非林地造林情况,指出了非林地造林后存在的土地属性认定困难、成效好坏难以监控、资源调查监测方法不统一、政策法规上的空白导致管理无依据等4大管理问题,并从重视造林作业设计、避免重点生态工程在非林地上造林,加强土地用途监控、明确界定非林地造林后土地的属性,完善调查统计方法、对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统计,出台非林地造林管理办法、规范非林地造林的后续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讨了非林地造林后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谈谈对森林分类经营的认识周仁坊当前我国一方面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出发,需要大力加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山区人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迫切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特别要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产出。双重要求给森林的经营管理带来...  相似文献   

12.
刺楸资源的培育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楸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价值大,其木材、根皮、树皮、幼芽等原材料、加工制成品及其用于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均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长期以来资源被过量采伐,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总结了刺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苗木繁育、人工造林技术和开发利用途径,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刺楸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松属植物花粉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松属中的一些植物是组成我国大面积针叶林的重要树种,其花粉资源异常丰富,当前国内已把花粉开发利用的目光转向松属中几种资源量大的树种花粉上,本文从松属花粉的结构特点;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几种松属植物花粉的成分和功能;松花粉的采收和贮存技术;松花粉的加工利用技术及其工艺等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当前我国松属植物花粉开发利用的研究状况和水平。并提出了今后在深入开发利用上应加强的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泸溪县林地资源现状、特点和保护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管护和加大改造力度,挖掘林地生产力;严格林地监管,确保林地规模适量增长;加快石漠化土地治理,推广造林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化解山林权属纠纷,稳定林权管理;积极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保护管理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林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防护林科技》2005,(1):F002-F002
该项目历经国家“八五”、“九五”攻关研究,针对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造林植物材料少、林带结构单纯、困难地段造林保存率低、造林技术不配套、林地肥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在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省建立试验示范区16个,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新时期营业生产是当前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资源开采量大、技术限制及设备不齐全等问题,导致营林生产受到严重阻力,这样不仅妨碍了森林木材等资源建设,还威胁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促使营业生产的科学进行,就必须对造林进行合理的规定设计,并积极利用先进的造林技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基于此,对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金华市婺城区林地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从林地需求总体趋势、林地资源分布、森林质量、林地保护投入等方面分析了林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相关规划的分析,对婺城区今后的林地使用从定性、定量方面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使用林地的数量,并为确保林地的保有量,通过平原绿化、退耕造林、宜林闲置地整治复垦还林等途径补充林地。  相似文献   

18.
杉木采伐迹地重新营造时,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成本高,严重地制约了杉木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萌芽更新是利用杉木代桩上的休眠芽长出的新芽,加上补植少量实生苗,结合科学管理,促使成林成材,从而大量节省造林费用,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效率。lie林地的选择造林地的选择要根据造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着重选择适于杉木生长的小气候条件,尤其是水热条件,以深丘和低山地貌最为适宜,海拔高一般为500~1000m,如超过1000m应严格控制局部地形和土壤条件,且面积不宜大,应选冻害、雪害较轻的阳坡、半阳坡,或静风、温差小的弯槽,坡度…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苏木属苏木科常绿乔木,为热带、亚热带珍贵乡土树种,具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适应性强、改良林地土壤等生物学特性。对苏木的生物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树种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苏木良种选育、生长规律、木材材性及林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挖掘该树种的潜力,为主产区造林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森林植被稀少,分布不均,林分质量差,资源结构不合理。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森林总量少,基础差;造林难度大,管护困难;缺少资金投入等问题。为此提出重视生态建设,科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搞好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