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大学电工研究所自1975年起进行了“电磁内热”制茶装置技术的研究。电磁内热制茶装置技术是利用电磁热效应和趋肤效应原理,使锅体直接发热来进行工作的,通过改变变压器的抽头,可以迅速,方便地调节锅体温度分布,为制茶提供理想的工艺条件,实现温度控制。该制茶装置采用直线电机传动代替多级减速传动装置,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2.
眉茶是我国主要出口茶类,年外销量约150万担。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殷切,价格亦较坚挺。出口眉茶主产于浙、皖、赣,现在,四川、湖南等省也有所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茶厂,眉茶生产发展更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了配合外销眉茶生产的需要,拟在1988年12月13~23日举办“外销眉茶加工技术培训班”。学习内容: 1.眉茶精制技木; 2.眉茶(长炒青)初制技木; 3.眉茶拼配实习; 4.眉茶初、精制茶机性能与组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眉茶初制从手工操作逐渐发展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但长期以来,以单机生产为主,这样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加之机组配套极不统一,工艺流程亦不一致。这些都影响着眉茶生产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眉茶生产的不断发展,努力提高单机的制茶质量和机械效率,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初制连续化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研制的“小型配套,结构简单,连续生产,日产十担”的眉茶初制连续化设备,于1980年通过了部级科研鉴定。这套连续化机组设备,是由长锅杀青机、叠层揉捻机、滚筒二青机、长锅三青机和滚筒煇干机组成。鲜叶从进叶斗流入长锅杀青机,杀青叶通过风送装置  相似文献   

4.
应我国机械工业部邀请在上海机械学院短期讲学的加拿大康克底亚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林燧博士,5月15日由上海机械学院顾景贤副教授和该院外办人员陪同,专程到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实验茶厂参观访问,林燧博士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龙井茶的炒制,应用电磁内热和常规单机初制眉茶以及中、小型绿茶初制连续化设备与茶叶精制机械等,品尝了新炒的龙井茶。林燧博士  相似文献   

5.
“电磁内热”龙井茶炒茶装置,在1975年由浙大电工研究所协助西湖公社满觉陇大队试验成功后,1976年投入生产,经过连续五年的炒制,共炒制五万多斤龙井茶,证明具有“优质、高效、节能、低本、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浙江平绿珠茶,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但珠茶品质,还存有一定的缺点,如香气郁闷不高,滋味淡薄欠爽口,叶底黄暗欠明。根据本省“温绿珍眉提高品质从采制着手”的经验,为了逐步改良平绿品质;于1956年在新昌嵊县两地,吸收有经验的茶农技工,进行了平绿珠茶初制技术基本原理的初步探讨,并提出改良的初制工艺过程“快速制茶法”。经1957年试行结果,在提高品质上获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龙谷丽人茶     
雷永宏 《中国茶叶》2006,28(6):45-45
龙谷丽人茶产于浙江省遂昌县。遂昌县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生态环境优越,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和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龙谷丽人茶创制于2001年,其条索浑直似眉,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幽持久,滋味甘醇爽口,叶底细嫩明亮。冲泡杯中,茶芽直竖,婷婷玉立,恰似丽人起舞,故名“龙谷丽人”。  相似文献   

8.
开化县是浙江省出口眉茶基地县之一。1990年产茶3150吨,自60年代以来,已建成初制茶厂326座,拥有各种茶机2477台,基本实现了制茶机械化。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多,市场竞争激烈,现有初制厂工艺、设备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为扩大销售,提高制茶质量,必须对现有初制茶厂进行改造。一、当前存在问题1.建厂早、机型多、设备落后。自60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处)、商业厅(土产处)、农学院(茶叶系、閑林农場)、杭州茶厂、以及商业部茶业局派員組成了“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試驗組”,1958年5—9月,在浙江农学院閑林农場进行了整套綠茶(眉茶)初制机械的設計試制和試验工作;同时进行了用机械初制眉茶,探求其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的比較試驗。  相似文献   

10.
眉茶(即炒青绿茶)是绿茶类之一。为了出口需要,寿宁县于一九七九年由烘录改制眉茶。眉茶初制工艺的杀青和揉捻两道工序与烘绿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工序,它以炒干方法而制成。眉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表面光滑,条索圆紧而弯曲,毫芽不显露而呈银灰色,滋味比烘青浓厚。这些品质特点主要是通过炒  相似文献   

11.
珠茶炒干机是在60年代问世的,较眉茶初制机械迟了许多年。该机问世使用后立即受到茶农的普遍欢迎,广大茶业界人士也认为它结构简单、成本不高、功能特好。它的推广和普及仅花了近10年时间,据1982年的资料,宁波市各县共有初制茶厂1280多座,拥有茶机6800多台,其中珠茶炒干机就有2470多台,茶农梦寐以求的珠茶初制机械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12.
吴媛媛 《茶叶》2011,37(3):142-142
2011年6月30日-7月3日,“第一届浙江大学茶与健康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主办,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与中国的五国科学家,及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师生参加了会议。7月1日上...  相似文献   

13.
眉茶是我国主要的外銷綠茶,初制工艺上承受了明朝时創始的炒青方法,經几百年的生产驗証,証明采取炒青制法能制出品質风格特別优良的綠茶。建国以来,系統总結了这一制法的手工艺經驗,作了进一步发展現实机械作业的研究;并取得了全程作业机械化和用生物化学檢驗質量的技術資料。成套的浙江58型眉茶初制机械,已于去冬今春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制茶上用电作热源,已做了不少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以电作热源有:远红外线、高频、微波、电磁内热、电炉这样5种形式。制茶应用的这些电热试验,现在大家还在摸索,仅仅处于启蒙阶段。为了交流情报,了解现状,根据现有资料和各地的初步试验情况,以问答形式介绍给读者,并兼答有关同志的  相似文献   

15.
王春发 《中国茶叶》1993,15(3):26-26
在眉茶精制中,制好头子茶是保证成品茶规格及面张品质的关键,也是提高茶叶制率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如能妥善、有效地制好各种头子茶,也就解决了外销眉茶精制过程中关键的技术问题。下面就各种头子茶的制作,谈一些浅识。 1.毛茶头在先圆后抖的作业中,留在圆筛机最上一面5孔筛(有的厂用4孔筛)上的茶叶,一般称之毛茶头。由于毛茶头中混有初制时带入的石子、铁  相似文献   

16.
眉茶精制中,碎末茶产生过多,直接影响到正茶制率,进而影响到精制的经济效益。因此,减少碎末茶是眉茶精制中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眉茶精制中碎末茶的产生,影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原料、机具、工艺操作三方面。原料和机具都是客观的因素,有时受条件限制而难以改变,但工艺操作则是主观因素,是能动可变的。下面笔者主要从工艺角度就眉茶精制中如何减少碎末茶的问题谈些浅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机械工业“三化”工作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对制茶工艺(包括初制和精制,本文就初制而言,以下同)中的技术指标,逐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制茶标准化的实质是使制茶工艺指标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我国制茶历史悠久,从手工操作进入集体的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茶工业  相似文献   

18.
为恢复和发扬我国眉茶品质的传统风格,开刨提高茶叶品质的新局面,国务院机械工业部、农牧渔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商业部于4月24日至5月11日,在我省余杭县平山农场联合进行“全国眉茶初制炒干机选型对比试验”,特邀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张堂恒教授任试验现场总指挥,并负责茶叶品  相似文献   

19.
电磁内热制茶装置,有三种机型:DNS84—2型电磁内热锅式杀青机,台时产量鲜叶40—50公斤;DNC80—2型电磁内热瓶式炒茶机,台时产量二青叶50—70公斤;DNG84—2型电磁内热锅式炒干机,台时产量10—15公斤。分别用于杀青、炒二青、炒干和辉锅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富茶—Ⅰ型炒手,是富阳茶机分厂1981年设计、试验成功的一种新型炒手。这种炒手三年来已经试验和生产干毛茶12000余斤。今年安装在6CGC—84型锅式炒于机上,参加余杭平山全国眉茶初制炒干机对比、选型试验,不论在机组对比和炒手单项对比试验中,均名列前茅。这种炒手所制的干茶,条索紧直、园浑、匀整,得到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