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的生长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以1年生桢楠幼苗为材料,设置5个氮水平CK(0)、N1(5.7 g·m-2·a-1)、N2(11.4 g·m-2·a-1)、N3(19.0 g·m-2·a-1)和N4(38.0 g·m-2·a-1),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均促进了株高、地径和叶面积的增长,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和叶面积均以N3处理最高,分别为CK的3.93、1.51和1.33倍;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生物量,各施氮处理下整株鲜重分别较CK提高了22.15%、31.53%、96.45%和45.82%,以N3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幼苗的总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均先升高后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N3处理的桢楠幼苗质量最佳,说明适度氮沉降能促进幼苗生长,但更高水平的氮沉降可能会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 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 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相似文献   

3.
以马尾松人工林及林下灌木短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法,分析凋落物处理[对照(保持原状凋落物不变,CK)、去除凋落物(LR)、添加凋落物(LA)]对两树种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根际土壤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马尾松和短柱茶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无显著影响。同一凋落物处理下,马尾松和短柱茶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无显著差异。凋落物输入量变化不显著影响根际土壤氮含量及马尾松根际土壤脲酶、羟胺还原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短柱茶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去除凋落物处理显著大于对照,其余氮转化相关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可能是凋落物处理时间较短,凋落物未完全分解或者是林分年龄较大有关。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单位根长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与根际土壤全氮(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单位根表面积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速率与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NO-3-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根系分泌物碳输入与根际土壤氮素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铝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我国南方酸性土壤森林生产力水平。为探明酸铝环境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变异规律,筛选出适应酸性环境耐铝毒家系和敏感性家系,为马尾松耐铝胁迫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 ]以55个马尾松二代优良家系(201~255)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研究酸性环境(pH=4.0)不同铝浓度(0、0.1、0.3、0.6、1.2、2.4 mmol·L-1)马尾松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马尾松耐铝特性进行分等定级,筛选和鉴定马尾松幼苗耐铝优良家系。[结果 ]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家系间和铝浓度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随铝浓度增加马尾松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0.6 mmol·L-1铝浓度下最大,显著高于0、2.4mmol·L-1处理,而与0.3 mmol·L-1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中根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氮沉降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叶经济谱是植物在叶片水平上一系列连续变化的、有规律的权衡策略谱,是目前植物生态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为探讨氮添加对植物幼苗叶片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氮添加条件下单栽杉木幼苗、单栽楠木幼苗和混栽杉木-楠木幼苗的叶性状。[方法]本试验通过人工氮添加的方法,设置2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 kg·hm~(-2)·a~(-1) N(对照)和30 kg·hm~(-2)·a~(-1) N(氮添加),每个施氮水平又分别包括杉木幼苗,楠木幼苗以及杉木-楠木幼苗(杉木幼苗与楠木幼苗1:1行状混栽)3个处理。该试验分别测定和计算了杉木幼苗和楠木幼苗的株高、地径、冠幅、荧光参数、比叶质量、净光合速率、单位质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等8个指标。[结果]杉木幼苗的呼吸速率和光合能力显著高于楠木幼苗,但比叶质量显著低于楠木幼苗。混栽显著升高了杉木幼苗的呼吸速率和楠木幼苗的光合能力,但显著降低了杉木幼苗和楠木幼苗的比叶质量以及杉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这可能是因为混栽导致了两种幼苗之间的种间竞争,两者都把更多的能量分配到了竞争之中,但楠木幼苗的竞争能力比杉木幼苗更强。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杉木幼苗的比叶质量和光合能力,也显著增加了楠木幼苗的呼吸速率和光合能力,但显著降低了两种幼苗的比叶质量。另外,施氮显著降低了混栽杉木幼苗的光合能力及楠木幼苗的呼吸速率,也显著降低了两种幼苗的比叶质量。这些结果说明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混栽状态下的杉木幼苗和楠木幼苗的叶性状。在竞争状态下,杉木幼苗和楠木幼苗对氮添加不同的响应可能与自身因素有关,杉木对环境的敏感性强于楠木,试验设计中添加的氮量对楠木幼苗生长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可能也与楠木幼苗较强的耐酸性及其较高的与光合相关的酶含量和酶活性有关。[结论]本研究说明杉木幼苗更靠近叶经济谱回报快的一端,而楠木幼苗更靠近回报慢的一端,单纯的混栽不会改变两者在叶经济谱中的相对位置,但是氮添加使杉木幼苗向叶经济谱回报慢的一端发展,而楠木幼苗向叶经济谱回报快的一端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氮沉降增高仍然很突出。为明晰氮沉降类型及其强度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研究了多形态、多水平氮添加下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碳排放及土壤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NH_4~+-N添加低、中、高3种水平每年土壤碳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3.81、17.15和5.69 g C·m~(-2); NO_3~--N添加低、中氮两种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3.37和111.06 g C·m~(-2),而高氮水平减少了47.14 g C·m~(-2)。两种形态氮素添加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微小,而硝态氮含量则在逐年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出升高的规律。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氮素形态对土壤铵态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氮添加水平仅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氮沉降对低磷土壤化学性状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毛竹实生幼苗为材料,设计了4个不同的土壤磷水平P0(2.29 mg·kg-1)、P1(5 mg·kg-1)、P2(7.29 mg·kg-1)、P3(10 mg·kg-1),同时模拟了3个不同的氮沉降水平N0(0 kg·hm-2·a-1)、N1(30 kg·hm-2·a-1)、N2(60 kg·hm-2·a-1),分析氮沉降对低磷土壤的电导率、pH和N、P、K含量,以及毛竹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独氮沉降(P0N2)显著提高低磷土壤电导率、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30.01%、75.00%和9.76%;降低低磷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分别为-1.52%和-33.96%(P<0.05)。氮沉降(P0N2)显著增加毛竹幼苗生物量和根冠比(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59%和76.38%;氮沉降(P0N2)能抑制株高和叶面积的生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4.04%和0.95%,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一定量的氮沉降对低磷胁迫下毛竹实生幼苗生长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取2种施氮方式,即在缓冲区采取1年1次性施入氮,而在中心区每月施入等量氮。结果表明:缓冲区1次性施氮后30天内每10天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和中心区按月施氮后酶活性动态均表现为N1始终促进3种酶活性(相对于N0处理);N1和N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施氮时间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增加或抑制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3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钙浓度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特性,为马尾松人工林选地和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砂培法研究和比较不同钙浓度(0、0.4、1、2、3、4、10、20、40和100 mmol·L~(-1))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马尾松幼苗生长势从强到弱的Ca~(2+)浓度顺序为2 mmol·L~(-1)1 mmol·L~(-1)3 mmol·L~(-1)0.4 mmol·L~(-1)0 mmol·L~(-1)4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40 mmol·L~(-1)100 mmol·L~(-1)。供Ca~(2+)浓度低于2 mmol·L~(-1)时,马尾松总生物量、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供Ca~(2+)浓度高于2 mmol·L~(-1)时,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同Ca~(2+)浓度下,马尾松各项生长指标与植株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供钙浓度总体呈二次函数关系;马尾松幼苗的根生物量、成活率、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尖数与供Ca~(2+)浓度间关系极其密切。本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马尾松林土壤施肥及其造林地选择,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刺幼苗芽库及枝系构型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氮添加梯度下白刺幼苗芽库组成及空间结构的差异,探讨了幼苗的养分限制、氮素利用以及根系和插穗的品质与芽库的关联,阐明了白刺芽库响应氮素有效性所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方法]本研究通过盆栽控制实验,对唐古特白刺幼苗的芽库特征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氮添加显著增加了白刺幼苗芽和营养枝数量,显著降低了休眠芽和休眠枝数量,并对二级枝和三级枝出芽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氮添加量的递增,营养枝有从基部向顶端移动趋势;氮平衡指数与白刺幼苗出芽强度、分枝强度、二级枝和三级枝出芽率均呈二次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株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分别与芽和营养枝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休眠芽和休眠枝数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氮添加影响幼苗芽库容量。随着氮添加水平的提高,各指标多数在N3和N4处理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因此6个氮添加水平中36 mmol·L-1和48 mmol·L-1是白刺幼苗最适氮添加量。氮添加对幼苗芽库内组分的相对位置产生了不同影响趋势,所以白刺幼苗可以通过改变芽库容量和空间分布来响应养分有效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马尾松木荷台湾相思按2∶7∶1和4∶5∶1混交及马尾松火力楠杉木按1∶5∶4和5∶4∶1造林,19年生时研究其水文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马尾松木荷相思混交林持水能力高于马尾松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其中按2∶7∶1配比的马尾松木荷相思混交林其持水量最大,比按1∶5∶4配比的马尾松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大19.43%,比...  相似文献   

12.
以怀化市鹤城区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1块20 m×20 m标准地,进行树种组成结构分析,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开展直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标准地内乔木层阔叶树以檫木、枫香、木荷为主,针叶树以杉木、马尾松、柏木为主。林木总蓄积量比重值位于前5位的树种是:杉木、枫香、马尾松、楠木、檫木,分别占总蓄积量的18.52%、18.36%、18.13%、12.88%、12.70%。(2)林分直径结构分析表明,树木直径分布曲线均呈不规则单山峰状曲线,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反映直径分布,并进行x2检验,效果比较理想。(3)各标准地林分的混交度均值都大于0.7,各优势树种的平均混交度比较高,按从大到小排序为马尾松杉木木荷檫木苦槠白栎枫香楠木柏木。  相似文献   

13.
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可影响林带的防火功能。为评价中山市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 和冠层结构,对中山市防火林带树种进行了调查,并在防火林带中选取了9 个典型林带类型,建立标准 地,对其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山市13 个镇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共应用了31 个树种,隶属17 科24 属,豆科、山茶科和樟科树种最多,数量最多的有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以 针叶树为主的针叶林林冠开度最大,达38.07%,林下植物相对茂盛,分别以米老排和杨梅Myrica rubra 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林冠开度最小,分别为12.36% 和13.88%。米老排与杨梅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林林冠开 度比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的林冠开度要小,阔叶林的冠层郁闭度较高;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针阔混交林 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达2.64,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荷木和藜蒴Castanopsis fissa 等阔叶混交林,为0.99 和1.65;山脚的荷木林地、荷木与马尾松的混交林和以米老排为主的阔叶混 交林的林下光照较弱,林下植被稀少,冠层结构较为疏散,是较好的防火林带。对现有防火林带的林分 改造,如增加经济林木、果树等阔叶树种,可进一步提高防火林带的防火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德兴天然次生林林下幼苗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实生和萌生幼苗个体数量及比例在各类植被中的变化情况,本文以江西德兴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型中幼苗的种类组成、数量、多样性与更新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分类型的乔木更新情况不同,德兴常绿阔叶林更新幼苗共35种,分属17科23属。更新苗数量最低的是拟赤杨+马尾松林,仅为1 250株/hm^2,更新苗最多的林分类型为米槠+甜槠林,为6 500株/hm^2;甜槠+木荷林更新幼苗种类高达25种,居7种林分之首,马尾松+木荷林下幼苗仅有10种;从演替更新年龄结构来看,马尾松+木荷林和丝栗栲+木荷林所在的群落,林下更新苗属于增长型锥体。其它5种林型属于下降型锥体。  相似文献   

15.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nitrogen(N) availability and tree species on the dynamic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at early stage of decomposition of forest litter were studied in a 13-week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Fresh litter samples including needle litter(Pinus koraiensis) and two types of broadleaf litters(Quercus mongolica and Tilia amurensis) were collected from a broadleaf-korean pine mixed forest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China).Different doses of N(equal to 0, 30 and 50 kg·ha-1yr-1, respecti...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4个不同演替阶段树种苗木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波 《林业科学》2002,38(1):56-60
本文用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指标从生态位宽度、重叠和理论生态位中心与现实生态位中心的偏离程度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苗木对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并采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光环境与苗木光合产物的输出和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的苗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 (变旱 )和全日照的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适应性最差 ;演替过渡种藜蒴对pH值的变化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的适应性最差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中心偏离值都表现出演替过渡种藜蒴和荷木对矿物质浓度梯度变化适应性最强 ,这与它们苗木有较发达的根系相关密切 ,从而反映了森林演替过渡种比先锋树种和演替后期种有较强的对矿物质营养浓度等条件变化适应性。 4个树种苗木的生态位重叠度都较高 ,说明在森林演替过程中 ,各阶段的树种对资源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同时光合产物输出与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了 ,弱光对森林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光合产物的输出与分配是不利的 ,而全日照的光环境却不利于森林演替过渡种和演替后期种苗木的光合产物的输出与分配  相似文献   

18.
闽北5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生长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林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62-65,72
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杉木(中、下坡)和马尾松(上坡)林采伐迹地上营造5个乡土阔叶树种和马尾松(对照)试验林.7年生时调查结果表明,鹅掌楸、厚朴、枫香、观光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均超过5 m,高于马尾松,而华东野核桃生长最差,平均树高仅2.9m,低于马尾松.5种阔叶树在山坡中下部生长量和造林保存率均高于山坡上部.与马尾松林地相比,阔叶树林地表层(0~20 cm)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降低,有机质、全N、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20~40 cm土层土壤性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