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大豆高产示范亩产250公斤──顺河乡万亩大豆总产翻两番夏大豆生产潜力及高产规律和万亩大豆开发研究课题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与河南驻马店市科委和顺河乡共同协作完成的。于1993年8月经专家组现场验收及驻马店市科委对产量核实,顺河乡1.2万亩大豆总产...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本县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20万亩左右。为探讨不同播期对春、夏大豆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本地区春、夏播的适宜时期,县科委1981年在店子公社陈家大队试验。春播品种“农革1号”,分四期播种,小区面积3.5厘;夏播品种“7602”,也分四期播种,小区面积3.9厘。重复3次。试验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3.
钟祥县是湖北省夏大豆主产县之一,常年夏大豆种植面积在10方亩左右。研究夏大豆日开花时间和蕾、花、荚脱落习性,对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和杂交育种方法有一定价值。 一、观察材料和方法 6月1日在本所试验地播种猴子毛、1138—2、79—1、苏协一号、77—14、77—12计6个品种,行距5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个品种固定五株,连续五天进行观察。从5时30分起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广西农科院经作所徐昌农业厅粮油处王智昭1、产量结构1.1春大豆亩收获株数2.5-3万株;夏大豆亩收获株数1-2万株。1.2春大豆单株结荚数15个以上;夏大豆单株结荚10-20个以上。1.3每荚平均位数1.8粒以上。1.4籽粒...  相似文献   

5.
李永孝  本发武 《大豆科学》1993,12(3):225-231
1986~1989年,在本所试验田,运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对夏大豆产量与种植密度、底肥用量、追肥时期、灌溉间隔天数等综合栽培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大豆亩产225kg以上,种植密度为1.87~1.99万株·亩~(-1),底施复合肥(N:P_2O_5:K_2O=15:15:15)18.5~21.4kg·亩~(-1),出苗后43~47天追肥(尿素10kg·亩~(-1)),每9~10天灌溉一次。密度和灌溉间隔天数是影响夏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很大。单因素边际产量随环境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农产品统购统销时期,统购时只计量不考虑加工品质,因而农业生产上强调种植高产作物,按一个地区粮食产额的大小论对国家的贡献。由于大豆在过去一段时期,主要用来制做副食,东北地区也限于作为食用的油来源,以及少量的出口,因此大豆被看作无足轻重的低产作物,大豆被排除在重要作物之外,在落实种植计划时,大豆面积一再被压减,有些关内的大豆主产省份,甚至被排除在种植计划之外。农民失去种植大豆劲头。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各地大豆产量下滑。1955年全国播种大豆17161.7万亩,1985年降至11575.3万亩。其中关内主产省山东面积由2864.0万亩下滑至766.8万亩,产量由153.3万吨下降至79.5万吨。河南由2316.0万亩降至1320.4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属秋大豆区北缘,过去不种秋大豆,无定型品种可供生产利用。本省南通地区历史上有玉米、黄、赤豆三夹种的习惯,但春玉米八月初收获,夏大豆要到十一月才成熟,由于作物共生期太长,玉米的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大豆容易倒伏,产量不高。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1977年用“以夏代秋”的方法开始探索试种秋大豆的可行性及寻求适宜的品种。1978年以后又发展为改间作为纯作,改6尺的宽行玉米为4尺窄行,夏大豆改为秋大豆的密玉米—秋大豆—三麦/蚕豆的新旱三熟制试验。通过生产示范和秋豆品种区域试验,肯定了秋大豆的增产作用、经济效益和本省淮南地区种植秋大豆的可能性。 本项研究在棉区进行了多年试验与大量示范。据1981—1983年31个点次1060亩统计,年总产平均为1180.5斤/亩。此外还有提高地力保后作物增产的效益。推广面积1982年为1.6万亩,1983年4万亩,1984年4.5万亩,累计约10.l万亩。以每亩平均增加收入17.6元计,迄今增加产值为177.8万元。今后的效益将随着面积的扩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淮北平原夏大豆常年种植面积达八百多万亩,由于栽培管理不善,自然灾害频繁,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根据国家攻关课题“黄淮海夏大豆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要求,并在总结当地农村丰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夏大豆丰产的生育进程作了详细的观察,探讨其高产生育模式及其促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克东县宝泉镇是嫩江平原盛产大豆的地区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种植大豆越来越重视,全镇12.5万亩耕地,1988年大豆面积仅有3万亩,占总面积31%;到1991年大豆面积上升到5万亩,占总面积的42%,1992年大豆面积上升到6.5万亩,占总面积的50%;1993年预计大豆面积可上升到7.6万亩,占总面积60%。 1991年以前大豆种植轮作比较合理,大部分是麦—麦—豆—杂,或者是杂—麦—豆—麦。1992年重迎茬的大豆面积占大豆面积15%,平均亩产下降5市斤。1992年大豆重迎茬面积达3万亩,占大豆面积的50%,根线虫病面积较多。1993年大豆重迎茬面积预计可达4万亩。大豆面积的迅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种植比例和轮作形式,大豆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新疆的大豆生产较落后,历年来种植面积小,单产较低。大豆种植面积,1949年仅9千余亩,随后逐年增加,1960年45万余亩,达到历史最大面积。随后又逐渐减少,至1978年才达到近20万亩,仅占当年全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0.4%,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0.2%。从单产来看,目前虽比解放初期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按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永城市地处黄淮海腹地,大豆以麦收后夏播为主。2008年以来通过高产创建活动,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大豆低产原因,实施以推广良种、良种良法配套为主线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万亩大豆超200公斤的高产目标,逐步完善了麦后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福建稻麦科技》2011,(1):33-33
当前,福建省各级农业部门狠抓春耕备耕各项工作落实,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目前全省各地春耕农资保障充足,技术服务到位,整体态势良好。据悉,2011年全省春耕生产进度稍快于2010年,早稻、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生产进度均快于去年同期。截至2月18日,全省已溶田80.18万亩,同比快0.72万亩。莆田、泉州、漳州、宁德等地早稻已经开始播种,早稻播种量355.15万kg,同比快12.47万kg。全省已春种大豆3.4万亩、春种花生2.57万亩、春种玉米3.89万亩,同比快0.37万亩、0.26万亩和1.74万亩。  相似文献   

13.
芝麻是我县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全县夏芝麻种植面积15—20万亩,最高年份可达30万亩。但由于播种较晚,加之其他原因,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50—1970年20年平均单产仅为39斤。为了探索芝麻的增产途径,我们从1976年开始试行芝麻麦垄点种。经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麦垄点种是夏芝麻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比麦后播种增产20—50%。我县1981年种植芝麻20万亩,平均单产102斤,其中麦垄点种8万亩,单产132斤。当年不论单产、总产,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幸  王宗标  张祖明  孙石 《大豆科技》2007,(1):13-13,16
徐豆12号为早熟夏大豆品种,具有植株繁茂、开花早、花期长,高产稳产等特点.该品种适宜6月5日至15日播种,密度1.25~1.60万株/667m2,底肥、追肥合理施用,及时灌溉和防治病虫害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主要成份是表面活性剂、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等。通过 1 998— 1 999年的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大豆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根系生长快、根瘤增多、叶面积增大等 ,从而提高大豆产量。现将试验结果分析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 998— 1 999两年试验面积均为 5亩 ,其中处理 4亩 ,对照 1亩。前茬均为大豆茬。土壤为厚层黑土 ,pH值为6 7,有机质为 3%。 67厘米垄距 ,秋整地达播种状态。应用 2BFT— 2型播种机播种 ,随播种随施化肥于种下 5~ 7厘米 ,亩施肥量尿素 4公斤 ,磷酸二铵 1 2 5公斤 ,氯化钾 6…  相似文献   

16.
定远地处江淮地区中部,土壤较肥沃,水利条件较好,适宜夏大豆的种植。从整地施肥、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与存储等方面总结了江淮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夏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市,大豆多与玉米条带间作。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玉米和大豆的平衡增产,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急剧下降。1986年,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大豆、夏玉米同穴种植新技术。1987~1990年推广面积达72万亩,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四年累计增产大豆2836万公斤,增收3420万元。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全面推广。 大豆、玉米同穴种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肥水资源,减轻大豆病虫危害,避免大豆  相似文献   

18.
黑龙港流域夏大豆均衡增产的关键技术对策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061000柴卫东夏大豆是河北黑龙港流域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90~350万亩,其中亩产为50~100公斤的中低产田面积占70%以上。干旱、瘠薄、管理粗放等是中低产田产量长期低而...  相似文献   

19.
夏大豆新品种“淮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淮北地区是江苏省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三分之二。80年代中期育成的高产品种泗豆11,促进了本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由于该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10个分属MGⅡ~MGⅣ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对比,筛选出了适合豫东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夏大豆救灾补种品种。7月18日前播种可选商豆06-1、商豆1201和商豆1099是此时期理想的救灾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