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进行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提出盐渍地防治措施,可以为区域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法构建模型提取研究区1989、2001和2007年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使用动态度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结果]渭-库绿洲在1989~2007年,盐渍地总面积增加了192.76 km2.1989~2007年间盐渍地总面积的动态度达到0.232;.[结论]近20年间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盐渍化危害程度加深.结合渭-库绿洲灌区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卫宁平原为研究区,以ALOS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人机交互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2005年和2014年的盐渍化变化状况进行了动态调查,发现研究区盐渍化土壤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部分区域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局部地区盐渍化程度有所减轻.研究表明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高效地实现土壤盐渍化的大面积动态调查.  相似文献   

3.
EM38在土壤盐渍化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区典型样区为研究对象,电磁感应仪EM38检测与田间采样相结合,针对其存在的土壤盐渍障碍问题,分析土壤电导率的剖面分布特征,建立磁感应表现电导率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划分土壤盐渍剖面类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与变异强度,土壤电导率与磁感表观电导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EMh对浅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较高,而EMv对深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要高于EMh。利用电磁感应仪EM38对研究区进行土壤盐渍剖面类型划分,表聚型与底聚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盐渍剖面类型。该结果对研究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制、预测与评估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滨海盐渍土棉花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约有滨海盐渍土120×104hm2.盐渍区一般具备棉花生长发育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但盐渍化严重(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4%~2.0%,盐分组成以Na+、Cl-为主),淡水资源缺乏,无霜期短等是盐渍区植棉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掌握盐渍区植棉的关键技术,本中心1999年起在寿光滨海盐渍区建立棉花试验基地,对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问题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提出一整套符合当地生态、生产条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全球性问题,改良利用盐渍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甘肃省土壤盐渍化现状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以及在盐渍化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土壤盐渍化治理思路与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1990、1998和2007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采用最大似然法、土壤动态度和转移矩阵3种研究方法对艾比湖流域土壤盐渍地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2007年,艾比湖土壤盐渍化程度日益加剧。其中,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地分别增加了1.40、89.60、476.16 km2,而非盐渍地减少了567.16 km2;重度盐渍地集中分布在阿拉山口附近及湖滨区上部,中度盐渍地主要位于湖滨区中部和接近外围下风区的沙漠地带,而轻度盐渍地广泛分布于艾比湖外围和绿洲的交汇处;面积增加最少的重度盐渍地主要由中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次之的中度盐渍地主要由轻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最多的轻度盐渍地主要由非盐渍地部分转化,而非盐渍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有0.2亿hm^2以上盐碱地和0.07亿hm^2以上的盐渍地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20%,未开发的盐碱地有0.17亿hm^2左右。此外,由于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导致次生盐渍化土壤在逐年增加。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今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宁波慈溪拥有相当大面积的滩涂资源,近期已围垦土地10万余亩,围垦滩涂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是农业土地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光谱数据和SVM方法的土壤盐渍度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壤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350~2500 nm)内包含了大量可以表征土壤盐度的相关性信息,通过土壤盐渍化检测反演模型的建立,可以定性定量分析土壤盐渍度。本文探究了信息不完备情况下,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盐渍化检测模型反演中的适用性,分别使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SVM模型来反演土壤盐渍化检测。结果表明,SVM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9.41%,是三种模型中精度最高的模型,适用于分析土壤复杂光谱信息和高精度土壤盐渍化反演。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严重程度及分布情况,为治理土壤盐渍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07-08-19的玛纳斯河流域Landsat TM影像图,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典型波段,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并结合近红外波段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取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近红外波段及第3主成分,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决策树分类流程,分类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各个灌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安集海灌区、132团灌区及玛纳斯河流域附近,约占玛纳斯河流域耕地面积的0.5%;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绿洲与沙漠过渡区、莫索湾灌区、136团灌区、石河子灌区、121团灌区以及重度盐渍化土壤周围,约占耕地面积的28%。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区域盐渍化程度严重。【结论】利用决策树分类法,通过内陆河小流域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壤盐渍化分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技术的银川土地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群  吴加敏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12-314,317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8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9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非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多,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盐碱荒地面积减少,耕地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南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新疆典型盐渍化土壤—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利用研究区7次不同采样时间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pH及盐基离子等野外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土壤酸碱度、盐渍化类型及程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盐分有强烈表聚性,春季土壤含盐量大于秋季土壤含盐量,研究区盐渍化情况较严重,土壤含盐量往加重的方向发展;研究区土壤属于微碱性土,春季土壤碱化强于秋季;各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为主,土壤中的氯化物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而硫化物呈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域尺度滨海盐渍农田土壤盐分变异特征,探究盐渍农田农艺避盐对策,本研究选取利津县和垦利区典型滨海盐渍农田,划分受微地形、紧实度和覆盖状况影响下的典型微区,在秋季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实地观测、方差分析和数据分析对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秋季土壤盐分的微域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区为轻、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表层盐分微域变异特征受微地形、紧实状况、覆盖状况影响,且各微区变异系数最高可达21.0%,呈中等程度变异;在微域尺度下,麦田不同微地形影响下土壤盐分含量垄间坡顶处较垄沟低洼处平均提高18.6%,不同紧实状况影响下土壤盐分含量紧实处较松散处平均提高44.7%;玉米田不同杂草覆盖土壤盐分含量裸露处较杂草茂盛处平均提高30.8%,地膜覆盖土壤盐分含量膜外较膜内平均提高44.7%;棉田地膜覆盖土壤盐分含量膜外较膜内平均提高31.5%。研究表明,土壤含盐量随微地形由低到高、紧实状况由松散到紧实、杂草覆盖状况由密到疏、地膜覆盖状况由膜内到膜外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3.
土壤盐渍化是我国干旱区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分析不同地物和不同等级土壤盐渍化光谱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以Landsat-TM和Landsat-E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分析天山北坡典型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变化规律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土壤区别于水体、沙漠和植被的最佳波段是710~900 nm;重度盐渍土壤的光谱反射率在波长为400~900 nm范围内普遍高于其他盐渍化土壤;SVM模型对1990年、2000年/2014年3期天山北坡典型区域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达到84%以上,Kappa系数均在0.86以上,土壤盐渍化面积在1990—2000年间增加了1 032.86 hm~2,在2000—2014年间减少了1 581.84 hm~2;1990—2000年间,裸土转移为盐渍地的面积比较大,2000—2014年间,盐渍地转化为耕地和裸土的面积比较大,土壤盐渍化面积先增后减的变化波动,表明随着土地利用和农田灌溉方式的改良,新疆北疆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得到了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4.
喀什地区现有耕地面积69.59万hm2中,盐渍化面积33.4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8.7%,其中:轻盐渍化耕地面积26.37万hm^2,中盐渍化耕地面积5.06万hm^2,重盐渍化耕地面积1.99万hm^2。本文论述了耕地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盐渍化土壤改良主要成功经验,提出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疆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RS与GIS技术,结合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分布状况、表层土壤(0 cm-30 cm)盐渍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①流域盐渍化耕地总面积11.48×104 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9.83%。土壤盐渍化现象普遍,主要分布在绿洲的下部边缘地带,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低洼等区域。盐渍化土壤呈条形状分布,在绿洲边缘带呈片状分布,边缘的重度盐渍化土壤交错分布在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壤中。②流域土壤pH值平均值为8.42,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较高,平均值达到19.28g/kg,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硫酸盐和氯化盐为主。③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形成条件,人为因素则促进了盐渍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自1950年到2005年50多年以来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发生演变的规律,即解放后至1958年土壤盐化减轻,1958年至1962年土壤盐化相对加重,1962年至80年代全灌区土壤盐化减轻,1985年至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总体减轻,局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并针对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演变规律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灌溉管理和渠道防渗;加强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平田整地;耕作培肥,提高土壤肥力;农艺栽培措施的运用;实施动态监测,加强预测预报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全 《农村科技》2011,(11):5-6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盐土区,盐渍面积达1100万公顷,约占全国盐渍土面积的1/3和新疆土地面积的6.6%;新疆现有耕地面积约416.4万公顷,其中盐碱地约占耕地面积的31%。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团场新建连队,表现为土壤贫瘠、盐碱重、作物产量低。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单产,经几年实践,探索出新建连队新开垦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图与传统实地调查采样、代表性剖面法和代表性区域随机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结果发现,在扬黄高位新灌区周围的部分老灌区和灌区内部的局部洼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9.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栽培发展迅速,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土壤盐分积累是设施蔬菜栽培中最突出的问题,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次生盐渍化程度日趋严重[1]。设施土壤盐渍化对设施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国内外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危害等已有大量研究,对目前国内外次生盐渍化的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方法与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可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  相似文献   

20.
正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持续的高强度种植和水肥管理不到位,现已引起一系列土壤质量问题,其中土壤次生盐渍化尤其突出,土壤次生盐渍化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土壤次生盐渍改良剂出售,但是缺乏综合的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