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在反刍动物饲料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简要综述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的麻醉效果。试验选取6只本地成年梅花鹿,肌肉注射0.04 m L/kg体重的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连续监测全麻过程中梅花鹿的麻醉状态、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结果显示,注药后6.1±0.45min全部梅花鹿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可维持91.67±2.25 min,苏醒时间为33±2.0 min;在进入麻醉期全程中梅花鹿的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良好。表明,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麻醉诱导迅速,维持时间较长,苏醒平稳,可适用于临床中梅花鹿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噻啦嗪复合氟哌利多对梅花鹿的麻醉效果,试验选取6只本地成年梅花鹿,肌注噻啦嗪(20 mg/kg)和氟哌利多(10 mg/kg)的复合麻醉剂,连续监测全麻过程中梅花鹿的麻醉状态、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结果显示,注药9 min后全部梅花鹿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可维持85 min,苏醒时间为35 min;在进入麻醉期全程中梅花鹿的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良好。结果表明,噻啦嗪复合氟哌利多对梅花鹿麻醉诱导迅速,维持时间较长,苏醒平稳,可适用于临床中梅花鹿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酶应用广泛,但因受到酶活低、成本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纤维素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受到限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获得高活性、高产量的纤维素酶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纤维素酶分子结构、基因的克隆、原核与真核表达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构建纤维素酶酵母表达系统、木霉表达系统以及多个纤维素酶基因共表达系统是未来纤维素酶基因工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素酶是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笔者对纤维素酶的特性、研究进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对梅花鹿增茸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酶能有效地分解粗纤维,提高其消化率。鹿是以粗饲料为主的反刍动物,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酶,有助于提高消化率,增强体质。1989年我们在辽宁省西丰县育才鹿场做了纤维素酶对梅花鹿增茸效果的观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选择辽宁省西丰县育才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复合纤维素酶组成为纤维素酶(35%)、β-葡聚糖酶(40%)、木聚糖酶(15%)和果胶酶(10%)配制复合预混料剂量为0.8‰(800g/t)的育肥羔羊精料补充料,通过未添加和添加复合纤维素酶精料补充料对育肥羔羊进行饲喂对比试验,观测其瘤胃发酵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对育肥羔羊的瘤胃发酵和体增重产生了显著影响,使羔羊瘤胃PH值显著下降(P0.05),VFA和NH_3-N浓度显著提高(P0.05),羔羊胴体重和屠宰率显著提高(P0.01),为纤维素酶制剂在羔羊育肥阶段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2):116-118
为观察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循环和呼吸的影响,6只成年健康梅花鹿被肌注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0.04 m L/kg,给药后全程监测动物的麻醉状态、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等参数。结果显示: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作用梅花鹿的诱导时间为(6.10±0.45)min,麻醉时间为(91.67±2.25)min,苏醒时间(33.0±2.0)min;梅花鹿在诱导期HR、RR出现一过性升高,进入麻醉期后开始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变化显著(P0.05);麻醉期DBP、SBP、MAP、T和SPO2与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麻醉期循环和呼吸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苏醒后各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与畜牧》2007,(8):52-53
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一种新型海洋微生物低温碱性金属蛋白酶及其产酶菌株;表达β-1,3-1,4-葡聚糖酶的基因工程酵母菌株;高活性纤维素酶的制造方法;无致敏原植物蛋白饲料用的复合酶配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不同菌制剂对育成期梅花鹿采食量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一致、体重相近雌性育成期梅花鹿3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9头,精饲料饲喂量相同,分别在秸秆饲料中添加白腐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复合菌(白腐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按1∶1∶1复合)各0.25 g/kg秸秆.结果表明:在梅花鹿饲料中添加白腐菌...  相似文献   

13.
正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系的总称,又称纤维素酶系。酶系之间发生协同作用,分解纤维素产生寡糖和纤维二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然而,在当前饲料行业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一方面地球上最丰富的可更新资源——纤维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内源酶的不足降低了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因此,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在反刍动物饲料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1.1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纤维素酶除可以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之外,还可以促进植物细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阉公牛,体外人工瘤胃试验按不同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分为6个组。分别是复合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和单一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人工瘤胃培养96h,测定产气量、瘤胃液PH值、干物质消失率、培养液中的NH3-N、TVFA产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用以确定人工瘤胃内添加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产气量上看,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产气量最大,96h时比对照组多产气23.7%(P〈0.05),产气量最小的是单一纤维素酶66.7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pH值看.96h除复合纤维素酶3组比对照组低0.2,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96h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干物质消失率比对照组高7.57%,其次是复合纤维素酶200mg/kg组比对照组高5.6%;NH3-N含量从0h~24h逐渐下降24h时最低,24h~96hNH3-N含量逐渐上升。12h~96h复合纤维素酶3组的NH3-N浓度在各组中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0.92、2.74、3、6、4.3mg/100ml,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96h,复合纤维素酶3的乙酸和TVFA含量最大.比对照组高7.62和9.16mmol/L(p〈0.05)结论:复合纤维素酶效果优于单一纤维素酶,其中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饲喂低能量水平非常规日粮中的43~65日龄广西麻鸡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3日龄的广西麻鸡肉公鸡80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1.04 MJ/kg能量水平的饲粮;3个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l、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2、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3的饲粮,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结果表明:(1)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与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1~3组试验末重和料重比均显著增加(P<0.05)。与正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3组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1组和2组与正对照组相比,日增重与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2)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和酶制剂2、3组全净膛率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表明,43~65日龄广西麻鸡饲喂非常规日粮中添加NSP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能够替代饲料1.04 MJ/kg的代谢能。  相似文献   

16.
鹿眠宝与复方氯胺酮对梅花鹿麻醉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动物复合麻醉制剂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复合剂型已经或正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临床推广试用,如眠乃宁、846合剂、复方氯胺酮、保定一号、保定二号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眠乃宁、846合剂和复方氯胺酮.鹿眠宝合剂就是本教研室新研制的一种反刍动物复合麻醉麻醉制剂,其单一麻醉制剂对梅花鹿的麻醉效果,已经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本试验主要通过比较鹿眠宝和复方氯胺酮合剂对梅花鹿的麻醉效果,进一步确定其临床麻醉效果,为鹿眠宝合剂能够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系的总称,又称纤维素酶系。酶系之间发生协同作用,分解纤维素产生寡糖和纤维二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然而,在当前饲料行业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一方面地球上最丰富的可更新资源纤维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内源酶的不足降低了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因此,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在反刍动物饲料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仅就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饲料的应用效果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与畜牧》2007,(11):52-53
一种高活力木本饲料专用复合纤维素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木本植物饲料特别是高含量粗纤维生产饲料,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活力木本饲料复合纤维素酶制备方法。所获得的复合酶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9.
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酶作为饲料添加剂是为了补充动物内源酶的不足,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在80年代末被称为第三代新型饲料添加剂.我国动物饲料多以植物性原料为主,纤维素物质含量高,因此纤维素酶的应用十分重要.我国对纤维素酶的研究虽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由于纤维素酶活性不高,用量过大,致使生产成本过高而应用受限.因此选育高活性的纤维素酶是我国酶制剂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本研究以纤维素酶活力为主要指标,以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为参考,筛选出了饲用复合酶高产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从耐热性及在4%猪用复合预混料中贮存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对微丸型纤维素酶及市售粉状纤维素酶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丸型纤维素酶在耐热性及贮存稳定性方面都要优于粉状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